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納

字號:

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納》,助你金榜題名!
    
【篇一】

    《李商隱詩兩首》課文題解
    1、《錦瑟》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著兩字。瑟,中國原始的絲弦樂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早的瑟有五十弦。
    2、《馬嵬》:
    天寶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亂爆發(fā)玄宗逃往四川,至馬嵬(陜西興坪),隨行將士不前,殺了楊國忠,并堅決要求處死楊貴妃。不得已令其自縊而死。史稱“馬嵬之變”。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詩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huán)(貴妃)故事為抒情對象,鋒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隱詩兩首》中心意思
    1、《錦瑟》: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我認為是作者追憶心中思念的親人。眾說紛壇,莫衷一是,可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自己品味。
    2、《馬嵬》:
    啟發(fā)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李商隱詩兩首》導讀
    1、《錦瑟》:
    這首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享盛名;然而它又是不易講解的一首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首聯(lián)“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詩人的癡人癡語,錦瑟五十弦,有什么“無端”的?不過是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人撫琴,一弦一柱無不牽系著逝去的美好年華,繁多的絲弦,該記載著多少往事啊!懷念已逝的青春年華,往事千疊,應是愁腸百轉。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以典故和傳說,抒寫了回憶往事所勾起的種種情思,以莊生夢蝶喻往事如夢,以望帝啼鵑喻往事堪傷,以海珠盈淚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煙。這一幅幅畫面隱含著詩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復雜心理。尾聯(lián)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這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才感到無窮嘆恨,就是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聯(lián)系詩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終在被排擠、被冷落中掙扎的情況來看,多少大志與理想早已化為泡影,全詩的感傷情調還是不難理解的。
    2、《馬嵬》:
    此詩乃詠史之作。劉、余《集解》約系為涇原王幕之作。李、楊舊事至此已歷八十載,人們談笑之,詠嘆之,而立意或因人而異。商隱之前,有白氏《長恨歌》,陳氏《長恨歌傳》等名篇。舊注多以此詩為“諷刺唐玄宗”之作。實乃皮相之論。商隱此詩,意在感慨人生無常,富貴難安。這是人類生存中的兩個重要命題,即便貴為天子,亦難避免。所謂無常,一是無常態(tài),二是難預料,三是難抗拒。這是永遠困惑著人類的生命主題,因而也是文學的永恒話題。此詩第一首只有四句:“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就是講命運之難以抗拒,面對不期然而然的命運,君王也常常無可奈何。至于為什么會發(fā)生變故?那實在是歷史學家和政治家更應關注的事情。北宋人范溫《潛溪詩眼》稱此詩“深穩(wěn)健麗”,曰:“‘海外……休’,語既親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墜淚等字,而聞者為之深悲。‘空聞……曉籌’,如親扈明皇,寫出當時物色意味也。‘此日……牽?!?,益奇。義山詩后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贝嗽娒柯?lián)皆以對比手法出之,而全詩則總括于有情人與無情世事的對比之中,從而凸現(xiàn)人生無常之意。
    
【篇二】

    一、通假字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③合從締交/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
    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③山東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
    三、一詞多義
    1.固
    ①據(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2.因
    ①因遺策(沿襲,動詞)
    ②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③因河為池(憑借,依據(jù),介詞)
    3.亡
    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②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動詞)
    ③履而制六合(統(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①……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①蒙故業(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馬鞭子,名詞)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納,動詞)
    ②致萬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
    ②……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①非及向時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①內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12.遺
    ①因遺策(遺留下來,動詞)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
    13.愛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②寬厚而愛人(愛護,尊重,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