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它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系。使用課件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情緒,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查看更多請點擊課件頻道。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愛因斯坦制作三個小板凳的故事,學習他不怕失敗,認真塌實的精神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體會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教學準備:字卡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故事嗎?今天我們來讀一讀《三個小板凳》這個故事,看看你會有什么收獲。
二、自讀感知
1、自讀文前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2、借助拼音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和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達到正確、流利。
3、指名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4、默讀課文思考:從愛因斯坦小時侯制作小板凳的故事中,找出他長大以后成為大科學家的原因。
三、理解感悟
1、小組互動:討論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2、指名朗讀課文2、3段。
3、聯系講這個故事。
4、識字教學
開火車讀生字卡,并且用字組詞,用詞說話。
四、擴展練習
開一個小故事會。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上過手工課嗎?你都作過什么?有一個人在上小學的時候在手工課上作過三個小板凳,向去看一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三個小板凳”
讀課題:(這個凳字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字,誰有辦法記住他?組詞,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你們想知道這個小板凳是誰做的嗎?)
提問:1)這三個小板凳是誰做的?
2)介紹愛因斯坦。
2、分自然段度文,評價。
提問:他笑時候做的小班的到底什么樣,,我們再來一下課文,這次分自然段讀.
說一說有幾個自然段?
3、同學們聽的很認真,評價的'也很好.小板凳到底什么樣?
三、理解課文,認識生字.
1、現在老師要考一考你們是不是都讀準了.
1)出示生詞:次室雖然但是(說識字方法組詞)
2)捉迷藏的游戲
3)把帶有雖然但是的句子讀一讀.
4)用關聯詞造句.
2、出示剩余的生字
1)齊讀拼音
2)快指快讀
3)說識字方法
4)找朋友
5)指生領讀
3、讀詞卡
4、讀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5、提問:課文寫了什么事?
四、指導書寫。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
教材概述:
《三個小板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愛因斯坦小時候做小板凳的事,在敘述時,課文主要以人物對話為主,在人物對話中體現愛因斯坦強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堅忍不拔的精神。
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文的14個生字,認識部首“”和多音字“教”
(2)繼續(xù)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嘗試以課文文本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讀課文,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媒體:
投影機、投影片、計算機
課前準備:
配合課文的錄像片、電腦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老師為什么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教學難點:
感受到愛因斯坦做事肯花時間肯花力氣的精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班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都不是很強,而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據學生生活年代久遠的,可能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教學中我巧妙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中心議題“為什么老師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匯報。學生通過與文本交融、碰撞,實現了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自我建構。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
教學程序:
(一)揭題:
1、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
2、讀題,學習“凳”:你想問什么?(誰的小板凳?為什么有三個?)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自己分析理解。教師巡視。
2、自主學習生字。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抽查每個同學認讀生字、正音情況。
4、全班交流自學生字情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形聲字識字法,部件組合法,加、減偏旁法,字謎法等。
5、用生字組詞。
6、檢查鞏固:開火車式讀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的?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讀文,指導評價。
(四)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⑴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孩子?
⑵教室里為何會靜悄悄的'?
⑶老師開始認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孩子?后來呢?
⑷你想和愛因斯坦說些什么?結合具體的句子或段落講一講。
(五)小組合作學習。
共同交流探討:理解“糟糕”理解“強”,“它”指什么?“這兩只”指什么?
1、訓練用因為……所以……說話。
2、指導朗讀愛因斯坦的話,體會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
(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嘲笑的品質。)
(六)小結
為什么我們不去研究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而要學他小時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編一編,演一演,訓練表達和想象的能力;
(七)作業(yè)指導,完成作業(yè)。
收集科學家小時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給愛因斯坦寫封信。
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中除了要評價學生的表現,還要和學生一起評價愛因斯坦的表現,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解決本課教學的難點
總結和反思: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讀文,再嘗試采用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中不急于求成,不以的答案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這樣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愛因斯坦制作三個小板凳的故事,學習他不怕失敗,認真塌實的精神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體會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教學準備:字卡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故事嗎?今天我們來讀一讀《三個小板凳》這個故事,看看你會有什么收獲。
二、自讀感知
1、自讀文前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2、借助拼音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和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達到正確、流利。
3、指名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4、默讀課文思考:從愛因斯坦小時侯制作小板凳的故事中,找出他長大以后成為大科學家的原因。
三、理解感悟
1、小組互動:討論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2、指名朗讀課文2、3段。
3、聯系講這個故事。
4、識字教學
開火車讀生字卡,并且用字組詞,用詞說話。
四、擴展練習
開一個小故事會。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上過手工課嗎?你都作過什么?有一個人在上小學的時候在手工課上作過三個小板凳,向去看一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三個小板凳”
讀課題:(這個凳字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字,誰有辦法記住他?組詞,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你們想知道這個小板凳是誰做的嗎?)
提問:1)這三個小板凳是誰做的?
2)介紹愛因斯坦。
2、分自然段度文,評價。
提問:他笑時候做的小班的到底什么樣,,我們再來一下課文,這次分自然段讀.
說一說有幾個自然段?
3、同學們聽的很認真,評價的'也很好.小板凳到底什么樣?
三、理解課文,認識生字.
1、現在老師要考一考你們是不是都讀準了.
1)出示生詞:次室雖然但是(說識字方法組詞)
2)捉迷藏的游戲
3)把帶有雖然但是的句子讀一讀.
4)用關聯詞造句.
2、出示剩余的生字
1)齊讀拼音
2)快指快讀
3)說識字方法
4)找朋友
5)指生領讀
3、讀詞卡
4、讀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5、提問:課文寫了什么事?
四、指導書寫。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課件
教材概述:
《三個小板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愛因斯坦小時候做小板凳的事,在敘述時,課文主要以人物對話為主,在人物對話中體現愛因斯坦強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堅忍不拔的精神。
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文的14個生字,認識部首“”和多音字“教”
(2)繼續(xù)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嘗試以課文文本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讀課文,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媒體:
投影機、投影片、計算機
課前準備:
配合課文的錄像片、電腦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老師為什么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教學難點:
感受到愛因斯坦做事肯花時間肯花力氣的精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班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都不是很強,而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據學生生活年代久遠的,可能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教學中我巧妙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中心議題“為什么老師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匯報。學生通過與文本交融、碰撞,實現了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自我建構。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
教學程序:
(一)揭題:
1、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
2、讀題,學習“凳”:你想問什么?(誰的小板凳?為什么有三個?)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自己分析理解。教師巡視。
2、自主學習生字。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抽查每個同學認讀生字、正音情況。
4、全班交流自學生字情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形聲字識字法,部件組合法,加、減偏旁法,字謎法等。
5、用生字組詞。
6、檢查鞏固:開火車式讀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的?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讀文,指導評價。
(四)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⑴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孩子?
⑵教室里為何會靜悄悄的'?
⑶老師開始認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孩子?后來呢?
⑷你想和愛因斯坦說些什么?結合具體的句子或段落講一講。
(五)小組合作學習。
共同交流探討:理解“糟糕”理解“強”,“它”指什么?“這兩只”指什么?
1、訓練用因為……所以……說話。
2、指導朗讀愛因斯坦的話,體會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
(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嘲笑的品質。)
(六)小結
為什么我們不去研究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而要學他小時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編一編,演一演,訓練表達和想象的能力;
(七)作業(yè)指導,完成作業(yè)。
收集科學家小時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給愛因斯坦寫封信。
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中除了要評價學生的表現,還要和學生一起評價愛因斯坦的表現,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解決本課教學的難點
總結和反思: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讀文,再嘗試采用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中不急于求成,不以的答案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這樣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