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戰(zhàn)國策》:天下合縱使魏加

字號:


    在論辯中運用比喻,就必須注重日常的觀察與積累,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尋常的現(xiàn)象,很可能便是一個道理、一種精神和一個觀念的表現(xiàn)。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戰(zhàn)國策》:天下合縱使魏加。歡迎閱讀參考!
      【提要】
    運用比喻是戰(zhàn)國策士們常用的論說戰(zhàn)術。善于運用比喻,會勝過許多抽象的論證,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
      【原文】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蔽杭釉唬骸俺忌僦畷r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奔釉唬骸爱惾照?,更贏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贏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和踉唬骸粍t射可至此乎?’更贏曰:‘可?!虚g,雁從東方來,更贏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踉唬骸壬我灾?’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BR>      【譯文】
    天下各諸侯聯(lián)合起來抗秦。趙國派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黃歇說:“您已經(jīng)安排好領兵的大將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臨武君為大將?!蔽杭诱f:“我年幼時喜歡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個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說:“好的?!蔽杭诱f:“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臺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弓弦,就可以把鳥射死在你眼前?!和跽f:‘射技有如此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有一只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虛射一箭就把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虛射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結果呢?’更羸說:‘因為這是一只病雁。’魏王說:‘你怎么知道?’更羸說:‘這只雁飛得很緩慢,叫得聲音又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它舊傷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離開了雁群,身負舊傷且心存驚懼,一聽見弓弦的聲音就嚇得拼命高飛,以致使它的舊傷口破裂而掉落下來?!F(xiàn)在的臨武君也曾被秦軍打敗,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派他去擔任抗秦的將領是不妥當?shù)摹!?BR>      【評析】
    比喻的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與生動性上,比喻的說服力在于它表面上言說的事例中包含著與要處理的問題相同的內在邏輯和道理。就象驚弓之鳥與打了敗仗的臨武君在毫無斗志、一觸即潰上是一致的一樣,比喻的兩事物的道理也是一致的。這也是受眾能夠順著論辯者的思維路線自己就能得出結論的原因。
    在論辯中運用比喻,就必須注重日常的觀察與積累,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尋常的現(xiàn)象,很可能便是一個道理、一種精神和一個觀念的表現(xiàn)。我們要善于揭示其內在邏輯,并在論辯時賦予一個個生動可感的形象,從而在舌戰(zhàn)中能運用自如、加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