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僖公十二年》原文譯文

字號:


    《左傳》實質(zhì)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shù)抗哪辏ㄇ?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下面是分享的左傳:《僖公十二年》原文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傳】十二年春,諸侯城衛(wèi)楚丘之郛,懼狄難也。
    黃人恃諸侯之睦于齊也,不共楚職,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滅黃。??王以戎難故,討王子帶。秋,王子帶奔齊。
    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晉。
    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jié)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雇踉唬骸妇耸希嗉文藙?,應乃懿德,謂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构苤偈芟虑渲Y而還。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讓不忘其上?!对姟吩唬骸簮疸┚樱袼鶆谝??!弧?BR>    【譯文】
    十二年春季,諸侯在衛(wèi)國的楚丘建筑外城,這是因為擔心狄人來犯。黃人依靠諸侯和齊國和睦,不向楚國進貢,說:“從郢都到我國有九百里,楚國哪能危害我國?”夏季,楚國就滅亡了黃國。
    周襄王由于戎人騷擾的緣故,討伐王子帶。秋季,王子帶逃亡到齊國。冬季,齊桓公派遣管仲讓戎人和周襄王講和,派隰朋讓戎人和晉國講和。
    周襄王以上卿的禮節(jié)設(shè)宴招待管仲。管仲辭謝說:“陪臣是低賤的官員。現(xiàn)在有天子所任命的國氏、高氏在那里,如果他們按春秋兩季接受天子的命令,又用什么禮節(jié)來待他們呢?陪臣謹請辭謝。”天子說:“舅父,我贊美你的功勛,接受你的美德,這可以說是深厚而不能忘記的。去執(zhí)行你的職務(wù)吧,不要違抗我的命令!”管仲最終還是接受了下卿的禮節(jié)而回國。君子說:“管氏世世代代受到祭祀是多么恰當啊!謙讓而不忘記爵位比他高的上卿。《詩》說:‘和藹平易的君子,就是神明所保佑的了?!?BR>    擴展閱讀:《左傳》名言
    一,欲加其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釋義:別人如果真心想陷害你,總會找到理由和借口,防不勝防。
    二,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蹲髠?莊公二十四年》
    釋義:儉樸,是所有美德共有的品質(zhì);奢侈是所有惡行里面危害的。
    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蹲髠?莊公十年》
    釋義:打仗就是靠軍隊的士氣,第一次擊鼓最能激起大家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衰弱一點;第三次擊鼓,大家的士氣就已經(jīng)發(fā)泄完了。
    四,外舉不棄仇,內(nèi)舉不失親?!蹲髠?襄公二十一年》
    釋義:比喻為官正直無私。選賢任能的時候,對于外人,不會因為是仇人就不舉薦他;對于家人,也不會因為怕別人說閑話就不推薦。
    五,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蹲髠?宣公二年》
    釋義:人非圣賢,哪個人敢說自己不會犯下過錯呢?犯錯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態(tài)度問題。如果能夠知錯就改,就比什么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