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jīng)典故事二篇文字版

字號:

故事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qiáng)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分享的古代經(jīng)典故事二篇文字版。歡迎閱讀參考!
    【不受嗟來之食】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zhàn),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zāi),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干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傲,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zāi)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zāi)民們吃,但又?jǐn)[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舍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dāng)過來一個饑民,黔傲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并且傲慢地叫著:"叫化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傲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發(fā),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于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jīng)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傲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聽到?jīng)]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傲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yán),黔傲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本來,救濟(jì)、幫助別人就應(yīng)該真心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于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
    【韓娥善歌】
    從前,韓國有位歌唱家名叫韓娥,要到位于東方的齊國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斷了錢糧,從而使基本生活都發(fā)生了困難。為了度過這一難關(guān),她在經(jīng)過齊國都城西邊的雍門時,便用賣唱來換取食物。韓娥唱起歌來,情感是相當(dāng)投入的,以至在她離開了這個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絕倫的余音還仿佛在城門的梁柱之間繚繞,竟至三日不絕于耳;凡是聆聽過韓娥歌唱的人,都還沉浸在她所營造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好像她并沒有離開一樣。
    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店小二狗眼看人,見她窮愁潦倒,便當(dāng)眾羞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彌漫開去,竟使得方圓一里之內(nèi)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
    后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fā)現(xiàn)之后,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內(nèi)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為了感謝韓娥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大家送給韓娥許多財物和禮品,使她滿載而歸。
    韓娥的故事說明:真正的藝術(shù)家,應(yīng)當(dāng)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