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課件精選

字號:

現(xiàn)在很多老師上課都用課件,通過課件教學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了解上課內容,下面是給大家?guī)碛變簣@大班社會課件精選,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對同學們學習有所幫助。
    
公園的規(guī)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公園是供大家游覽的公共場所,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發(fā)展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遵守公園規(guī)則的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氛圍,使幼兒處于寬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
    2、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包括: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錄音機、小卡片、卡紙、牌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談話的形勢引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展開:引導幼兒學習規(guī)則
    1、以“逛公園”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公園里的規(guī)則。
    使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分辨正誤行為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公園里的規(guī)則。
    玲玲:小朋友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智力公園,為什么叫智力公園呢?那時因為在逛公園的時候會有小問號隨時向我們提出問題,只有回答對了問題,才能繼續(xù)游玩,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跟我一起來逛這個智力公園吧。(走進公園)
    小問號:你好玲玲,歡迎來到智力公園,你看這里的花開得多漂亮啊,草坪像張綠色的大地毯,有幾個小朋友在這里玩呢,請告訴我它們做得對嗎?為什么
    玲玲: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知道答案。小朋友你們知道嗎?
    老師:小朋友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老師小結:因為有了花草樹木的打扮,才讓公園有了美好的環(huán)境,才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公園里的花草樹木。
    老師:小問號我們的小朋友說得對嗎?
    問號:對了!好孩子應該愛護花草樹木!請繼續(xù)逛公園吧!
    玲玲:游樂場到了,這里可真熱鬧?。?BR>    問號:我知道玲玲喜歡游樂場了,請你來
    告訴我,這些小朋友的做法對嗎?會發(fā)生什么危險?
    玲玲:這我可得好好想想了,請小朋友們也來幫我想想吧!
    老師:這個問題好像把玲玲難住了,小朋友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老師小結:小朋友們在游樂場里不光要團結友愛,還要學會自我保護。
    玲玲:噢!我明白了!游樂場里小朋友要團結友愛,還要注意安全!讓我們再來問問小問號吧!
    問號:對了對了!小朋友你們可真棒!請繼續(xù)逛公園吧。
    玲玲:那邊有小亭子還有長椅呢!讓我們去看看在那里會有什么問題。
    問號:我又給你們帶來問題了!請看看這里的小朋友做的對不對?
    玲玲:當然不對!這些小朋友太不文明了!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錯在哪里嗎?
    (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公園里的管理員們把公共設施和環(huán)境打扮的漂漂亮亮,清理的干干凈凈,我們一定得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問號:大家說的真好,人們都應該愛護公園的設施,前面還有更好玩的呢,快去看看吧!
    玲玲:前面就是動物園了,那里有我喜歡的小動物!(進入圖六)
    問號: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能分辨出這些小朋友誰做的不對嗎?
    玲玲:我覺得他們都做得很好啊,小朋友你們說呢?
    (引導幼兒尋找答案,說出理由)
    老師小結:動物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飲食習慣,如果喂了他們不喜歡吃的東西或者不能吃的東西,會讓他們生病,還會有生命危險呢!
    玲玲:噢!是這樣?。≈x謝小朋友們,我知道了!不能隨便給動物園里的動物喂東西吃。
    問號:對!小朋友!大家都要愛護動物!所有的問題你們都答對了!真棒!再見!
    2、引導幼兒制定公園的規(guī)則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在公園里我們應該遵守哪些規(guī)則嗎?
    (1)幼兒分組討論。
    (2)鼓勵幼兒制定規(guī)則,老師以兒歌的形勢總結。
    美麗公園人人愛,保護環(huán)境一起來。
    果皮紙屑不亂扔,青青草地不要踩。
    愛護動物要文明,花兒好看我不摘。
    公園設施要愛護,游樂場里講友愛。
    公園規(guī)則請遵守,美麗公園更可愛。
    3、啟發(fā)幼兒制作標志
    提問:怎樣才能讓人們都能遵守公園里的規(guī)則呢?
    (鼓勵幼兒自由發(fā)言想辦法)
    鼓勵幼兒制作規(guī)則標志,老師講解標志的具體做法。
    (幼兒制作標志,老師巡回指導)
    三、老師帶領幼兒組成小小宣傳隊,去公園宣傳規(guī)則。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是大班孩子,他們的認知有限,說話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在教學時,效果不是很理想??赡芪疑婕暗膬热萦悬c多,讓孩子們一時反應不過來,有的孩子一整堂課都沒有說話,沒有起到全面引導教育的作用。還有就是覺得對孩子啟發(fā)不夠,孩子認識不夠深入。以后在設計此類社會實踐活動課時,我想我會吸取這次的教學經(jīng)驗,力求內容恰當,容量合適,主題鮮明,讓孩子們易于接受。而且好就是真正帶孩子們到公園去,那樣實際的參與效果遠比這種模擬教學效果好得多。“實踐出真知嘛”其實兒童更需要這種親身經(jīng)歷的教育教學氛圍。以后會努力朝這個方向發(fā)展。
    
多出來怎么辦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體驗,關注別人的感受,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2、嘗試通過協(xié)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照相機,不同幼兒體驗后表達感受的照片。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活動經(jīng)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嘗試按不同方法排隊,感受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心情。
    (1)將全體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分別按不同指令進行排隊,使幼兒體驗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多余的人。
    (2)教師宣布排隊結果,并把每次排隊多出來的小朋友的表情抓拍下來。
    2、集體分享"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感受。
    請幼兒觀察現(xiàn)場照片,并引發(fā)以下討論。
    (1)提問: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么?
    (2)現(xiàn)場采訪被抓拍到的幼兒,提問:當宣布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現(xiàn)在你成為多的那個人了,如果讓你停止游戲去休息,你心里會怎么想?
    (3)提問:"如果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請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小結:在"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時,小朋友心里都很難過、很傷心,害怕不能參加游戲,每個小朋友都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戲。
    3、結伴討論"現(xiàn)在該怎么辦?"
    小結:剛才有小朋友提出可以讓多出來的那個小朋友去當裁判,那現(xiàn)在我們就玩一個游戲,請"多出來的那個人"去當裁判,試試當裁判的感受,你是否愿意當裁判?
    4、玩"鏡子"游戲,體驗當裁判的感受。
    (1)提出游戲要求,請多出來的幼兒當裁判,組織幼兒游戲。
    (2)游戲后提問:"你當裁判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選,你愿意當裁判還是和小朋友做游戲呢?"
    5、集中分享、梳理幼兒的感受,引導幼兒移情。
    (1)提問:"咱們在剛開始多出一個人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說讓他停止游戲,或去干別的事情合適嗎?"
    (2)提問:"有的小朋友喜歡當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當裁判。那咱們讓不想當裁判的小朋友去當裁判,他會是什么感受?"
    (3)提問:"我們應怎樣解決問題?"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今后決定一件事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6、再次討論:多出來的人還能怎么辦?
    提醒幼兒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充分聽取幼兒意見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梳理出幾種方法。
    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好,出現(xiàn)問題,我們要協(xié)商解決,看看用什么方法解決好,能使大家都高興、都滿意,又都參加了活動。
    7、協(xié)商解決問題。
    (1)提問:"平時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問題你解決不了?"鼓勵幼兒充分發(fā)表意見。
    (2)引導幼兒相互討論怎么處理好這些問題,提醒幼兒要考慮他們感受。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的另一個價值點在于:它來自幼兒的真實生活,是孩子的真問題。幼兒園社會性教育的特點就是生活化、日?;?、自然化。本次活動中,“多出一個人”的問題情景并不是教師預設的,而是自然生成的?;顒又械纳鐣阅繕撕蛯嵤┎呗詣t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不斷完善的,因此活動中要解決的社會性問題更多的是來源于孩子的需要。孩子們是圍繞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由而又有針對性的探索,是一個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活動。老師不止地創(chuàng)設情景:“如果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你會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當裁判,你會有什么想法”?“如果讓不愿意當裁判的人去當裁判,他會怎么想?”……讓孩子們反復感受、體驗,逐漸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要顧及他人的感受等,從而逐步滲透對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