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金山觀月》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出生于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南宋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下面是分享的宋詞: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金山觀月》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水調(diào)歌頭·金山觀月》
    宋代:張孝祥
    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涌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厥兹胶翁?,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
    【譯文】
    山河是如此的雄偉壯麗,露珠點點,微風輕拂,頓感微微寒意。托人傳話給月亮,能否借我鏡子讓我看清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魚龍凄戚長鳴久久不絕,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隨著微波搖動,海面上水霧彌漫黑夜漫長。遠遠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猶如銀闕晶宮。
    以飛霞為玉佩,頭戴高冠,遺世獨立俯視這人間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潔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萬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遙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對我笑,邀我與他們同游。乘著那鸞鳥駕駛由鳳羽為車蓋的馬車,揮揮手揚長而去。
    【賞析】
    金山在江蘇鎮(zhèn)江。宋時原本矗立在長江之中,后經(jīng)泥沙沖合,遂與南岸毗連。山上之金山寺為古剎。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過金山,登臨山寺,夜觀月色,江水平靜,月色皎潔,如同白晝,此情此景,詩人心中生起無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寫下了這首的詞篇。
    詞的上闋描寫雄麗的長江夜景?!敖阶孕埯悺倍?,既寫出江山雄偉、壯闊的氣勢,又點明夜間登臨時的風露與春寒的感覺?!凹穆曉骆ⅰ倍?,運筆不凡?!坝耔b”,指玉鏡。詞人置身于雄麗金山之中,馳騁著奇幻的想象:他對月傾吐心聲;欲借用她那珍貴的玉鏡來了望這美妙的景色。“幽壑魚龍”三句,承上意而具體描繪登山寺所見的各種景象。也許是借助著寶鏡的神威吧,詞人的視角不僅能看到天上的無數(shù)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隨著微波搖動,山下的煙霧,一片迷漫,而且還能窺視躲藏在深水溝壑里的魚龍在張口悲嘯。晉書其意?!坝科稹倍?,由大江轉(zhuǎn)寫山景?!鞍足y闕”借指金山寺。《史記·封禪書》說海山三神山“黃金銀為宮闕”,《藝文類聚》卷六十二引作“黃金白銀為闕”。蘇軾游廬山作《開先漱玉亭》詩云:“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沉沉水精宮?!睂懡鹕缴祥_先禪院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銀闕晶宮,可以參讀?!拔qv”猶高駐,紫金山指金山。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
    下闋接前結(jié)山上意指,寫詞人在山頭觀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寫轉(zhuǎn)而抒發(fā)富有浪漫氣息的感情?!氨愍毩ⅰ比洌仁亲髡邔ψ约旱囊环孛璁嬒?,又是詞人心胸的袒露?!氨愍毩ⅰ被们毒鸥琛ど焦怼贰氨愍毩①馍街稀本湟猓憩F(xiàn)出詞人屹然獨立在金山之巔的瀟灑出塵的神態(tài)。“飛霞佩”,韓愈《調(diào)張籍》:“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边@是在服飾上來描繪。
    “切云”,古代一種高冠的名稱?!冻o·涉江》:“冠切云之崔嵬?!薄笆倍洌猩线M一層抒寫自然外景沁入詞人內(nèi)心的感受。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樣的月光里。感到整個世界是那么廣闊潔凈,又是那么深高幽遠,似乎在萬里之外的細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
    “回首三山何處”三句,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氣象轉(zhuǎn)而,引出古代傳說中的三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但這里不是李清照《漁家傲》詞中“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象,而是把內(nèi)心濃郁的感情移進虛擬的物象中,轉(zhuǎn)化成心靈的情致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詞人說:聽說神山上的群仙,一個個都在向我打招呼滿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縹緲虛幻的世界。
    最后二句分別化用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和韓愈《送桂州嚴大夫》“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的詩意。借寫由不暇驂轉(zhuǎn)化為驂鸞騰飛,登仙而去了?!棒桫P”,以鳳羽作華蓋?!膀夳[”,用鸞鳥來駕車。詞中結(jié)尾的虛擬與首起的實景,首尾照應,構(gòu)成一個虛實相合、情景交融的整體。
    陳應行在《于湖先生雅詞序》中說:張孝祥“所作長短句凡數(shù)百篇,讀之泠然灑然,真非煙火食人辭語。予雖不及識荊,然其瀟灑出塵之姿,自然如神之筆,邁往凌云之氣,猶可以想見也?!彼^“非煙火食人辭語”,大體都指這一類詞作。但是這首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獨具一格。詞人面對如此雄麗的江山、潔白的月色,心物感應由外在的直覺,漸漸地發(fā)展到內(nèi)心的感受,相互滲透,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為浪漫的飄然欲仙的藝術(shù)境界,顯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氣和曠達的心胸。
    擴展閱讀:史料記載之張孝祥傳
    張孝祥,字安國,歷陽烏江人。讀書過一目不忘,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年十六,領(lǐng)鄉(xiāng)書,再舉冠里選。紹興二十四年,廷試第一。時策問師友淵源,秦塤與曹冠皆力攻程氏專門之學,孝祥獨不攻??脊僖讯▔_冠多士,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高宗讀塤策皆秦檜語,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塤第三,授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諭宰相曰:“張栻孝祥詞翰俱美?!?BR>    先是,上之抑塤而擢孝祥也,秦檜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與胡寅厚,檜素憾寅,且唱第后,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請婚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于是風言者誣祁有反謀,系詔獄。會檜死,上郊祀之二日,魏良臣密奏散獄釋罪,遂以孝祥為秘書省正字。故事,殿試第一人,次舉始召,孝祥第甫一年得召由此。初對,首言乞總攬權(quán)綱以盡更化之美。又言:“官吏忤故相意,并緣文致,有司觀望鍛煉而成罪,乞令有司即改正?!庇盅裕骸巴醢彩鳌度珍洝罚粫r政事,美則歸己。故相信任之專,非特安石。臣懼其作《時政記》,亦如安石專用己意,乞取已修《日歷》詳審是正,黜私說以垂無窮?!睆闹?BR>    遷校書郎。芝生太廟,孝祥獻文曰《原芝》,以大本未立為言,且言:“芝在仁宗、英宗之室,天意可見,乞早定大計。”遷尚書禮部員外郎,尋為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
    初,孝祥登第,出湯思退之門,思退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與澈同為館職,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氣銳,往往陵拂之。至是澈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不在廬杞下,孝祥遂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于是湯思退之客稍稍被逐。
    尋除知撫州。年未三十,蒞事精確,老于州縣者所不及。孝宗即位,復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事繁劇,孝祥剖決,庭無滯訟。屬邑大姓并海囊橐為*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數(shù)萬。次年,吳中大饑,迄賴以濟。
    張浚自蜀還朝,薦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為湯思退所知,及受浚薦,思退不悅。孝祥入對,乃陳“二相當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復之志。且靖康以來惟和戰(zhàn)兩言,遺無窮禍,要先立自治之策以應之?!睆脱裕骸坝貌胖诽M,乞博采度外之士以備緩急之用。”上嘉之。
    除中書舍人,尋除直學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俄兼領(lǐng)建康留守,以言者改除敷文閣待制,留守如舊。會金再犯邊,孝祥陳金之勢不過欲要盟。宣諭使劾孝祥落職,罷。
    復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治有聲績,復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為政簡易,時以威濟之,湖南遂以無事。復待制,徙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筑寸金堤,自是荊州無水患,置萬盈倉以儲諸漕之運。請祠,以疾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盡之嘆。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年三十八。
    孝祥俊逸,文章過人,尤工翰墨,嘗親書奏札,高宗見之,曰:“必將名世。”但渡江初,大議惟和戰(zhàn),張浚主復仇,湯思退祖秦檜之說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門而兩持其說,議者惜之。
    (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擴展閱讀:人物評價
    趙構(gòu):①張栻孝祥詞翰俱美。②必將名世。
    王十朋:天上張公子,少年觀國光。高名一枝桂,遺愛六州棠。出世才成佛,修文遽作郎。長沙屈賈誼,宣室竟凄涼。
    張拭:談笑翰墨,如風無蹤。
    楊萬里: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
    謝堯仁:如大海之起濤瀾,泰山之騰云氣,倏散倏聚,倏明倏暗,雖千變?nèi)f化,未易詰其端而尋其所窮。
    脫脫:張孝祥早負才畯,蒞政揚聲,迨其兩持和戰(zhàn),君子每嘆息焉。
    錢基博:①其詩文皆追摹蘇軾;而平昔為詞,未嘗著稿,筆酣興健,得蘇軾之浩懷逸氣,襟抱開朗,仍是含蓄不盡。②其詞與辛棄疾同出蘇軾。然棄疾恣意橫溢,簡直文勢;孝祥則抗首高歌,猶有詩情;所以發(fā)揚蹈厲之中,猶有宛轉(zhuǎn)悠揚之致也。至棄疾則張脈僨興,而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