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三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三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奇異的植物世界》:
    【內(nèi)容簡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小星和同學們到植物園參觀,農(nóng)藝師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幾種奇異的植物的事。通過本課的學習,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嚼、醉、蚌”等生字,會寫“園、導”等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異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點難點】
    1、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這幾種植物奇異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引出新課
    師: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同學們知道的奇異的東西有哪些呢?(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請農(nóng)藝師李叔叔當向?qū)?,去植物園參觀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異的東西。
    二、提出學習要求
    1、自由組合學習小組。
    2、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3、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音,讀通順。
    2、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從文中畫出“會認字”和“會寫字”。
    3、同桌互讀課文,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想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植物。
    4、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5、教師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卡片認讀)。
    6、指導寫好生字。
    (1)觀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難在什么地方?怎樣才能寫好?
    (2)學生寫字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互相評價。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找出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參觀完植物園后,能不能說說你的感想?
    3、你感興趣的是什么?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的?小組合作解疑。
    五、課后交流,拓展延伸
    課后搜集有關(guān)奇異的植物的圖片、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小組合作,交流評價
    把你搜集到的奇異的植物的圖片、資料在小組內(nèi)展示,互相交流,選出好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奇異的植物。
    2、從文中找出這幾種植物,理解“奇異”的意思。
    3、小組學習,思考:這幾種植物奇異的地方分別是什么?在文中畫出來。
    (1)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由練說,選出說得好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
    (2)師小結(jié)。
    4、引導學生理解:同學們見到這些植物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體會這些植物的“奇異”。
    5、學生再自由讀課文,思考:同學們按照什么路線去參觀的。
    6、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課堂拓展。
    課文是按同學們參觀植物園時行走路線的順序來寫的。在習作中,同學們應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描寫事物。
    三、指導朗讀,積累詞匯
    1、過渡:同學們見到不同的植物時感受是不一樣的,課文分別用了什么詞來描寫的,請在文中找一找。
    2、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并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如理解“奇怪”“驚叫”“好奇”等詞的意思以及語氣的變化。
    3、自由說說你喜歡哪些詞語,并記住了哪些詞語。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練習
    1、參觀完奇異的植物園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在小組交流。
    2、自然界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nèi)チ私?,去探索。還有些什么呢?同學們可以課后找找課外讀物,認真讀一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3、你還知道哪些奇異的植物?說給大家聽。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乞巧》: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搜集詩人林杰的資料。
    3、了解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師講述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2、剛才老師講的故事與我國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大家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乞巧)
    3、板書:乞巧,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認記“乞”字。
    對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區(qū)分“乞”與“氣”)再讀課題。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嗎?快打開書看看注釋吧。
    3、除了題目,你還能在哪兒找到“乞巧”這個詞呢?(在詩句的第三行)第二個“乞巧”與題目的“乞巧”意思一樣嗎?我們先打上問號,等一下再來理解。
    4、認識詩人
    有誰知道詩人林杰是怎樣一位詩人呢?介紹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內(nèi)容。教師針對學生的介紹,相機補充。
    5、初讀古詩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2)朗讀要求: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并把古詩讀通順。
    6、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正音:(宵————霄)(“宵”是寶蓋頭,“霄”是雨字頭)(宵————晚上,霄————天空)
    7、書寫“霄”
    教師示范書寫,學生看后練習。
    8、再讀古詩
    再讀古詩,邊讀邊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讀不懂的地方請作好標記。讀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三、品讀鑒賞,積累內(nèi)化。
    (一)學習第一、二行詩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碧霄)(板書:看碧霄)
    師: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學生欣賞并朗讀詩句。
    師:七夕這天看到這樣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導學生回答:牛郎織女在這天晚上渡河橋相聚。)(板書:渡河橋)
    2、牛郎和織女見面了以后,你仿佛聽到他們在說什么呀?
    師:多么幸福的場面啊?。ò鍟盒腋#?BR>    3、師:我覺得他們一年才相聚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會怎樣做呢?(指名回答)
    當時的人們也想讓他們幸福地過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們看著天空就會想起(讀詩句:“牽??椗珊訕颉保?BR>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織女心靈手巧,人們是怎樣向她學習的呢?讀讀第三、四行詩,結(jié)合課后的資料袋來理解?
    1、生自由讀三、四行詩。
    2、匯報
    師:人們是怎樣向織女學習的呢?在第三行詩中有個詞告訴了我們。(乞巧)
    師: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結(jié)合課后資料袋回答)原來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們是怎樣乞巧的呀?(穿紅絲)來,讀讀詩句吧。(生讀第四行詩)
    A、讀了詩句,你有什么想問的呢?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理解“盡”以及人們對“巧手”的追求。
    B、同學們,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巧,她們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導學生說出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
    C、有這么多地方呀,那當時的場面就……(熱鬧了),這兩句詩該用什么語氣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教師小結(jié):就因為這樣,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jié)日————乞巧節(jié)。
    四、體驗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杰寫下《乞巧》,來表達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讀好古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有的同學在這么多次的讀書中,已經(jīng)能把古詩背誦了,能一起背嗎?(學生齊背)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乞巧節(jié)有關(guān)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也搜集了和七夕有關(guān)的古詩,請你自由讀讀吧。(古詩《秋夕》)
    2、可以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讀后區(qū)分兩首詩的異同,老師對詩作介紹)
    3、積累
    學習古詩,光會讀會背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學習的古詩積累下來,希望同學們課后把古詩抄在積累本上。
    六、總結(jié)
    通過古詩的學習,我們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nèi),在課外我們也可以去朗讀更多的古詩,了解更多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大海的歌》:
    教學目標:
    1、讀懂句子,理解內(nèi)容,學習作者是怎么觀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種什么特點,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3、理解課文中大海兩次“唱歌”的含義,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播放大海的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
    2、昨天,我們隨著作者去看大海,在出發(fā)前老師問一下,同學們還想知道什么?
    二、讀第二、三節(jié)課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讀后討論、板書
    2、出示句子1
    你認為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作者見到這樣的景象心里會怎么想?
    你能讀好它嗎?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這樣的愉快,站在海輪上,聽著浪花的聲音也覺得大海也在歡唱。
    請同學們讀第三節(jié)
    5、請同學們齊讀第二、三節(jié),要讀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讀得真好,讓教師也仿佛聽到大海在唱著歡樂的歌。那么大海為什么還要唱一曲新歌呢?請同學們用上面的學法學習課文第四、五節(jié)。
    1、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劃出重點句子,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3、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組自學
    4、討論:看到了什么?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5、出示句子(課后2)
    6、看到我國自己生產(chǎn)的石油鉆探船,作者心里會怎么想?所以我仿佛聽見()
    齊讀第五節(jié),抒發(fā)感情
    7、請同學們帶著無比自豪的心情來朗讀第四、五節(jié)
    五、作者筆下的大海像一幅畫,浪花飛濺的聲音像一曲歌,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詩一般的語言吧。
    誰愿意把你喜歡的段落奉獻給大家。
    六、在新時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內(nèi)容,你能說說嗎?
    七、你長大后,想為大海譜什么新歌?
    1、讀懂句子,理解內(nèi)容,學習作者是怎么觀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種什么特點,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3、理解課文中大海兩次“唱歌”的含義,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