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模擬考作文題目及范文精選

字號: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臨場訓練出來的,而是平時修煉出來的,它需要你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提升我們的境界,錘煉我們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獨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見影。整理了2019高考模擬考作文題目及范文精選,一起看看吧。
    2019高考模擬考作文題及范文:心懷勇氣,淺笑安然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人文關懷、人文積淀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于探究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
    學會學習:勤于反思
    實踐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內容限制。材料核心詞匯是“勇氣”,但又有“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限制,不可拋開“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孤立談“勇氣”,也不能撇開“勇氣”談“不自欺”或“承受他人的目光”,要思考“勇氣”“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內在關聯(lián)。
    2.立意限制。材料本身便是一個判斷句,是一個觀點,而且是一個有正向價值觀的觀點。在給定立意的前提下,考生需要展示的是表達的個性化,表達的精彩,表達的深度。
    3.思維限制??忌鷺嬎紩r要立足整體材料,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作文。材料本是一個遞進關系的復句,如果只談“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則立意太淺,要能由個人談到民族,談到國家。
    4.文體限制。雖然題目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但文體特征要明確。記敘文要通過生動形象的事件來反映生活、來表達思想感情;議論文要通過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文體雜糅,似是而非;簡單概述,缺少描寫;以敘代議,不講道理等情況是大忌。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開放的??忌瓤梢跃劢褂趥€人,指出勇氣對直面自我、理性面對他人評價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著眼于宏觀,從民族、國家領域切入,反思歷史得失、直面當下;也可以綜合立意,由個人層面遞進到民族、國家層面。
    2.聯(lián)想思考的開放性。考生的聯(lián)想可以是生活化的聯(lián)想,也可以是富有人文底蘊的思考;可以是人生體驗,也可以是閱讀心得。
    3.文體是自由的??忌梢詫懽h論文,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寫成記敘文或散文,用生動形象的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都為考生在文體選擇上提供了一定的開放性。
    解題
    本題目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家國認同意識。
    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主要強調勇氣對個人的作用。此處的作用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不自欺”,即敢于直面自我,進行自我反思,守住自己的節(jié)操;二是“承受他人的目光”,即直面他人評價,對他人的質疑不回避、不退縮。第二部分引導思考“勇氣”的不同層面的意義與作用,由個人至民族、國家,都要有各自的勇氣。
    材料在立意上未設難度,但想得高分并不容易,考生需要展開聯(lián)想和思考,調動自己的積累,把道理說明白、講深入。
    參考立意
    正確立意:
    1.無勇氣,無擔當。
    2.心懷勇氣,擔當天下。
    3.勇氣長存,不懼不卑。
    4.勇氣強國,以勇為馬。
    5.人有勇氣不自卑,國有勇氣傲全球。
    6.人民有勇氣,國家有未來。
    ……
    錯誤立意:
    1.戰(zhàn)勝脆弱。
    2.勇敢的心。
    3.勇敢邁出那一步。
    4.勇氣是打開心房的鑰匙。
    范文展示
    心懷勇氣,淺笑安然
    勇氣不是內心恐懼的缺失,而是一個人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處境,都能以一種平和、坦然的方式去應對,相比于匹夫之勇,它更是一種對自己、對生命負責的大無畏。一個人心懷勇氣,方能于人生的風口浪尖,坐看風起云涌,淺笑安然。(厘清概念,提出論點——“心懷勇氣”“淺笑安然”,照應標題。)
    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畢淑敏曾說過:“我不相信掌紋能帶給我什么,但我相信十指握成拳的力量,它能帶領我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闭\哉斯言,“十指握成拳的力量”便是內心澎湃的勇氣。(以材料為基點,展開聯(lián)想思考,用畢淑敏的話作引證,簡明扼要,直擊論述中心)
    且看被印度圣雄甘地評為“最尊貴的中國人”的辜鴻銘,當新式學潮席卷全國,人們戲稱“全中國最后一條男式發(fā)辮就在辜鴻銘頭上”。那時候的辜鴻銘,受盡了別人冷嘲熱諷的目光,他可以選擇阿Q的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但他沒有!面對兩個年輕人寫下英文字的嘲諷,辜鴻銘心懷勇氣和驕傲,在紙片上寫了一句拉丁文并用英文注解:“如果你們看不懂上面是什么,請來北京大學請教辜鴻銘教授?!惫冀淌诘挠職鈦碜杂谒麑εf文學的情有獨鐘,對新文學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勇氣讓他更自尊、更自信地應對他人嘲諷的眼光,讓對手心悅誠服。(用辜鴻銘的事例恰如其分地論證了材料觀點“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了說服力。)
    一個人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擁有勇氣,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胸。(文意遞進,由個人的自信說到國家自信,并回扣材料,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沒有勇氣,何談自信?
    綜觀古今中外,一個民族的興旺、一個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勇氣。有了勇氣,才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百折不撓朝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標邁進。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勇氣、自卑自貶、自我矮化的民族,能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面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zhàn),在風險和挑戰(zhàn)面前,中國人更需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勇氣,才能堅定不移地走在康莊大道之上。面對貿易戰(zhàn),我們有勇氣出手回擊;面對未來,我們有勇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真正的自信者還要有勇氣正視自身不足,勇于自我更新,從而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當我們在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一路高歌猛進時,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犧牲了環(huán)境,于是,在2005年,國家毅然提出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口號。(反觀當下,聯(lián)系時事,用時代的活水,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整體駕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是啊,一個人要擁有勇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需要擁有勇氣,走好新一代的長征路,我們需要攜勇氣上路。心懷勇氣,淺笑安然。(回扣材料,文末點題,呼應標題。)
    2019高考模擬考作文題及范文:明辨黑科技慎用雙刃劍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今年寒假期間,一款黑科技產品“寫字機器人”悄然在網(wǎng)上熱銷。這款產品能實現(xiàn)人機對話,功能強大,還能模仿孩子的筆跡,幫忙寫作業(yè)。
    有人說:“這款機器人很不錯,有利于開發(fā)智力,孩子很喜歡?!?BR>    有人說:“學校布置的重復抄寫作業(yè)多,這款產品能幫助孩子減負。”
    有人說:“用機器人代寫的行為不妥,對孩子的人品和學習都不利?!?BR>    對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想法和思考?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和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命題方向
    實踐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技術應用
    科學精神:批判質疑、理性思維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學會學習: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審題
    限制性
    1.內容限制。材料分兩部分,前面是對社會現(xiàn)象(即寫作情境)的介紹,后面是對此社會現(xiàn)象的評論。思辨的重心既要包括前面的社會現(xiàn)象,也要包括后面“有人說”的觀點,這是我們構思立意的基礎,切記不能脫離材料內容和含意。
    2.思維方向限制。材料中對于真實具體的情境出現(xiàn)了兩種對立的觀點,初步看來,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但也都有明顯的偏頗之處。材料寫作要求中的“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和含意”,就限制了考生在對材料中提到的兩種觀點進行思辨的時候,不能只談一種,拋開另一種,而應該在兼顧兩者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一種。
    3.任務指令限制。任務指令是“對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想法和思考”,對于其中的“想法”和“思考”要重點關注??梢允且庖姟⒖捶?;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即考生要能夠提出明確的觀點。思考指的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具體來講就是考生要圍繞提出的觀點進行有效的論證或者分析說理。再者考生在思辨行文中還必須有“你”的體現(xiàn),要能夠寫出寫作主體獨特的情感體驗。
    4.寫作要求限制。文體要明確,不能寫成“四不像”。
    開放性
    1.思維角度開放。立意的角度可以在兼顧全局的前提下,偏重任意一方,可談其利,亦可論其弊。
    2.論證立場開放。材料中“你”的看法的立足點可以有多種選擇,可以站在研發(fā)者的角度、經營者的角度、使用者的角度,亦可站在社會、學校、父母的角度;可選其一深入闡述,亦可擇其中幾個縱橫捭闔。
    3.文體表達的開放性。文體的選取、表達方式的運用等較為自由。文體的選取方面,根據(jù)材料來看,議論和記敘將各擅勝場,總體來看前者居優(yōu);表達方式的選擇方面,大到記敘、議論、描寫,小到各種表現(xiàn)手法,如能準確運用,均能出彩。
    解題
    這是一道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有明顯的寫作情境,有明顯的任務指令,可以考查出考生對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的真實水平。
    材料設計了一個真實具體的情境,針對目前中小學生作業(yè)多、任務重的狀況,有人推出一款黑科技產品“寫字機器人”,并且悄然在網(wǎng)上熱銷。這個情境應該是我們立意、立論、論證的基礎、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就是說對黑科技產品“寫字機器人”的認識將是我們作文的主要內容。
    對此情境,材料又給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以期引發(fā)考生進行有效的、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如何全面、深入和有效,肯定要兼顧兩面,突出一面,不能各打五十大板。為此本題設計了一個問題:“對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想法和思考?”考生要在此問題的引導和激勵下,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論證、分析、說理,以期突出自己真實的見解和解決問題之道。
    本材料重在對考生在有限制的思考范圍內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思辨行文的能力的考查,讓考生的思維在二元對立之間跳躍,能有效考查其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參考立意
    正確立意:
    1.兼顧利弊的前提下談“寫字機器人”的利,如可以開發(fā)智力,人機互動等。
    2.兼顧利弊的前提下談“寫字機器人”的弊,如造成思維懶惰,影響健康等。
    錯誤立意:
    脫離材料語境大談機器人的發(fā)展前景,或對機器人一棍子打死,大加否定。
    范文展示
    明辨黑科技慎用雙刃劍
    眾所周知,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而現(xiàn)在這把劍卻斬向了家庭的希望、國家的基石——學生。孰能想到,老師所留的作業(yè)成了“作業(yè)機器人”大顯身手的平臺?若是任其發(fā)展下去,我們的“中國夢”靠誰來實現(xiàn)?靠這些機器人嗎?當然不可能。
    那么,“寫字機器人”到底有什么用?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款機器人有利于開發(fā)智力,幫孩子減負;有人認為,對孩子學習、人品均不利,等等。仔細想來,無論是哪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此應用科技,是否真的能給學生帶來便利?
    我認為,作業(yè)對學生意義重大,“寫字機器人”不要也罷。
    作業(yè)的目的,是為鞏固、復習日常所學內容;是希望學生通過作業(yè)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寫作業(yè)是學生必須要做的,是學習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退一步來說,作業(yè)可能真的很多,但即使是在作業(yè)本上反復抄寫亦可以達到增強記憶的作用??扇缃?,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寫字機器人”竟可以代寫作業(yè),甚至可以模仿筆跡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我認為這樣的“寫字機器人”對學生的學習有害無利。
    漢字需要書寫,作業(yè)應該自主完成。
    假若真的使用“寫字機器人”的話,不僅會使學生的書寫能力下降,使其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失去傳承漢字的興趣,更會讓學生失去自我認知、自我思考的能力。假若學生使用“寫字機器人”完成作業(yè),那么作業(yè)自然就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指望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達到對知識理解運用的融會貫通,便是水中月鏡中花;知識的鞏固、思維的訓練、素養(yǎng)的提高便會成為空談。作業(yè)假手于“寫字機器人”,實不可取。
    品行養(yǎng)成需自律,素養(yǎng)不能黑科技。
    機器人代寫作業(yè),其實是一種不勞而獲的過程,不需付出便能“坐享其成”。長此以往,依賴成性,懶惰也會不請自來。從大的方面而言,亦與我們當前所提倡的核心價值觀相違背。此情此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勤勞,刻苦的優(yōu)良品德又該如何弘揚和傳承?學生正處于學習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勿讓依賴心理的洪流沖毀心靈的大堤。良好品行的養(yǎng)成需要青少年自身的自律實踐,不能依賴黑科技,要做到獨立自主,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品行素養(yǎng)。
    習主席曾言,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我們高中生,風華正茂,書生意氣,豈能沉溺于一時之便,讓“寫字機器人”代筆,而在安逸中迷失自己?
    所以,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一定要明辨黑科技,慎用“寫作機器人”這把雙
    2019高考模擬考作文題及范文:善于繼承,勇于創(chuàng)新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做題。(60分)
    “要前進,就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chuàng)新永遠是科學發(fā)展的動力?!卞X七虎如是說。
    “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詞,我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比握墙邮苊襟w采訪時這樣表示。
    “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濒斞赶壬凇赌脕碇髁x》的結尾如此寫道。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
    學會學習:勤于反思
    責任擔當:國家認同、社會責任
    實踐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內容限制。本道作文題由三則材料構成,涉及一個共同話題“創(chuàng)新”,但同中有異。
    第一則材料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的話,意在表明科學要發(fā)展就要有“創(chuàng)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里強調的是獨創(chuàng)精神。
    第二則材料引用任正非的話,其原話是:“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詞,我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我們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這樣才能縮短我們進入世界國家的進程。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農民,其他人不應該有這種想法。自主創(chuàng)新若是精神層面我是支持的。也就是說,別人已經創(chuàng)新,我們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得到別人的許可,付錢就行。如果我們重做一遍,做完一遍,也要得到許可,還是要付錢,這是法律。當然科學家都是自主創(chuàng)新的,我指的是我們這種公司的工程創(chuàng)新?!庇纱丝梢姡緞t材料強調的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且強調要兼顧“繼承、吸納、借鑒、發(fā)展”。
    第三則材料是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中的最后一段話,指對待外國文化、外國事物和中國文化遺產應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要占有,要挑選,要吸取外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為我所用,這樣我們的文化中才能注入新的元素,所以第三則材料強調的是“創(chuàng)新應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即有選擇地繼承、包容、吸納、借鑒。
    不能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的,均為偏題、跑題。
    2.立意限制。對于多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可以用概括法求同,也可以用關聯(lián)法存異??忌C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思考創(chuàng)新與繼承、吸納、借鑒、發(fā)展、開放之間的內在關系,考生可以有所側重,但不可斷章取義。只談創(chuàng)新,或只談繼承,則都不是很切合題意的立意角度。
    3.價值判斷限制。三則材料是三位名人從不同角度所談對創(chuàng)新的認識,題目對于創(chuàng)新、繼承、吸納、開放均是正向的價值認識,考生不得否定。
    開放性
    1.切入角度是開放的。考生可以用求同法談創(chuàng)新的價值意義,可談如何能做到創(chuàng)新;也可用求異法談創(chuàng)新與繼承、創(chuàng)新與吸納的關系,以及不能自我封閉而應開放借鑒等??忌芨鶕?jù)自己的視野和知識儲備將話題具體化,做到言之有物。
    2.聯(lián)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要由材料出發(fā)去聯(lián)想、組織寫作素材,由材料而思考創(chuàng)新對于文化、科技的重要意義,也可思考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方法、過程等。行文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開放性可以體現(xiàn)考生個性化的思維和表達。
    3.文體是自由的??梢愿行允稣f,也可理性表達,就表現(xiàn)思維的深度來說,更適合寫議論文體。
    解題
    本題為帶有任務驅動特點的思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價值取向和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屬于當今社會的主要發(fā)展潮流,話題現(xiàn)實性強,可寫的內容廣泛,不同層次的考生都會有話可說。從核心素養(yǎng)的層面來看,創(chuàng)新是時代主旋律,考生當認識創(chuàng)新的意義,思考創(chuàng)新的過程,踐行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從思維的層面來看,題目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參考立意
    1.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
    2.沒有繼承,何來創(chuàng)新?
    3.發(fā)展需借鑒,創(chuàng)新需包容。
    4.學創(chuàng)結合,方能前進。
    5.以借鑒為基,以創(chuàng)新為石。
    6.創(chuàng)新不舍繼承,成果不忘共享。
    7.展創(chuàng)新之美,走共贏之路。
    8.接他木之枝,結新生之果。
    ……
    范文展示
    善于繼承,勇于創(chuàng)新
    繼承和創(chuàng)新從來都不是站在對立面的。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有“拿來”的影子,每一次“拿來”都可能孕育出創(chuàng)新,善于繼承,勇于創(chuàng)新,人類才會不斷發(fā)展、進步。
    “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都和我有關”。無窮的科研,無數(shù)的創(chuàng)新,都和前人有關。所以繼承并不可恥,可恥的是只繼承前人的成果不肯創(chuàng)新,而丟了發(fā)展的機會。
    魯迅先生曾在《拿來主義》中說道:“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蹦莻€年代的人們,曾抱著孔夫子、抱著封建主義不肯撒手,不愿接受外來文化,覺得那便是愛國,那便是氣節(jié)??尚Φ氖俏M鲋H,生存和毀滅就在眼前,我們還抱殘守缺,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在萬千泥潭中翻滾、掙扎,我們終于走了“拿來”的道路,以所“拿來的”打造出新的天地,探索出了一條復興之路。歷史仍刻骨銘心,今日我們決不能再重蹈覆轍。
    文化如此,科技也如此。
    任正非表示:“我從不支持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詞,我認為,科技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如果文化和科技不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難道回到原始社會從頭再來嗎?科技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適合創(chuàng)新的就“拿來”:互聯(lián)網(wǎng)不是中國發(fā)明的,但是馬云拿過來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支付寶,這就是創(chuàng)新;你研發(fā)了手機,我拿過來搞移動支付,他拿過來搞QQ、微信,這也是創(chuàng)新。總不能說我研發(fā)了微信、QQ,但是我得等研發(fā)出自己的手機再裝上去,而且我還不允許別人裝?;ヂ?lián)網(wǎng)是全球共享,QQ、支付寶也應是全球共享,它們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眲?chuàng)新不可停止,“新”已是必然,但“新”的基礎是前人的成果,只有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才能造就“新”,人類創(chuàng)新永遠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錢七虎曾言:“要前進,就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chuàng)新是科學發(fā)展的動力?!焙孟皴X七虎只主張創(chuàng)新,反對繼承?差矣!互聯(lián)網(wǎng)是前人的成果,但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支付寶卻是前人未走過的路;手機是前人的成果,但利用手機搞移動支付、搞QQ、微信也是前人未走過的路。錢七虎只是強調站在前人的終點繼續(xù)探索,而不是重復前人、故步不前。
    先繼承,再創(chuàng)新;善于繼承,勇于創(chuàng)新。只有如此,人類才會不斷發(fā)展,世界才會欣欣向榮。
    點評
    作為考場作文,本文的審題立意是非常準確的。能夠抓住創(chuàng)新與吸納、繼承的關系,展開多角度論證。本文論證思路清晰,結構完整,從借鑒到創(chuàng)新到共享,緊扣材料,層層推進。同時,作者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支撐自己的觀點,更具說服力。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領域的問題能深入思考,角度精準,盡管論述的深度尚有欠缺,卻仍不失為一篇考場佳作。
    創(chuàng)新素材積累
    一、名言警句
    1.創(chuàng)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⑽髂?BR>    2.對于創(chuàng)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郎加明《創(chuàng)新的奧秘》
    3.凡是創(chuàng)新的時代總會有人死在半路上,但是這些失敗或者遇到困難的公司并不代表他沒有價值,他的價值就是告訴大家其實這個領域是可以一試的。——李學凌
    4.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出了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5.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愛因斯坦
    6.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獝垡蛩固?BR>    7.要創(chuàng)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chuàng)新?!鯓I(yè)寧
    8.致富的秘訣,在于“大膽創(chuàng)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陳玉書
    9.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10.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chuàng)才行?!鄣拢莞璧?BR>    11.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英]莎士比亞
    二、名人事例
    (一)正面素材
    1.創(chuàng)新要勇于否定權威(普朗克和愛因斯坦)
    1900年,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里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fā)現(xiàn)。它和牛頓的發(fā)現(xiàn)同樣重要?!彼岢隽肆孔恿W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fā)現(xiàn)破壞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于沖破權威圣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并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后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理論,創(chuàng)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2.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chuàng)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不斷發(fā)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3.創(chuàng)新推動歷史進步
    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tǒng)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商鞅到秦國后,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xié)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布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后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xiàn)了“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創(chuàng)新求變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4.約翰·古登貝爾克
    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開發(fā)了一種新形式。因為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力。而硬幣打制器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半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打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組合就是印刷機和排版術。
    5.創(chuàng)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理論統(tǒng)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于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環(huán)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即: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后,布魯諾接受并發(fā)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tǒng)。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wèi)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shù)恒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xiàn)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fā)現(xiàn)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并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fā)現(xiàn)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
    6.創(chuàng)新即是表現(xiàn)個性(鄭板橋獨創(chuàng)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jù)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干什么,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么?”鄭板橋聽后,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chuàng),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么行呢!從此以后,他力求創(chuàng)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二)反面素材
    保守是創(chuàng)新的障礙(牛頓晚年趨于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fā)現(xiàn):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范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也難以有絲毫的成就。
    三、古詩
    1.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詩經》)
    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5.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6.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漢·劉安)
    7.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8.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9.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12.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