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實物——葫蘆,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掛些怕盯鄰居治奇怪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qū)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qū)分。
掛:第六筆是橫,不是豎,兩個“土”字上下排著。
些:上下結構,上面的筆順是:豎橫豎提撇豎彎鉤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理解詞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賽過: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掛:本課是結的意思。
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俗稱:膩蟲。
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篇二】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含義。
2、體會詩人的寫作動機,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生活總有其美好的一面,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
3、欣賞情意豐富的古詩,能正確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流程:
一、回憶導入,明確主題
1、同學們,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關于“秋天”,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課文,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相關片斷)
2、總結自己對秋天的經驗。
按句式說話:“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BR> 3、在古代大詩人蘇軾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2、讀準、讀通詩句。思考討論:詩中寫出哪些景物?
3、通讀全詩,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賞析詩句,把握詩蘊
1、夏日荷花是什么樣子的?(當學生說不清時,可引導背誦已學課文《荷花》片斷,板畫“荷葉”理解“擎雨蓋。)到了秋末,荷花又變成什么樣了?(出示“荷盡”圖,理解“盡”。)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時與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殘”圖,理解“傲霜枝”)
3、比較兩圖,讀前兩行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4、“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詩人對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實更以她沉甸甸的收獲,令詩人對秋天偏愛有加。
(出示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是橙黃橘綠時)
讀詩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還有哪些果實也成熟了?
(學生說不出時,可引導背誦《秋游景山》片斷“這里的果樹果實累累?!保?BR> 再讀詩句,說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四、誦讀全詩,體味詩情
1、學生自由吟誦,配樂朗讀、背誦。
2、討論:詩人贈給朋友劉景文的是什么?除了這首詩,還有什么?
3、閱讀現代文《秋天的窗口》。
4、補充句段,或寫一段話。
沒有春花的明艷,沒有夏日的蔥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麗的。
雖然秋風蕭瑟,秋葉飄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寫古詩。
六、課外延伸。
【篇三】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瓶、碎、承、謊、郵、遞”6個字。
2、了解故事內容,培養(yǎng)學生敢于承認錯誤,做誠實的孩子的好品質。
3、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并能用恰當的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明白要做誠實的孩子的道理。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識記生字
一、簡介列寧
二、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記住
三、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1、齊讀生字卡片,教師注意糾正個別讀音。
寧:鼻音。聲母是“n”,不是“l(fā)”。
誠、床:讀翹舌音。
2、同桌檢查生字讀音,互相訂正。
3、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請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學習這兩個字的。
(姑媽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誠”字卡片,請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識記這個字的。
(3)出示“互”字,你覺得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
(教師指導筆畫筆順:橫、撇折、橫折、橫。第二畫“撇折”從豎中線起筆,字要寫在田字格中間)
(4)出示“寧”、“客”,你認為寫這兩個字要注意什么?
(寶蓋頭要寫得合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BR> (5)出示“間”、“床”。
教師告訴同學,這兩個字屬于半包圍結構,“床”字的“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學寫生字
1、學生在課后練習第2題的田字格里練習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2、同桌互相檢查評議。
五、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列寧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為什么?
(下節(jié)課解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擴展練習
一、復習生字
二、繼續(xù)上節(jié)課的學習
1、上節(jié)課大家已讀了課文,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思考?,F在請同學們再讀書,在書上找出簽字。
(1)列寧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并能說出根據課文是從哪里知道的)
(2)同桌討論一下,這篇課文除了列寧寫信給姑媽承認打碎花瓶的事以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是個誠實的孩子。
2、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能夠說明列寧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的詞語。把它寫在小紙條上。
3、教師從紙條中篩選后板書:
低聲說沒有笑不說話(不高興)寫封信承認
4、請同學們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寧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語氣怎樣。自己邊讀邊體會。
5、指板書小結: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是個誠實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媽問起時沒有承認(低聲說),當姑媽說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時候,別的孩子都笑起來,列寧(沒有笑),列寧回家后,心里很難受(不說話),后來給姑媽(寫封信)(承認)了錯誤。
三、進一步理解
1、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插圖表現的是哪一個自然段的內容,你能看出圖上誰是列寧嗎?
2、教師檢查。
3、小組討論:花瓶自己會打碎嗎?姑媽為什么要這樣說?
4、小組推選代表介紹討論的意見。
四、指導朗讀
1、教師引導:列寧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難受。姑媽知道列寧一向不愛說謊,出于愛護,才說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該用怎樣的。表情和語氣來讀列寧和姑媽的話。
2、自己試著讀一讀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讀一讀。
3、教師扮姑媽,學生自愿扮列寧,全班同學扮表兄弟表姐妹,讀課后練習第4題的句子。
五、學生自讀課文后兩個自然段
1、想一想,列寧給姑媽的信會怎么寫?請你把列寧給姑媽寫信的內容寫下來,等會兒念給同桌聽一聽。
2、指名讀給同學聽。
3、聽了xx同學讀的信后,大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齊讀姑媽的回信。
六、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拓展
1、教師用紅粉筆板書: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2、引導: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有時候做錯了事,當時沒有勇氣承認。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誰愿意把這些小秘密告訴老師和同學?
(每當同學講完自己的故事時,全班同學用掌聲鼓勵他)
3、小結:我們大家都喜歡誠實的孩子。做錯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夠認識錯誤,承認錯誤,就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篇一】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實物——葫蘆,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掛些怕盯鄰居治奇怪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qū)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qū)分。
掛:第六筆是橫,不是豎,兩個“土”字上下排著。
些:上下結構,上面的筆順是:豎橫豎提撇豎彎鉤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理解詞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賽過: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掛:本課是結的意思。
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俗稱:膩蟲。
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篇二】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含義。
2、體會詩人的寫作動機,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生活總有其美好的一面,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
3、欣賞情意豐富的古詩,能正確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流程:
一、回憶導入,明確主題
1、同學們,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關于“秋天”,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課文,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相關片斷)
2、總結自己對秋天的經驗。
按句式說話:“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BR> 3、在古代大詩人蘇軾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2、讀準、讀通詩句。思考討論:詩中寫出哪些景物?
3、通讀全詩,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賞析詩句,把握詩蘊
1、夏日荷花是什么樣子的?(當學生說不清時,可引導背誦已學課文《荷花》片斷,板畫“荷葉”理解“擎雨蓋。)到了秋末,荷花又變成什么樣了?(出示“荷盡”圖,理解“盡”。)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時與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殘”圖,理解“傲霜枝”)
3、比較兩圖,讀前兩行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4、“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詩人對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實更以她沉甸甸的收獲,令詩人對秋天偏愛有加。
(出示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是橙黃橘綠時)
讀詩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還有哪些果實也成熟了?
(學生說不出時,可引導背誦《秋游景山》片斷“這里的果樹果實累累?!保?BR> 再讀詩句,說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四、誦讀全詩,體味詩情
1、學生自由吟誦,配樂朗讀、背誦。
2、討論:詩人贈給朋友劉景文的是什么?除了這首詩,還有什么?
3、閱讀現代文《秋天的窗口》。
4、補充句段,或寫一段話。
沒有春花的明艷,沒有夏日的蔥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麗的。
雖然秋風蕭瑟,秋葉飄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寫古詩。
六、課外延伸。
【篇三】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瓶、碎、承、謊、郵、遞”6個字。
2、了解故事內容,培養(yǎng)學生敢于承認錯誤,做誠實的孩子的好品質。
3、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并能用恰當的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明白要做誠實的孩子的道理。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識記生字
一、簡介列寧
二、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記住
三、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1、齊讀生字卡片,教師注意糾正個別讀音。
寧:鼻音。聲母是“n”,不是“l(fā)”。
誠、床:讀翹舌音。
2、同桌檢查生字讀音,互相訂正。
3、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請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學習這兩個字的。
(姑媽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誠”字卡片,請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識記這個字的。
(3)出示“互”字,你覺得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
(教師指導筆畫筆順:橫、撇折、橫折、橫。第二畫“撇折”從豎中線起筆,字要寫在田字格中間)
(4)出示“寧”、“客”,你認為寫這兩個字要注意什么?
(寶蓋頭要寫得合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BR> (5)出示“間”、“床”。
教師告訴同學,這兩個字屬于半包圍結構,“床”字的“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學寫生字
1、學生在課后練習第2題的田字格里練習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2、同桌互相檢查評議。
五、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列寧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為什么?
(下節(jié)課解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擴展練習
一、復習生字
二、繼續(xù)上節(jié)課的學習
1、上節(jié)課大家已讀了課文,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思考?,F在請同學們再讀書,在書上找出簽字。
(1)列寧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并能說出根據課文是從哪里知道的)
(2)同桌討論一下,這篇課文除了列寧寫信給姑媽承認打碎花瓶的事以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是個誠實的孩子。
2、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能夠說明列寧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的詞語。把它寫在小紙條上。
3、教師從紙條中篩選后板書:
低聲說沒有笑不說話(不高興)寫封信承認
4、請同學們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寧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語氣怎樣。自己邊讀邊體會。
5、指板書小結: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是個誠實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媽問起時沒有承認(低聲說),當姑媽說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時候,別的孩子都笑起來,列寧(沒有笑),列寧回家后,心里很難受(不說話),后來給姑媽(寫封信)(承認)了錯誤。
三、進一步理解
1、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插圖表現的是哪一個自然段的內容,你能看出圖上誰是列寧嗎?
2、教師檢查。
3、小組討論:花瓶自己會打碎嗎?姑媽為什么要這樣說?
4、小組推選代表介紹討論的意見。
四、指導朗讀
1、教師引導:列寧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難受。姑媽知道列寧一向不愛說謊,出于愛護,才說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該用怎樣的。表情和語氣來讀列寧和姑媽的話。
2、自己試著讀一讀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讀一讀。
3、教師扮姑媽,學生自愿扮列寧,全班同學扮表兄弟表姐妹,讀課后練習第4題的句子。
五、學生自讀課文后兩個自然段
1、想一想,列寧給姑媽的信會怎么寫?請你把列寧給姑媽寫信的內容寫下來,等會兒念給同桌聽一聽。
2、指名讀給同學聽。
3、聽了xx同學讀的信后,大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齊讀姑媽的回信。
六、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拓展
1、教師用紅粉筆板書: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2、引導: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有時候做錯了事,當時沒有勇氣承認。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誰愿意把這些小秘密告訴老師和同學?
(每當同學講完自己的故事時,全班同學用掌聲鼓勵他)
3、小結:我們大家都喜歡誠實的孩子。做錯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夠認識錯誤,承認錯誤,就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