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讀后感300字三篇

字號:

意志在執(zhí)著和向往中堅強,思想在挫折和堅定中躍進,人生在失敗和反思中成長,精神在讀書和品味中發(fā)光。把自己置身書的國度,讓精神暖暖地發(fā)出燦爛的光芒。歡迎閱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袋麥子》讀后感300字三篇”!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篇一】
    今天,我讀了《三袋麥子》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麥子,它們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得到了不一樣的結果。
    我覺得小豬憨厚可愛,它迫不及待的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小牛呢,他先把麥子保存起來,等家里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在慢慢吃著好東西,我覺得小牛做事很有計劃,為了防止發(fā)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我喜歡小猴,它聰明能干,它把一袋麥子全都種下了地,一年以后,它的米屋里的麥堆的滿滿的。原來,小猴把麥子種下地,這些都是他的收獲,而且他還讓土地爺爺帶一些回家。我想,小猴為什么會有那么多麥子呢?它一定常常到地里去鋤草、澆水、施肥,它也一定忙得滿頭大汗,累得腰酸腿疼,但是看著綠油油的麥苗茁壯成長,心里一定會樂開了花,也就不覺得累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辛勤勞動才會有收獲。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才會有知識,有本領,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從小猴的身上,我還看到要懂得回報,懂得感恩,我也要回報我的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因為他們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所以我才能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篇二】
    讀了《三袋麥子》這片課文,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小猴三人每人一袋相同麥子,小豬當時就做成好吃的,小牛是省著吃,小猴是播種,結果是第二年土地爺爺再找到他們時,小豬早就吃光了,小牛還剩了半袋,小猴卻有了一屯子的麥子。這使我想到,土地爺爺就像我們的老師,麥子就像上課時老師給我們大家的知識是一樣的,但是大家每次考試的成績是不一樣的,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小朋友怕學習,貪玩,上課不認真聽講,所以就像小豬一樣,沒有知識,成績很差。有的小朋友雖然也在學習,也很用功,但是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就像小牛一樣,成績很一般。有的小朋友上課很認真,很用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真正理解書本內容,所以就像小猴一樣,發(fā)現(xiàn)了麥子除了吃還可以用來播種。
    通過《三袋麥子》,我希望我們小朋友都想小猴一樣那樣優(yōu)秀。
    【篇三】
    這個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食品吃完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是把麥子種下地,收獲了許多麥子。
    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我贊同小猴的做法。因為小豬它非常懶惰,只知道吃不知道干活。小牛它把家里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才吃麥子,說明他非常的勤儉節(jié)約。但是,它做的還不夠好。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而且還有了收獲,說明小猴他聰明能干,想什么事都想得很長遠,而且他知道只要付出,就有收獲。
    要是給我一袋麥子,我就會像小猴那樣,把麥子全種下地,還要澆水、施肥、除草,這樣的話我就會收獲更多的麥子了。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贊同小猴的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