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基礎物理》考點梳理

字號:

結構工程師考試在即,因此目前這個階段教材應該看完一遍,該強化一下自己對于教材考點的記憶,及時查漏補缺。為您精心整理了2019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基礎物理》考點梳理,更多結構工程師考試的資訊,請關注為您實時更新的內(nèi)容。
    
    2019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基礎物理》考點梳理
    1、多普勒效應
    當波源或觀測者或兩者皆相對介質(zhì)運動時,使觀測者接受到的波的頻率有所改變的現(xiàn)象稱多普勒效應。
    設波源、觀測者的運動發(fā)生在二者連線上。若波源的頻率為u,波在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為U,觀測者相對介質(zhì)運動的速度為vB(按近波源為正,背離波源為負),波源、相對介質(zhì)的運動速度為Vs(接近觀測者為正,背離觀測者為負);觀測者接收到的頻率為ν’。
    應該注意:
    (1)若觀測者與波源的運動并不沿著兩者的連線,則分別將其速度在連線上的分量作為vB、Vs的值代入以上各式即可。
    (2)多普勒效應是波動過程的共同特征。不僅機械波有多普勒效應,光波也有多普勒效應。因此,對于運動中的物體進行光學測量,多普勒效應的影響是必須加以考慮的。
    2、聲波、超聲波、次聲波
    如果波源在彈性介質(zhì)中所激起的縱波的頻率,在20Hz到20000Hz之間,就能引起人的聽覺。在這頻率范圍內(nèi)的振動稱為聲振動,由聲振動所激起的縱波稱為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機械波叫做超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機械波叫做次聲波。聲波是機械波。機械波的一般規(guī)律在這里均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