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三字經的解析

字號:

三字經大家都學過吧。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下面是分享其中幾句經典的句子。歡迎閱讀!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一】
    【拼音】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qū)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注釋】人:泛指眾人。 初:初生,剛出生的時候?!⌒裕盒郧?,本性?!”荆焊?,原來。 相近:相去不遠?!×暎汉筇斓牧晳T。遠:相差太遠?!靶韵嘟?,習相遠”是孔子的話。
    【故事】晉朝時,有個名叫周處的人。他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沒了爹娘,在無人教導的情形下,周處的性情變的很殘暴,行為也十分野蠻。周處喜歡欺負弱小,常常因為自己不高興,就把別人打的頭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見了他,總是躲的遠遠的。這幾天,村子里出現(xiàn)了一只兇惡的老虎,在山腳下的大湖里也出現(xiàn)了一只可怕的蛟龍,常常侵害村里的農作物,甚至還把農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覺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龍及周處合稱“三害”,還說“三害”不除,村民將永無安寧之日。周處聽說了村里來了這“三害”,好打架的個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給打死了,接著又到湖里抓蛟龍,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滅了蛟龍。岸上的村民見周處一直沒有浮出水面,還以為他和蛟龍同歸于盡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慶祝除去了“三害”。周處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從此下決心改過自新,不再是個讓人家討厭的人。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二】
    【拼音】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注釋】茍:如果、假如?!∧耍河谑恰!∵w:變化?!〉溃悍椒?、道理?!≠F:注重、重視?!∫裕涸谟?。 專:專心致志。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三】
    【拼音】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解釋】戰(zhàn)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注釋】昔:從前?!∶夏福好献拥哪赣H。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代鄒國人。相傳孟子早年喪父,其母為引導兒子學習,曾三次遷徙居處,最后在一所學校旁定居下來。 擇:選擇?!∴彛亨従?。處:相處、居處?!∽樱杭疵献印!C:指織布機?!¤蹋ㄒ糁籂考喌乃笞印?BR>    【故事】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我國歷的“亞圣”,他的學問很好,還收了許多學生,他能有這些成就,全都要歸功于孟母。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里經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游戲,孟母知道后,決定換個環(huán)境。這一次,他們搬到鎮(zhèn)上,沒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游戲,于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為她知道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著。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一片織好的布,然后對孟子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睆拇耍献颖惆l(fā)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