楊慎詩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fā)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下面是分享的楊慎詩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fā)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字?jǐn)?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東逝水:是江水向東流逝水而去,這里將時光比喻為江水。
    淘盡:蕩滌一空。
    成?。撼晒εc失敗。
    青山:青蔥的山嶺。
    幾度:虛指,幾次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fā)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diào)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yuǎn)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xiàn)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dá)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fā)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fēng)。江渚就是江灣,是風(fēng)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dú)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yuǎn)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dú)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皾峋啤彼坪躏@現(xiàn)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笆欠浅蓴∞D(zhuǎn)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dú)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jīng)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扒嗌揭琅f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yùn)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fù)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yàn),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shè),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yàn)闂钌鞯娜松惺芴嗵?,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shù)讀者產(chǎn)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jì)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fēng)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fù)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quán)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dāng)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dāng)然要建功立業(yè),當(dāng)然要展現(xiàn)英雄氣概,當(dāng)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jìn)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yuǎn)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jìn),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墒侨藗儏s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边@兩句尤其經(jīng)典,作都經(jīng)歷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詞中的白發(fā)漁樵,坐在歷史長河邊的沙灘上,看歷史長河滾滾東流,此刻時間凝固了,他以旁觀者的心境,看季節(jié)的變化,看時代的更迭,頓覺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罷,四季照樣變化,朝代照樣更迭,生命照樣老去。面對短短的人生,我們又何必一定要去強(qiáng)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雖然無奈但又何等的灑脫。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比说囊簧愀F也好,達(dá)也罷,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時煙消云散了嗎。所以,只要有一壺濁酒,有幾個知已,就應(yīng)該很滿足了。
    詞中有兩個“空”將詞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了極致,其一是“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作者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是非成敗于人生而言,只不過都是笑談罷了。”
    擴(kuò)展閱讀:楊慎逸聞趣事
    伉儷情篤
    楊慎的政治生活雖然十分坎坷,但愛情生活卻很幸福美滿。他的夫人黃娥,善詩詞,尤為擅長散曲。婚后他們夫婦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濱過著詩情畫意、相敬如賓的甜蜜生活。他倆經(jīng)常在湖畔散步,榴閣賦詩,相互酬答。楊慎夫婦雖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兒女之情?;楹蟮诙辏邳S娥的支持和勸促下,升庵就動身進(jìn)京復(fù)官。
    楊慎與黃娥的忠貞愛情是經(jīng)得起嚴(yán)峻考驗(yàn)的。因?yàn)樵谒麄z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順境是很短暫的,而更多的是漫長的急風(fēng)暴雨的逆境。當(dāng)楊慎因仗義執(zhí)言,遣戍滇南時,黃娥對丈夫不僅毫無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勸慰,殷勤照顧。黃娥不辭風(fēng)霜之苦,千里跋涉,親自護(hù)送楊慎從北京到云南。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寒夜,黃娥陪伴著骨瘦如柴、身戴枷鎖的楊慎,行至江陵的驛站門前,他看到妻子風(fēng)塵滿面,疲憊不堪,再也不忍心讓她向前護(hù)送了,力勸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臨別之際,楊慎填寫了一首《臨江仙》詞云:“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yuǎn)水,獨(dú)自上孤舟。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何洲?今霄明月為誰留?團(tuán)圓清影好,偏照別離愁?!保ā妒颇稀そ陝e內(nèi)》)。情辭凄楚,催人淚下。黃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舊,物是人非,寫了一首懷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飛曾不度(一作“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fēng)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huán)約,何日金雞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摯。此后,黃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楊慎,并在戍所住過兩年多的光陰。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親楊廷和去世,楊慎趕回新都治喪,夫婦才得短期會面。相見時難別亦難。臨別時,黃娥寫了《羅江怨》散曲,與楊慎送別。曲云:“青山隱隱遮,行人去也,羊腸鳥道幾回折?雁聲不到,馬蹄又怯,惱人正是寒冬節(jié)。長空孤鳥滅,平蕪遠(yuǎn)樹接,倚樓人冷欄干熱?!币岳渑c熱的強(qiáng)烈對比,反映自己內(nèi)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動人,遂成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