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認識實習心得體會范文集萃

字號:

實習是在實踐中學習。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或者說當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學需要或應當如何應用在實踐中。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地質認識實習心得體會范文集萃,供大家的品讀。
    【篇一】
    短暫的地質實習很快就結束了,而這次野外實習對我產生的影響卻并沒有很快隨之消失。在這兩周的時間里,每天隨老師一起到野外觀察,測量產狀,記錄數(shù)據(jù),觀察地形,判斷構造,并且及時復習了已經(jīng)漸漸淡忘的部分課本知識,短短的兩周,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觀念,將實踐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將對我今后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然而,之前的地質學習還僅僅局限與課本知識的認知,通過聽課,復習,考試等環(huán)節(jié),認識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質知識,但這些都僅僅是紙上談兵,我知道什么是斷層,什么是節(jié)理,卻還都只是能從插圖上判斷,到野外旅游的時候見了很多巖體,也沒有能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判斷什么是斷層,什么是節(jié)理,而褶皺的向斜與背斜構造,更是無從判斷。但經(jīng)過這次野外實習,聽了老師的講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同學之間的合作,我對之前所學的課本知識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夠正確迅速地區(qū)分節(jié)理和斷層,還解決了很多課本學習中遺留下來無從解決的問題,通過實際的操作,對地質羅盤的使用也熟悉起來,而不是先前僅僅對插圖的認識。野外實習在工程地質實習課程的學習中是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對課堂學習的一個重要補充,雖然時間并不長,前后不過兩周的時間,但是在這期間學到的方法,觀念上的改變,是課堂學習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課堂,把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去,通過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學習過程得到完善。舉一反三地說,任何工程實際與課本上的羅列都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實際中的情況往往更復雜,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就要求我們有通觀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時候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與工程相關的課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課堂,工程地質是這樣,其他課程也是這樣,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學習中的觀念產生了一個轉變,認識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在和老師同學一起到野外觀察采集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地體會到了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獨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師指導,需要同學配合,經(jīng)過組員之間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在學校的學習只有在實際中得到運用才算是學會了,所以以后我們一定要加強各種實踐活動的參與。
    總地來說,在將來的學習中,必將逐漸體會到這次實習帶給我的更多收獲。這次實習是成功的,我個人在這次實習中受益匪淺,更多的方面的收獲是隱性的。
    【篇二】
    轉眼之間,兩個月的實習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感觸很深,收獲頗豐。這兩個月,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學到了人生難得的工作經(jīng)驗和社會見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實習這段時間自己體會和心得:
    一、努力學習,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習作為獲得新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方法,切實做到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思想上積極進取,積極的把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也才能檢驗知識的有用性。在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給我大的感觸就是:我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很少用于社會實踐中,這樣理論和實踐就大大的脫節(jié)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學習
    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無法學以致用。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也是彌補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所以你一天不學習,你就會落伍。通過這兩個月的實習,并結合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學習的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各項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條例,使工作中的困難有了有力地解決武器。通過這些工作條例的學習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務實的開展各項工作。
    二、圍繞工作,突出重點,盡心盡力履行職責。
    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中我都本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項工作。雖然開始由于經(jīng)驗不足和認識不夠,覺得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鍛煉的目的,但我迅速從自身出發(fā)尋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為使自己盡快熟悉工作,進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緊時間查看相關資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職責,另一方面我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使自己對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根據(jù)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把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盡心盡力完成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任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我經(jīng)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評和領導的贊許。
    三、轉變角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從大學校門跨入到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崗位,一開始我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認為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點失望,開始的熱情有點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還是盡量保持當初的那份熱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態(tài)度,不斷的做好一些雜事,同時也勇于協(xié)助同事做好各項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該干什么,這就是一個熱情的問題,只要我保持極大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認可,沒有不會做,沒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一位學生到一位工作人員的轉變,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更是思想觀念的轉變。
    四、發(fā)揚團隊精神,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協(xié)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間能得到領導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時完成上級分配給我的各項工作的同時,還能積極主動地協(xié)助其他同事處理一些內務工作。個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實現(xiàn)大的價值。實習期的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團隊的精髓是共同進步。沒有共同進步,相互合作,團隊如同一盤散沙。相互合作,團隊就會齊心協(xié)力,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集體。很多人經(jīng)常把團隊和工作團體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優(yōu)秀的工作團體與團隊一樣,具有能夠一起分享信息、觀點和創(chuàng)意,共同決策以幫助每個成員能夠更好地工作,同時強化個人工作標準的特點。但工作團體主要是把工作目標分解到個人,其本質上是注重個人目標和責任,工作團體目標只是個人目標的簡單總和,工作團體的成員不會為超出自己義務范圍的結果負責,也不會嘗試那種因為多名成員共同工作而帶來的增值效應。
    【篇三】
    在我們剛參加工作后,油田單位根據(jù)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和工作性質,為我們精心安排的為期半年的實習,在我看來顯得至關重要。我作為一名實習的學生,所學的知識只是理論上的,而要將這些理論的東西投入到工作中,并能夠加以很好的利用,就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實踐,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不同,找到它們的聯(lián)系,從而用理論指導實際,也能夠用實踐來完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過這半年的實習,使我認識到了兩者的差異,理論上所學的東西,在現(xiàn)場應用上并不行得通,很多實際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在書本上是找不到的。舉例子來講,巖屑錄井過程中需要對巖屑的含油級別進行判斷,在我看來,許多層段都是有油氣顯示的,但很多情況下師傅卻都給否定了,鉆井液中混有的原油殘留在泥巖或砂巖表面,以及熒光滴照時選取的巖樣并不是細小的顆粒,巖樣層段鉆時與普通泥巖的鉆時相同等,都是判斷失誤的原因。又比如,在地質所見習時,有需要對一口井進行補孔,在看組合圖的時候,我對比了幾條曲線,發(fā)現(xiàn)曲線之間相互充斥著矛盾,我問師傅怎么回事,他告訴我說,對于不同的區(qū)塊,各種測井曲線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原的區(qū)塊,感應測井就比自然電位要準確的多,聽了他的話,我才恍然大悟,我還以為是測量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呢!實習的這半年時間里,也讓我對油田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大部分的學習和操作都是在前線進行,這讓我充分理解到了油田工作的累和辛苦。很多時候干完活,發(fā)現(xiàn)自己滿身都是油,對比在學校時候的我,就會覺得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剛開始還不適應,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后和油氣接觸時間長了,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那種味道,也在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喜歡上了油田的這種工作。
    石油前線的工作都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進行的,尤其是鉆井,這充分鍛煉了我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印象還比較深刻的一點,鉆井見習時,有我值夜班,定向鉆進時用一根鉆桿替方鉆桿,采用水力驅動帶動井底鉆頭和螺桿旋轉。此時的鉆具表要發(fā)生變化,但我算來算去就是差了8米多,去鉆臺上了一趟,司鉆師傅告訴我,方保去掉了。我多算了0.95米,回到值班房,可還是不對,這下差的更多了,整整一根鉆桿的長度!我覺得還是鉆具表沒有弄明白,剛好我在電腦中找到了上一口井的資料,仔細對比了半個小時后,才恍然大悟:定向時,原來的方鉆桿是放入大鼠洞的,此時的方鉆桿長度是不計算的,鉆具表中,除了要改方鉆桿的長度,還要將替根長度從鉆具表中去掉,因為它的長度已經(jīng)算入到“方鉆桿”中了。搞清楚后,重新計算鉆具總長,那根“丟失”的鉆桿找到了。
    實習過程中,可以讓我遇見很多有能力的師傅,他們對于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復雜情況都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如果是那樣的話,則整個運營成本就會增加的。
    石油行業(yè)的生產運行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來完成各種事情。一個井隊在一天的時間里完成設備拆卸、搬家、安裝和開鉆,需要每個人都要參與進去,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整體的效率。生產單位也是如此,從資料的錄取,整理、分析、制定相應措施、進行工程施工,都需要每個人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見習過程中,看到每個人都在忙碌著自己的工作,我能夠融入其中,真的是自己的一份幸運。
    在見習的日子,與周圍人的溝通顯得至關重要,工作之余與師傅們在一起聊天時,我消除了那種年齡的差距,他們對待我們也沒有排外心理,總是充滿了一種真誠。與剛來的時候相比,那種畏懼感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親切。帶我的師傅也經(jīng)常跟我們說他年輕時的工作和生活。從他的身上,使我對當前的工作充滿自信,比起剛來油田的那種迷茫狀態(tài),我有了更多的信念。我也時常參加見習單位組織的各種活動。
    與師傅們和同事的生活學習交流,使我的性格變得開朗多了,以前總是不知跟不熟悉的人說什么好。工作之后自己獨立地處理一些事情,跟更多的人交往,我的性格就慢慢地放了開來。朋友也越來越多,跟人交往也比較隨和了。另外跟單位的領導進行多方面的溝通,也知道了事情應該怎么辦才是對的,所以在做事的時候會多想一想,不會一意孤行,這樣事情也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