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件:《桃花心木》

字號: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不少語文教師都忽略了課件的重要性,課件并不是教材的裝飾品,反而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課件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語文課件:《桃花心木》,歡迎閱讀與借鑒。
    小學語文課件篇一:《桃花心木》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物,感知特別的“桃花心木”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交流相關資料(文字、圖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問:能用文中的詞語來形容桃花心木嗎?(樹形優(yōu)美、高大筆直、優(yōu)雅自在、生機勃勃……)長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書上寫到了嗎?(與屋頂一般高)
    (二)整體感知,感悟特別的“種樹”
    1、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筆直、優(yōu)雅自在、充滿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是怎樣由一棵僅及膝蓋的小樹苗漸漸長成的呢?其中需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又給我們哪些啟示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桃花心木講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板書:種樹)
    2、默讀課文、了解“種樹”。
    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請默讀課文,勾畫出寫種樹的有關句子,放聲讀一讀。
    課件出示:
    “他來的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BR>    “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BR>    (教師引讀,學生跟讀)從這幾個“有時”中,你體會到什么?
    的確,這是一種特別的、甚至讓人覺得奇怪的種樹方式。讀到這里,你心里一定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猜想或疑問。同學們,如果此時種樹人就在你面前,你想問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11段。要求:想象當時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精讀細品,感動于樹木生長的“不確定”
    1、種樹人這樣做有道理嗎?齊讀第十二段,思考:種樹人為什么要將種樹和種菜、種稻子相比?種樹與種菜、種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輕聲讀第十二段,從文字中尋找答案。(板書:百年)
    2、用想象再現(xiàn)形象。
    歲月悠悠,變幻莫測。如果你就是一棵僅及膝蓋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這漫長悠遠的成長歷程中,你可能會遭遇些什么?必須面對些什么?(干旱、洪水、蟲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樣做的呢?請大家發(fā)揮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說給同桌或同組同學聽一聽。(學生說)而這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小樹苗事先可以預知的嗎?(板書:不確定)
    3、口頭說話練習。
    大家現(xiàn)在一定明白了,種樹人用這樣特別的方式種樹。是因為他太懶嗎?是因為太忙?種樹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嗎?誰能把這段話換種說法?(課件出示)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不來澆水,每天澆水不定時也不定量,樹苗就……”(板書:找水源扎根長成大樹)
    4、抓關聯(lián)詞語,悟表達方法。
    課件出示(隱去括號里的關聯(lián)詞):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jié)菜涿鐣菸酶?。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BR>    不看書,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樹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嗎?(說不太清楚)
    (出示關聯(lián)詞語)作者就是用這樣幾個關聯(lián)詞,將想要表達的意思一層一層表述得清清楚楚。試著把這段話背下來吧?。ń處熞x提示語,學生背誦相關段落)
    (四)悟情明理,頓悟人生歷程中的“不確定”
    課件出示: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BR>    1、聯(lián)系前文。
    文章讀到這里,老師不禁要問:作者僅僅是在講怎樣種樹嗎?(板書:育人)讀一讀第十四段,想一想這里的“不確定”是什么意思,與前面的“不確定”有什么不同。
    2、聯(lián)系生活。
    聯(lián)系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實際經歷的事情,結合人的成長過程,談談你對“不確定”的理解。(提示:可以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點評時強調原文中的“很少的養(yǎng)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面對這些不確定,我們應該怎樣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的心?(板書:經受磨煉獨立自主努力成長)
    3、齊讀后一句。思考:為什么“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顧課題。小結寫作方法。(板書:借物喻人)
    小學語文課件篇二:《桃花心木》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1、培養(yǎng)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作者接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于學會自立、自強。
    二、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課文
    (一)師:誰愿意朗讀課文。師指名讀,其他同學看屏幕,邊聽邊思考:你聽懂了什么?
    師引導學生讀懂種樹人是怎樣種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師:同學們讀懂的內容可真多,這說明咱們讀書都非常認真,那么,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三)師:請同學們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哪些問題能夠獨立解決,哪些問題能夠合作解決。
    實物投影相繼打出:
    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陳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師小結:
    種樹人不定時,不定量地澆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規(guī)律,他善于創(chuàng)造自然的成長環(huán)境。讓樹苗在不確定中汲水成長,這樣樹苗自己就能夠學會適應自然,并戰(zhàn)勝自然,終尋找到適合自己存活的辦法。
    師指導朗讀
    (四)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種樹方法,使桃花心木適應了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學會了獨立生存的本領。種樹人的一番話解開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而且從種樹人的一番話中,作者還領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
    師總結閱讀方法
    三、師總結:
    是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更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正如俗話說得那樣:“不經風雨,難成大樹。”“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為男?!比撕蜆涫且粯拥模钤谄D苦環(huán)境中的人更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從而學會生存和發(fā)展的本領。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像課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樣,能夠經得起生活的磨練,后長成參天大樹,長成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