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是每一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必修課。黨課就是對每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黨的政策、理論、觀點教育,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內(nèi)涵,以及其先進性。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9精編版黨課心得體會合輯,供大家的品讀。
【篇一】
*月*日下午公司二樓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公司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同志為全體黨員上了一堂先進性教育專題黨課。書記講了三個問題:一是對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重大意義的認識,二是對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內(nèi)涵及表現(xiàn)形式的認識,三是對如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的認識。
書記從國際形勢、國內(nèi)形勢和黨內(nèi)情況三個方面詳細講述了黨中央開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從國際形勢上,董書記用前蘇聯(lián)解體的具體例子來說明執(zhí)政黨失去政權的根本原因。他要求全體黨員一定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衰成敗、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高度,進一步認識先進性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在國內(nèi)形勢方面,他說我國正處在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時期,社會利益的矛盾更為復雜,比如農(nóng)民增收困難,再就業(yè)壓力非常突出、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矛盾十分尖銳;社會分配失衡,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穩(wěn)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黨正面臨著嚴峻考驗。面對如此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和黨內(nèi)局勢,作為一個領導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執(zhí)政黨,能否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能否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使國家富強、民族統(tǒng)一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能否始終保持先進性。
書記就如何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進行了詳細講解。他說:勤奮學習是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前提條件;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是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途徑;黨組織的教育管理是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保證。書記還結(jié)合公司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以及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對黨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書記說,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能夠參與我黨新世紀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將是我們?nèi)松猛局猩A理想、提高素質(zhì)、增強能力的難得機遇,我們?nèi)w黨員一定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注重實踐、切實提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工作責任心,積極投身教育活動,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增強黨的觀念,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認真解決自身在思想、作風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zhì),高標準、高質(zhì)量圓滿完成教育任務,向公司全體員工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黨課進行了1個多小時,參加黨課的黨員仔細聽、認真記,思想上提高了認識,黨課教育取得了預期效果,對公司深入開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篇二】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常態(tài)化、制度化,只有堅持到群眾中去,心系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才能贏得群眾信任,得到群眾支持,我們各項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發(fā)展。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走群眾路線心得體會范文的相關材料,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幫助。
解決黨群關系,解決“四風”問題,實際關鍵的是解決黨員干部同群眾的關系。修“官德”對黨員干部非常重要?!肮俚隆奔礊楣僦?是做官者的品行修為。中國從古到今十分重視官德的培養(yǎng)。《論語》里提出了“為政以德”的思想,并用“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來形容官德的重要性。黨的幾代領導人對官德的內(nèi)涵和加強官德修養(yǎng)進行了全面論述。當前,我們提倡為民務實清廉,“為民”是官德的核心,“務實”是官德的基礎,“清廉”是官德的內(nèi)在要求。
以下,我就修煉“官德”著重談三個問題:
一是樹立牢固的“民心觀”。民心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一個政權或政黨,其前途與命運終取決于民心向背。回看歷史,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康乾盛世”,都是統(tǒng)治者順應民心的結(jié)果。反之,歷朝歷代的政息人亡,主要原因都在于執(zhí)政者沒有把握好民心。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是一個具有93年斗爭歷史、74年執(zhí)政歷史、擁有1900萬黨員的大黨,但由于黨內(nèi)腐敗問題嚴重,既得利益集團橫生,再加上長期稱霸,經(jīng)濟衰退,人民生活困難,逐步喪失民心,終上演自身垮臺、政權喪失、國家解體的歷史悲劇。事實證明,如果不自覺地放棄群眾路線這一法寶,任由脫離群眾的種種問題不斷發(fā)生、不斷演變,會嚴重侵蝕黨的肌體,損害黨的執(zhí)政根基,甚至會喪失民心、亡黨亡國。
我們要認真分析中外政權的興替并加以借鑒,高度關注黨與群眾的關系,高度關注民心向背。牢固樹立“民心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敬民之心”?!笆ト藷o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做以群眾之心為心的“圣人”,而不是居高臨下、坐待群眾感恩的“公卿”。首先要敬重群眾,自覺拜群眾為師,傾聽民聲、集中民智、關切民愿,真心實意為群眾為事;其次要敬畏群眾,夙夜在公,兢兢業(yè)業(yè),在對待群眾的問題上不敢疏忽、不敢偷懶、不敢冷漠,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人民群眾謀福祉上。
二是樹立牢固的“務實觀”。當前在“官德”修養(yǎng)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部分干部作風飄浮、“不務實”。我們黨對群眾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措施是正確的、明確的。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黨同群眾之間這樣、那樣的問題呢?的原因就是沒有把黨制定的好政策、好辦法務實的落實下去。這里面我分析有四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說了不做,叫不作為;二是說的多做的少,叫部分作為;三是說一套做一套,叫亂作為;四是違背黨的要求去干,叫胡作為。
要務實,就要真心實意地抓工作,腳踏實地的干事,把黨的政策、措施完完全全的落實下去。唯此,才能做出實績。只說不干,或靠花架子、表面文章涂抹出來的所謂政績,是虛假的經(jīng)不起檢驗的東西,這種作風是違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對群眾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要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和“釘釘子”的精神,抓工作,辦事情,要有一抓到底的決心,要有扭住不放的韌勁。
三是樹立牢固的“長效觀”。習在講話中特別強調(diào)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關鍵是做到“要解決”、“善解決”和“制度化解決”。“要解決”,就是要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件件有回應,主動到基層、到一線,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實了解群眾的訴求,認真聽取、總結(jié)、提煉群眾的意見建議,決不能不聞不問、冷漠應對,更不能活動期間大包大攬,活動過后敷衍塞責?!吧平鉀Q”,就是要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事事有著落,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綜合運用法律、經(jīng)濟、行政等一切有利于工作的手段,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爸贫然鉀Q”,就是建立健全貫徹群眾路線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該是群眾的責任和義務,交給群眾。該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必須政府解決和擔當。在處理黨群關系上,也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關鍵是對涉及眾多群眾利益的長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要放在發(fā)展中、改革中和民生改善中通盤考慮,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以群眾的視角換位思考,以群眾的感知檢驗工作,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關切,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群眾期盼的政策制度體系,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的利益。
【篇三】
我們黨的黨章規(guī)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一大法寶。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xiàn)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只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才能更加自覺堅定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那樣事業(yè)才有方向,事業(yè)才能發(fā)展。
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終走向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揭示、對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高價值的追求,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擺在第一位。“一切為了群眾”與黨的根本宗旨和高價值追求是高度統(tǒng)一的。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的觀點,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群眾”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扎根中國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沃土中的創(chuàng)造。群眾路線的核心是回答了,我們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完成工作的方法途徑,即“為了誰”、“依靠誰”和“怎么辦”。
在傳統(tǒng)文化中,孟子有的“民本”思想,“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要求施行“仁政”,即愛護老百姓,讓百姓過好日子。近代西方崇尚“人本主義”,推崇個人價值和個人權利。雖然它們與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所謂的“民本”“人本”都只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手段,但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優(yōu)秀成果,必然為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作家和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實踐所吸收借鑒。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人們熟悉的《三字經(jīng)》說:“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對人和事等外界事物有喜好等情緒反應是人之常情,引起反應的是外界因素,怎么反應和反映的結(jié)果則由內(nèi)心的價值決定。作為世界上大執(zhí)政黨的一員,要真正在實際工作中落實群眾路線,需培養(yǎng)“愛恨憂懼喜”五種情懷。
愛:心如赤子對人民。愛人民是思想境界,也是個體聰明科學的選擇。愛,體現(xiàn)在對群眾的體諒、關心、服從、尊重、服務和歸屬認同。黨章明確指出“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黨沒有自己任何利益”,工作中做到“問需于民聽計于民問策于民”。
恨:時不我待嫌不強。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日思暮想的盡力促進發(fā)展,因為害怕耽誤了歷史、黨、人民給與的機會,害怕誤人子弟,痛恨自己水平不高,服務能力不強,不能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
憂:位卑未敢忘憂國。古人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把人民和國家放在心中,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心思放在師生身上,常思常想的,是如何促進發(fā)展,常思常想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師生,常思常想的是營造理解和諧奮進的工作環(huán)境,而不是要待遇、想官帽、圖享受。
懼:如履薄冰怕不周。同志告誡大家做人做事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其內(nèi)心是一種敬重和敬畏。一些黨員干部工作做久了,課上得多了,便會覺得駕輕就熟,漫不經(jīng)心,甚至趾高氣揚。實際上,學習無止境,時間無止境,為人民服務無止境,無論何人、無論有多高的地位和能力、無論做什么,本領不足總是存在的,能做的是克服本領恐慌,在鮮活的實踐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長本領,做服務。
喜:把與民同樂、樂人民群眾之所樂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和依據(jù),堅持用“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同意不同意”作為自己行動的立足點。
人有“七情”,則是一個健全的人,黨員具備以上“五種情懷”則一定是一個能夠得到群眾歡迎、擁護和信任的人。
【篇一】
*月*日下午公司二樓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公司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同志為全體黨員上了一堂先進性教育專題黨課。書記講了三個問題:一是對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重大意義的認識,二是對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內(nèi)涵及表現(xiàn)形式的認識,三是對如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的認識。
書記從國際形勢、國內(nèi)形勢和黨內(nèi)情況三個方面詳細講述了黨中央開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從國際形勢上,董書記用前蘇聯(lián)解體的具體例子來說明執(zhí)政黨失去政權的根本原因。他要求全體黨員一定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衰成敗、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高度,進一步認識先進性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在國內(nèi)形勢方面,他說我國正處在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時期,社會利益的矛盾更為復雜,比如農(nóng)民增收困難,再就業(yè)壓力非常突出、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矛盾十分尖銳;社會分配失衡,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穩(wěn)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黨正面臨著嚴峻考驗。面對如此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和黨內(nèi)局勢,作為一個領導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執(zhí)政黨,能否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能否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使國家富強、民族統(tǒng)一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能否始終保持先進性。
書記就如何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進行了詳細講解。他說:勤奮學習是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前提條件;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是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途徑;黨組織的教育管理是共產(chǎn)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保證。書記還結(jié)合公司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以及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對黨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書記說,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能夠參與我黨新世紀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將是我們?nèi)松猛局猩A理想、提高素質(zhì)、增強能力的難得機遇,我們?nèi)w黨員一定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注重實踐、切實提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工作責任心,積極投身教育活動,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增強黨的觀念,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認真解決自身在思想、作風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zhì),高標準、高質(zhì)量圓滿完成教育任務,向公司全體員工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黨課進行了1個多小時,參加黨課的黨員仔細聽、認真記,思想上提高了認識,黨課教育取得了預期效果,對公司深入開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篇二】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常態(tài)化、制度化,只有堅持到群眾中去,心系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才能贏得群眾信任,得到群眾支持,我們各項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發(fā)展。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走群眾路線心得體會范文的相關材料,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幫助。
解決黨群關系,解決“四風”問題,實際關鍵的是解決黨員干部同群眾的關系。修“官德”對黨員干部非常重要?!肮俚隆奔礊楣僦?是做官者的品行修為。中國從古到今十分重視官德的培養(yǎng)。《論語》里提出了“為政以德”的思想,并用“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來形容官德的重要性。黨的幾代領導人對官德的內(nèi)涵和加強官德修養(yǎng)進行了全面論述。當前,我們提倡為民務實清廉,“為民”是官德的核心,“務實”是官德的基礎,“清廉”是官德的內(nèi)在要求。
以下,我就修煉“官德”著重談三個問題:
一是樹立牢固的“民心觀”。民心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一個政權或政黨,其前途與命運終取決于民心向背。回看歷史,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康乾盛世”,都是統(tǒng)治者順應民心的結(jié)果。反之,歷朝歷代的政息人亡,主要原因都在于執(zhí)政者沒有把握好民心。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是一個具有93年斗爭歷史、74年執(zhí)政歷史、擁有1900萬黨員的大黨,但由于黨內(nèi)腐敗問題嚴重,既得利益集團橫生,再加上長期稱霸,經(jīng)濟衰退,人民生活困難,逐步喪失民心,終上演自身垮臺、政權喪失、國家解體的歷史悲劇。事實證明,如果不自覺地放棄群眾路線這一法寶,任由脫離群眾的種種問題不斷發(fā)生、不斷演變,會嚴重侵蝕黨的肌體,損害黨的執(zhí)政根基,甚至會喪失民心、亡黨亡國。
我們要認真分析中外政權的興替并加以借鑒,高度關注黨與群眾的關系,高度關注民心向背。牢固樹立“民心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敬民之心”?!笆ト藷o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做以群眾之心為心的“圣人”,而不是居高臨下、坐待群眾感恩的“公卿”。首先要敬重群眾,自覺拜群眾為師,傾聽民聲、集中民智、關切民愿,真心實意為群眾為事;其次要敬畏群眾,夙夜在公,兢兢業(yè)業(yè),在對待群眾的問題上不敢疏忽、不敢偷懶、不敢冷漠,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人民群眾謀福祉上。
二是樹立牢固的“務實觀”。當前在“官德”修養(yǎng)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部分干部作風飄浮、“不務實”。我們黨對群眾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措施是正確的、明確的。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黨同群眾之間這樣、那樣的問題呢?的原因就是沒有把黨制定的好政策、好辦法務實的落實下去。這里面我分析有四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說了不做,叫不作為;二是說的多做的少,叫部分作為;三是說一套做一套,叫亂作為;四是違背黨的要求去干,叫胡作為。
要務實,就要真心實意地抓工作,腳踏實地的干事,把黨的政策、措施完完全全的落實下去。唯此,才能做出實績。只說不干,或靠花架子、表面文章涂抹出來的所謂政績,是虛假的經(jīng)不起檢驗的東西,這種作風是違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對群眾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要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和“釘釘子”的精神,抓工作,辦事情,要有一抓到底的決心,要有扭住不放的韌勁。
三是樹立牢固的“長效觀”。習在講話中特別強調(diào)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關鍵是做到“要解決”、“善解決”和“制度化解決”。“要解決”,就是要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件件有回應,主動到基層、到一線,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實了解群眾的訴求,認真聽取、總結(jié)、提煉群眾的意見建議,決不能不聞不問、冷漠應對,更不能活動期間大包大攬,活動過后敷衍塞責?!吧平鉀Q”,就是要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事事有著落,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綜合運用法律、經(jīng)濟、行政等一切有利于工作的手段,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爸贫然鉀Q”,就是建立健全貫徹群眾路線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該是群眾的責任和義務,交給群眾。該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必須政府解決和擔當。在處理黨群關系上,也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關鍵是對涉及眾多群眾利益的長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要放在發(fā)展中、改革中和民生改善中通盤考慮,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以群眾的視角換位思考,以群眾的感知檢驗工作,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關切,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群眾期盼的政策制度體系,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的利益。
【篇三】
我們黨的黨章規(guī)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一大法寶。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xiàn)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只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才能更加自覺堅定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那樣事業(yè)才有方向,事業(yè)才能發(fā)展。
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終走向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揭示、對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高價值的追求,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擺在第一位。“一切為了群眾”與黨的根本宗旨和高價值追求是高度統(tǒng)一的。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的觀點,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群眾”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扎根中國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沃土中的創(chuàng)造。群眾路線的核心是回答了,我們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完成工作的方法途徑,即“為了誰”、“依靠誰”和“怎么辦”。
在傳統(tǒng)文化中,孟子有的“民本”思想,“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要求施行“仁政”,即愛護老百姓,讓百姓過好日子。近代西方崇尚“人本主義”,推崇個人價值和個人權利。雖然它們與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所謂的“民本”“人本”都只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手段,但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優(yōu)秀成果,必然為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作家和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實踐所吸收借鑒。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人們熟悉的《三字經(jīng)》說:“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對人和事等外界事物有喜好等情緒反應是人之常情,引起反應的是外界因素,怎么反應和反映的結(jié)果則由內(nèi)心的價值決定。作為世界上大執(zhí)政黨的一員,要真正在實際工作中落實群眾路線,需培養(yǎng)“愛恨憂懼喜”五種情懷。
愛:心如赤子對人民。愛人民是思想境界,也是個體聰明科學的選擇。愛,體現(xiàn)在對群眾的體諒、關心、服從、尊重、服務和歸屬認同。黨章明確指出“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黨沒有自己任何利益”,工作中做到“問需于民聽計于民問策于民”。
恨:時不我待嫌不強。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日思暮想的盡力促進發(fā)展,因為害怕耽誤了歷史、黨、人民給與的機會,害怕誤人子弟,痛恨自己水平不高,服務能力不強,不能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
憂:位卑未敢忘憂國。古人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把人民和國家放在心中,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心思放在師生身上,常思常想的,是如何促進發(fā)展,常思常想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師生,常思常想的是營造理解和諧奮進的工作環(huán)境,而不是要待遇、想官帽、圖享受。
懼:如履薄冰怕不周。同志告誡大家做人做事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其內(nèi)心是一種敬重和敬畏。一些黨員干部工作做久了,課上得多了,便會覺得駕輕就熟,漫不經(jīng)心,甚至趾高氣揚。實際上,學習無止境,時間無止境,為人民服務無止境,無論何人、無論有多高的地位和能力、無論做什么,本領不足總是存在的,能做的是克服本領恐慌,在鮮活的實踐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長本領,做服務。
喜:把與民同樂、樂人民群眾之所樂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和依據(jù),堅持用“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同意不同意”作為自己行動的立足點。
人有“七情”,則是一個健全的人,黨員具備以上“五種情懷”則一定是一個能夠得到群眾歡迎、擁護和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