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詩人鄭思肖的詩句大全

字號:

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無根的蘭花,寓意南宋失去國土根基。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宋末詩人鄭思肖的詩句大全,歡迎閱讀!
    1.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嵥夹ぁ逗铡?BR>    2.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嵥夹ぁ逗铡?BR>    3.此君氣節(jié)極偉特,令人愛之舍不得。——鄭思肖《愛竹歌》
    4.一旦心空忽歸去,挺身特立化為玉?!嵥夹ぁ稅壑窀琛?BR>    5.遍造山水有竹處,不問主人識不識?!嵥夹ぁ稅壑窀琛?BR>    6.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雙目?!嵥夹ぁ稅壑窀琛?BR>    7.武子耽書不暫忘,練囊終夜照凄涼。——鄭思肖《車武子聚螢讀書圖》
    8.讀來讀去東方白,笑殺流螢數(shù)點光?!嵥夹ぁ盾囄渥泳畚炞x書圖》
    擴(kuò)展閱讀:人物簡介
    鄭思肖,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生,元仁宗延佑五年卒,年78歲。父親鄭起(初名震),字叔起,號菊山,官南宋平江(今江蘇蘇州)書院山長。鄭思肖年少時秉承父學(xué),明忠孝廉義。20歲左右,為太學(xué)優(yōu)等生,應(yīng)博學(xué)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
    當(dāng)元軍大舉南下時,鄭思肖到臨安(今杭州)叩宮門上疏皇帝,怒斥尸位素餐者之恃權(quán)誤國,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國威,抵抗元軍。因言辭激烈,上書被扣壓,未予上報。
    南宋滅亡后,鄭思肖學(xué)習(xí)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統(tǒng)治,自稱“孤臣”。因肖是趙(趙是宋的國姓)的構(gòu)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字號憶翁和所南也都包含有懷念趙宋的意思。鄭思肖把居室題額為“本穴世家”,如將“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間,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對宋的忠誠。
    鄭思肖原與宋宗室、畫家趙孟頫交往較多。后趙降元并任官。鄭思肖即與之絕交。鄭思肖擅畫蘭,宋亡后,所畫蘭均無土和根,因土地已淪喪于異族。無從扎根。當(dāng)時一些權(quán)貴向他索要畫蘭,尤靳不與。庸人孺子頗契其意者,則反與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脅以賦役取。先生怒曰:“頭可斷,蘭不可畫!”他每逢歲時伏臘,望南野哭而再拜。鄭思肖喜佛老教,工畫蘭,疎花簡葉,不求甚工,畫成即毀之,絕不輕易隨便給予他人,所以他能存世至今畫的蘭花極其少,現(xiàn)存《墨蘭圖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墨蘭圖》藏于美國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陳列館藏。
    擴(kuò)展閱讀:鄭思肖的作品
    《心史》是鄭思肖將一生奇氣偉節(jié)之作合為一書的匯編,是鄭思肖獨立特行的證據(jù)。鄭氏自35歲宋亡后便離家出走,從此浪跡于吳中名山、道觀、禪院,40年間寫下了大量抒發(fā)愛國情操的詩文,有《咸淳集》一卷、《大義集》一卷、《中興集》一卷,共收詩250首,雜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為《心史》。當(dāng)時形勢,無法刊行。所以,他在晚年將《心史》重緘封好,藏于蘇州承天寺眢井中。《心史》中的所有文字都飽含血淚,鄭思肖謳歌了南宋的愛國志士,痛斥了*臣佞徒,控訴了元軍的暴行,充分表述了自己的愛國與忠誠。如在《過徐子方書塾》詩中說:“不知今日月,但夢宋山川”;在《八勵》詩中說:“淚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慷慨激越,足征忠肝義膽。難怪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窮日夜之力讀《心史》,每盡一篇輒熱血“騰躍一度”,梁氏深有感慨地說:“此書一日在天壤,則先生之精神與中國永無盡也”。
    《心史》在枯井中沉埋達(dá)350余年,直至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始被發(fā)現(xiàn),《心史》被藏在一大鐵盒子中,外寫“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于是這部光照千古的奇書方見于世。而陳??迪壬鸀楦钊胝撟C《心史》之奇,于是在《井中奇書考》中復(fù)以五章篇幅詳論《心史》出井與刊刻經(jīng)過、明刊本的序跋、《心史》與明清之際愛國文人的關(guān)系、“偽書說”的出現(xiàn)以及《心史》的文學(xué)和史學(xué)的價值等方面,以詳盡史料,進(jìn)一步證實《心史》之確為奇書。所謂問世后的遭遇之奇,乃指《心史》出井后,從明清之際起,直至上一世紀(jì)80年代,歷經(jīng)360余年,始終存在兩種迥然不同的相異之見,一部分文人學(xué)者肯定《心史》之奇,之價值;而另一部分文人學(xué)者則持一種“偽書說”,全盤否定這部奇人奇書的價值。一部出井著述,歷經(jīng)360余年,竟然引動如此多知名學(xué)者,各抒己見,聚訟不已,更可稱《心史》之一大奇,謂《心史》為奇書,不亦宜乎?
    著有《鄭所南先生文集》1卷,《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1卷、《錦錢余笑》1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四部叢刊》本收有前2卷。明崇禎十一年冬于蘇州承天寺井中發(fā)現(xiàn)封于鐵函內(nèi)的《心史》1部,題“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書”,紀(jì)事有與史不合的,或疑為后人假托。存世之畫有《國香圖卷》、《竹卷》等。
    鄭思肖論詩主張“靈氣”說,認(rèn)為詩是天地、人心“靈氣”的集中表現(xiàn)。鄭思肖的詩多以懷念故國為主題,表現(xiàn)了忠于趙宋的堅貞氣節(jié),如《寒菊》詩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