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一去二三里》

字號:

語文課件對大家學好課本上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我們掌握所學的重點內容,這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一去二三里》,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fā)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fā)識字的興趣。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yǎng)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認識筆畫“一(橫)”。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認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分辨“八”和“入”。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數(shù)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拼音,激趣導入
    1.復習拼音
    我們在拼音王國認識了很多的拼音寶寶,老師這里呀!有一些可愛的拼音寶寶又忍不住跑出來和小朋友們見面了!瞧!他們來了!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1)整體認讀音節(jié):zhi、shi、si、yi、wu
    (2)復韻母ai、iu、an、un、ing
    (3)特殊韻母:er
    (4)音節(jié):huā、jiā、zuò、sān、cūn
    2.激趣導入
    開學到現(xiàn)在,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會了不少漢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現(xiàn)在,讓我們向漢字王國出發(fā)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
    出示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注意觀察順序,可用遠處有……近處有……左邊有……右邊還有……)。
    2.揭示課題
    (1)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板書課題(1一去二三里)。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一)中的第1課。
    (2)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3)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長度單位,一里=500米,相當于繞著我們學校的操場走大約三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一去二三里》,要求聽仔細,說說聽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3.指名讀課文,評議、正音。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中要求會認的生字,并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拼音朋友,也可以問同學、老師。
    5.檢查生字
    (1)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2)不帶拼音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抽查讀。
    (3)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
    (4)在我們周圍找找本課的生字。(如,教室內的課程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門牌、報紙。)
    6.課間活動:全班表演唱《數(shù)鴨子》。
    四、誦讀古詩,感悟詩意
    過渡:我們不僅要會讀兒歌,而且還要讀懂它,知道它講了什么意思。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1)個人自由讀,同桌相互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2)指導“一”的變調:“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3)朗讀時,句中適當停頓,句末稍稍延長,數(shù)詞可讀得略重些,突出山村雖小,景色卻很美。
    2.了解詩意,指導朗讀。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學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理解詩意。
    a.亭臺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掛圖:亭臺)
    師:這就是“亭臺”,也叫亭子。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師:書上哪一句詩是描寫這些亭子的呢?(生齊讀:亭臺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花)幾樹紅花點綴著村莊,使村莊變得更美了,哪句詩是描寫圖中的花的?(生齊讀:八九十枝花。)
    c.煙村四五家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一個小村莊)
    師:那你知道現(xiàn)在大概是什么時候?(吃飯的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家家房頂上都飄著做飯時冒出的煙。)
    師:是呀,煮飯的炊煙繞著整個村子,所以詩人就把村子稱為“煙村”。
    d.這個村子離兩個小朋友遠不遠呢?(不遠)所以詩人說(生齊讀: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說: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四五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這就是書上說的(生齊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3.誦讀背誦。
    (1)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師指圖生讀詩)
    (2)同桌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3)過渡:老師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能背的可以背誦,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五、認識田字格,書寫筆畫“一(橫)”
    1.認識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們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寶寶的家在哪里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
    (2)誰認識它,說一說?(我們叫它“田字格”,請學生說“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幫助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上。
    2.欣賞(已寫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漢字的美。
    3.書寫新筆畫“一”
    (1)出示筆畫“─”(筆畫名稱:橫(hénɡ))
    (2)觀察所在位置。
    (3)教師示范,學生書空。邊寫邊說“─”的起筆和收筆:“一”只有一筆。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4)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腳放平……
    (5)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文中要求認識的生字練習組詞。
    3.學寫筆畫“一”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鞏固生字
    1.檢查朗讀、背誦課文。
    2.檢查生字認讀。
    3.鞏固生字:
    (1)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重點認讀“四、十”。
    (2)說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與數(shù)字12345678910比較(出示插圖二)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shù)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
    (3)在哪里見過“去、里”?有什么辦法記???
    如,加一加:│+云=去土+厶=去;二+甲=里曰+土=里
    (4)比較區(qū)別:辨析“幾、九”“云、去”“入、八”來記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組詞練習。
    (6)讀一讀,說一說,連一連。
    12345678910
    四十六一三九八二五七
    二、指導書寫
    1.復習田字格的知識:
    2.指導書寫
    (1)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三個字,看看他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橫這個筆畫)
    (2)指導書寫“一”:(寫法同筆畫“橫”,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a.學生觀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樣?有幾筆?
    b.觀察—書空—描紅—練寫。
    c.學生書寫時,提醒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3)指導書寫“二”。(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字要居)
    (4)指導書寫“三”。(“三”有三橫,第三橫長。要從上到下書寫,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5)結合書寫“二”、“三”兩個字,讓學生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3.展示、評價。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讀兒歌(鞏固量詞)
    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枝筆,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
    2.練習用生字、說話。
    如:一一個我有一個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ài tián piàn ɡuā tiáo yú
    ()塊田()片瓜()條魚
    duǒ huā ɡè qiú
    ()朵花()個球
    4.出示《詠雪詩》,鞏固一至十。
    詠雪詩
    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四、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一、二、三”及分解筆順。
    2.繞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
    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
    要想說對四和十,多多練習十和四。
    
篇二

    教材簡說: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他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
    師:今天,我們用學會的漢語拼音本領去學習漢字和文章,你們有興趣嗎?
    二、借助拼音,初讀感知。
    1.請小朋友打開課文,自己拼拼拼音,讀讀這首詩。
    2.這首詩中有哪些數(shù)字?用鉛筆圈出來,拼拼拼音讀準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4.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詩中再讀一讀,自由讀詩歌。
    5.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或者同桌一起讀一讀。
    6.指名讀:請會讀一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會讀兩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全都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
    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生自由說)
    三、借助畫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剛才腦子里看到這幅畫的小朋友請起立,掌聲表揚自己。你們不僅會讀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多能干呀!
    2.看圖。師: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
    老師指著行走的孩子,學生讀“一去二三里”
    老師指著炊煙裊裊的房屋,學生讀“煙村四五家”
    老師指著亭子,學生讀“亭臺六七座”
    老師指著路邊的花,學生讀“八九十枝花”
    老師指著整幅畫,學生讀整首詩。
    3.情趣練讀,讀出節(jié)奏感。
    老師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一學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另一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4.當小詩人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背。
    四、鞏固生字。
    1.鞏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戲。
    2.鞏固字形:和生字說再見的游戲。(讀卡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唱對數(shù)歌。師: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愛把臉洗?
    生: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愛把臉洗。
    師: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
    生:你說二,我對二,孔雀開屏像把扇。
    師:我說三,誰對三,哪個馱著兩座山?
    生:你說三,我對三,駱駝馱著兩座山。
    師:我說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
    生:你說四,我對四,刺猬滿身都是刺。
    師:我說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
    生:你說五,我對五,小鹿頭上長小樹。
    師: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里游?
    生: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里游。
    師: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生: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師:我說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
    生:你說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師:我說九,誰對九,哪個會用頭頂球?
    生:你說九,我對九,海獅會用頭頂球。
    師:我說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
    生:你說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2.領獎游戲。老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上臺領獎。
    一生說:我得了第—名。
    眾生說:對對對,你得了第—名。
    3.讀《詠雪詩》。
    二、寫字。
    1.認識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2.認識筆畫“一”。
    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師范寫。
    3.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腳放平……
    4.指導寫字。
    “一”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二”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
    “三”第三橫長,第二橫寫在橫中線,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
    師范寫,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上練寫。
    5.把優(yōu)秀作業(yè)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看,并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