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國學經(jīng)典故事閱讀

字號:


    教育孩子們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進行口頭說教,同時,也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自己去品味。下面是分享的兒童國學經(jīng)典故事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fā)亮,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于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后,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墒菦]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于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后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nèi)的價值,以致于“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zhì),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姜太公釣魚】
    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暴虐無道,荒*無度,驕奢*逸,爛殺百姓。紂王手下有個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見紂王如此胡作非為,便棄官而走,隱居在渭水之濱。
    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懷大志,求賢如渴,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邊“釣魚”。
    一般人用彎鉤釣魚,彎鉤上掛著魚餌,然后把魚鉤放入水中,誘騙魚兒上鉤??墒墙友烙玫聂~鉤是直的,上面不放魚餌,而且離開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邊高舉釣竿,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愿意的就上鉤吧!”
    在水邊釣魚的姜子牙七十歲時,巧遇在渭水河邊出獵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談,談得非常投機,文王了解姜尚確有真才,便讓姜尚與他同車而歸。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為太公。姬昌曾問姜子牙:“怎么樣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說:“王者之國,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國,使士富裕;僅存之國,使大夫富裕;無道之國,國庫富裕。這叫做上溢而下漏?!?BR>    后來,姜子牙連續(xù)輔佐文王、武王,*了紂王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國歷年代長久的周朝。
    “太公釣魚”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笨鳥先飛】
    王守仁出生在一個封建貴族家庭。他父親官至兵部尚書,但是,王守仁似乎一點兒也沒有遺傳到父親的聰明。
    他5歲還不能說話,當時大家都以為他是個啞巴,有的人還以為他根本就是一個白癡。但是他父親不這樣看,他覺得王守仁只是生病了,他四處尋訪名醫(yī),只要聽說哪里有名醫(yī),他就派人去請。到王守仁6歲的時候終于把病醫(yī)治好了。
    王守仁病好之后,智力卻顯得一般。因為小時候不會說話,也沒有讀過書,因此,比起別的小孩子,他顯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風言風語:“他這么遲才開始學說話,當然笨啦!也別指望他以后會有大出息?!?BR>    小守仁本來就覺得自己比別人笨,現(xiàn)在又聽到別人這樣嘲笑自己,心理更加難受。他跑到父親懷里哭訴:“父親,別人都說我笨,我真的很笨嗎?”
    父親聽了他的話說:“孩子,你不笨。為父一定好好教你,你會有出息的。不用在乎別人的嘲笑,你自己發(fā)憤努力,爭口氣讓那些人瞧瞧,好嗎?”
    有人父親的鼓勵,王守仁又有了信心。他始終記得父親曾經(jīng)給他講過的“笨鳥先飛”的故事,并時時提醒自己要努力學習。平時讀書,別人讀一遍,他就讀兩遍、三遍,甚十遍。他抓緊時間,把別人玩耍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白天他認真聽先生的課,放學后,趁著還沒有吃飯或者吃飯后的時間,他一個人跑進父親的書房,認真讀書,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飯、睡覺。年年如此,從不間斷。
    父親見守仁如此爭氣,心里很是高興。他也耐心給小守仁輔導功課,有時還請一些大學者給他輔導。家里來了客人,談?wù)撎煜麓笫碌臅r候,也讓王守仁站在一邊,向別人學習。母親見了也非常欣慰,更加細心地照顧他。她不僅給他收拾出一間書房,還不許別人去打擾他讀書。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支持和他自己的努力下,王守仁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先生的提問,他也回答得很有主見,后竟成了先生的得意弟子。
    就這樣,王守仁憑借笨鳥先飛、刻苦勤奮的精神,長大后,成了的哲學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