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的成就不僅體現(xiàn)在文學上,農學上同樣造詣非淺,他撰寫的《耒耜經(jīng)》是一部描寫中國唐朝末期江南地區(qū)農具的專著。下面是分享的關于冬天的古詩《冬柳》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冬柳》
唐代: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譯文】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著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這時寒風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賞析】
此詩的一、二句寫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態(tài),是靜景。詩人住在郊外,不寫自己的窗剛好對著一行柳樹,而寫柳樹對著詩人的門窗,顯得新奇別致。三、四句轉而寫動景:霜風勁吹,枯枝斷落,鷗鳥驚飛。詩人用精煉的筆墨,描繪出一幅鮮明的畫面,有聲有色,形象十分生動,讓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邊的寒洌、冷清。全詩不僅立意構思新奇別致,而且題材也不襲故蹈常,讀者在鑒賞時應特別注意這一寫作特點。
擴展閱讀:社會評價
陸氏之隱,與其性格心性有關,更主要是晚唐時代不能為其提供舒展抱負之環(huán)境。轉向道家的超脫。而晚唐士風凋敝,官場污濁,思行圣人之道又談何容易。于是,轉而以高蹈隱逸的狂狷之態(tài)行世,亦有不得已的苦衷?!短普Z林》卷七載:“咸通末,曹相確、楊相收、徐相商、路相巖同為宰相。楊、路以弄權賣官,曹、徐但備員而已。長安謠日:‘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可見當時官場風氣。這在陸氏文章中也多有反映,如《野廟碑》諷刺當時官吏“升階級,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載車馬,擁徒隸”而“解民之懸,清民之喝,未嘗怵于胸中”,比那些野廟中的土偶泥塑還不如,似乎與《唐語林》所載恰可互相印證。《南涇漁父》、《新沙》、《刈獲》等詩譏諷統(tǒng)治者貪婪盤剝,刻削冷峻,如《新沙》詩云“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年年稅紫芝”,可謂入木三分。故陸氏詩文,在晚唐萎靡情調中,猶如骨鯁針石,被魯迅先生看成“一塌糊涂的泥潭里的光彩與鋒芒”(《小品文的危機》)。在這群庸官俗吏面前,陸龜蒙傲誕不羈也就不足為怪了?!缎绿茣る[逸傳》記其“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當非空穴來風。陸氏詩文每詠阮籍、嵇康,如“散發(fā)還同阮”(《襲美題郊居十首次韻·其二》)、“阮通能青白之眼”(《幽居賦》)、“無窮懶惰齊中散”(《正月十五日惜春寄襲美》)、“共嵇中散斗遺杯”(《秘色越器》),等等?!督⑷烁琛肥顷懪e止精神的自敘,那位睥睨世俗、形容散漫的傲誕狂士,“不共諸侯分邑里,不與天子專隍庳”,正與嵇、阮傲誕狂狷的舉止與精神,千古一脈。這一文化景觀的源頭當出于莊、老。
阮籍、嵇康在否定大人先生們的禮義廉恥之后,寄情于酒與音樂。陶淵明將田園詩意化,終究還是在用傳統(tǒng)文士的工具,角色認同并未發(fā)生改變,由此方見陸龜蒙的意義之所在。陸氏在對以詩書干祿的官僚集團失望之外,并沒有像阮籍那樣,借酒澆愁乃至不可自拔,“阮校尉之連醉,不可同行”(《中酒賦》)。原來,他找到了另一種身份認同與角色定位,那就是脫離知識階層,成為農夫和漁夫。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和皮日休一樣“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更為可貴的是,他雖胸懷天下,飲譽文壇,卻能將歷來不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視的農具,進行細致的研究總結,甘做小人之事,為中國古代農具發(fā)展史留下寶貴的文字記載。這與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的自傳《甫里先生傳》和《江湖散人傳》,對其生平和個性作了總結。他在《江湖散人傳》中寫道:“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于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也許正是因為擺脫了儒家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才使他成為中國農業(yè)的農學家。
擴展閱讀:人物簡介
陸龜蒙(?~公元881年),字魯望,長洲(今蘇州)人,唐朝詩人、農學家。
他年輕時豪放,通六經(jīng)大義,尤精《春秋》。舉進士不第后,從湖州刺史張博門下游,隱居松江甫里,人稱“甫里先生”。置園顧渚山下,不與流俗交接,常乘船設蓬席,備束書、茶、筆、勺具,任游江湖間。所作詩文對晚唐時弊多所抨擊。詩以詠物寫景為多。家多藏書,史稱其“癖好藏書”,收藏多至3萬卷。每得一本珍本圖書,熟讀背誦后加以抄錄,并多加校讎后再行抄寫,以至于每書有一副本保存。借人一書,一旦有破損和“篇秩壞舛”,必加以“輯褫刊正”。與當朝有藏書者多詩詞酬唱,曾與徐修矩和詩有《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曰:“偉矣開元中,王道真平平。八萬五千卷,一一皆涂鉛”。后封官左拾遺,未到任即卒。編著有《笠澤叢書》4卷。另有《雜諷九首》、《耒耜經(jīng)》、《小名錄》、《甫里集》等,宋葉茵輯有《唐甫里先生文集》。
他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是唐朝隱逸詩人的代表。
陸龜蒙的成就不僅體現(xiàn)在文學上,農學上同樣造詣非淺,他撰寫的《耒耜經(jīng)》是一部描寫中國唐朝末期江南地區(qū)農具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