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原文

字號:

《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由南宋詞人吳文英創(chuàng)作,是一首寫景懷人詞。而且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下面是分享的宋詞:《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原文。歡迎閱讀參考!
    《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原文
    宋代:吳文英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fēng)梧井葉先愁。
    【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里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fēng)冷。
    當(dāng)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仿佛隨著春意終結(jié),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艷紅。瑟瑟西風(fēng)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注釋】
    ①浣溪沙(huànxīshā):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后用為詞調(diào)。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
    ②銅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③纖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nóng)歷初二、三時的月亮。黃庭堅《浣溪沙》詞:“驚魚錯認月沉鉤”。
    ④冷來秋:指比秋天還冷
    ④水花紅: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蓑翠減,冉冉物華人。”這里借用其意。
    ⑤曉:清晨時分。
    ⑥水花:荷花。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贝盒荩捍禾旖Y(jié)束。
    ⑦梧井:井,即露井,無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huán)》(暮檐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鑒賞】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優(yōu)美。當(dāng)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凄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里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薄坝袢舜贯灷砝w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xiàn)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jīng)人秋?!霸旅鞒亻w”,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zhuǎn)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fēng)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nèi)心的凄涼。
    下片回首當(dāng)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fēng)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fēng)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凄慘景象?!八t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艷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拔黠L(fēng)”句是指西風(fēng)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