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奧數(shù):應(yīng)用題示例和解析

字號:

奧林匹克數(shù)學(xué)競賽或數(shù)學(xué)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數(shù)。奧數(shù)體現(xiàn)了數(shù)學(xué)與奧林匹克體育運動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高、更強。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摹俺踔袏W數(shù):應(yīng)用題示例和解析”,歡迎大家閱讀。
    【題目1】一列火車的車身長800米,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0千米,鐵路上有兩座隧道。火車從車頭進入第一個隧道到車尾離開第一個隧道用了2分鐘,從車頭進入第二個隧道到車尾離開第二個隧道用了3分鐘,火車從車頭進入第一個隧道到車尾離開第二個隧道共用6分鐘。兩座隧道之間相距多少米?
    解法一:從車尾離開第一個隧道到車頭進入第二個隧道,火車行了6-3-2=1分鐘。行了60÷60×1000=1000米。兩座隧道之間相距的距離是1000+800=1800米。
    解法二:火車速度60千米/時=1千米/分;行駛自身長度時間0.8/1=0.8分?;疖囆旭們伤淼乐g的距離用時:6-3-(2-0.8)=1.8分。兩座隧道之間相距1×1.8=1.8千米。
    【題目2】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相向開出,四小時后兩車相遇,然后各自繼續(xù)行駛?cè)r,此時甲車距B地10千米,乙車距A地80千米.問甲車到達B地時乙車還要經(jīng)過多少小時才能到達A地?
    解法一:說明甲車和乙車4-3=1小時共行10+80=90千米。兩車行4+3=7小時,甲車比乙車多行80-10=70千米。所以甲車比乙車每小時多行70÷7=10千米。所以甲車每小時行(90+10)÷2=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90-50=40千米。當甲到底B地時,用去10÷50=0.2小時,乙行余下的80千米需要80÷40=2小時,所以還需要2-0.2=1.8小時。
    解法二:總路程是(10+80)÷(1-3/4)=360千米。甲車行4+3=7小時行了全程的(360-10)÷360=35/36,所以,甲車行完全程需要7÷35/36=7.2小時。乙車7小時行了全程的(360-80)÷360=7/9,所以乙車行完全程需要7÷7/9=9小時。所以甲車到達時,乙車還需要9-7.2=1.8小時。
    解法三:兩車行4+3=7小時,甲車比乙車多行80-10=70千米。甲車每小時比乙車多行70÷7=10千米。如果再行1小時,那么甲車比乙車就多行70+10=80千米,而且甲車和乙車共行了兩個全程。所以,甲車超出部分和乙車還差的部分相等,即80÷2=40千米。所以,乙車需要80÷40=2小時到達。甲車之需要10÷(10+40)=0.2小時到達。所以當甲車到達時,乙車還需要2-0.2=1.8小時。
    解法四:速度和80+10=90(千米/小時),速度差(80-10)/(4+3)=10(千米/小時);甲車速度:(90+10)/2=50(千米/小時),乙車速度:90-40=50(千米/小時)。兩地距離:90*4=360(千米/小時)。當甲車到達B地時,乙車距A地:360*(5-4)/5=72(千米),還需要:72/40=1.8(小時)
    解法五:A、B兩地相距(10+80)×4=360千米,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360-10):(360-80)=5:4,4小時相遇時,甲車就行5/9,乙車行4/9,甲車行完的時候,乙車還需要4÷4/9-4÷5/9=1.8小時。
    甲乙兩隊學(xué)生從相隔18千米的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一個同學(xué)騎自行車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在兩隊之間不停地往返聯(lián)絡(luò).甲隊每小時行5千米,乙隊每小時行4千米.兩隊相遇時,騎自行車的同學(xué)共行多少千米?
    考點:相遇問題.
    專題:行程問題.
    分析:甲隊每小時行5千米,乙對每小時行4千米,兩地相距18千米,根據(jù)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可知,兩人相遇時共行了18÷(4+5)=2小時,在這兩小時中,這名騎自行車的學(xué)生始終在運動,所以兩隊相遇時,騎自行車的學(xué)生共行:15×2=30千米.
    解答:解:18÷(4+5)×15
    =18÷9×15,
    =30(千米).
    答:兩隊相遇時,騎自行車的學(xué)生共行30千米.
    點評:明確兩隊相遇時,騎自行車的學(xué)生始終在運動,然后根據(jù)時間×速度=所行路程求出騎自行車的學(xué)生行的路程是完成本題的關(guān)鍵.
    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對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如三角形ABC,總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證明:
    已知(A+B)=(π-C)
    所以tan(A+B)=tan(π-C)
    則(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類似地,我們同樣也可以求證:當α+β+γ=nπ(n∈Z)時,總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定義域和值域
    sin(x),cos(x)的定義域為R,值域為[-1,1]。
    tan(x)的定義域為x不等于π/2+kπ(k∈Z),值域為R。
    cot(x)的定義域為x不等于kπ(k∈Z),值域為R。
    y=a·sin(x)+b·cos(x)+c的值域為[c-√(a2+b2),c+√(a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