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經典寫作素材:引導那些“不想長大”的年輕人長大

字號:


    成功的路上沒有撒滿鮮花和陽光,相反卻總是要經歷坎坷與磨難。只有沿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奮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想要作文寫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引導那些“不想長大”的年輕人長大》供您查閱。
    
    2020高考作文素材積累:引導那些“不想長大”的年輕人長大
    (題目即觀點,語重心長。)
    ①韓國一檔電視節(jié)目《我家的熊孩子》最近在我國引發(fā)了有關“年輕人晚熟”的爭議。參加節(jié)目的藝人雖被冠以“熊孩子”稱號,但平均年齡已30歲左右。由此,當下部分年輕人不想長大、長不大的現(xiàn)象,一時成為輿論熱點。(由韓國一檔電視節(jié)目引出我國“當下部分年輕人不想長大、長不大”的話題。)
    ②當下正值新學期開學,重慶某高校一名大一女生,因嫌軍訓太苦,且發(fā)現(xiàn)就讀專業(yè)不太符合預期,就突然決定退學復讀。接到家長報警后,當?shù)孛窬诨疖囌緮r住了這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把她勸回了學校。無獨有偶,前不久,一名大一女生在網上發(fā)帖公開吐槽父母,只因她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被拒——父母認為她要得太多,便指責父母“太摳”,言辭間對父母多有不敬,結果招致眾多網民和媒體批評。
    ③二三十歲了還伸手問父母要錢,經濟和精神上均不獨立,言行舉止、為人處世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與嬌氣……談起一些“不想長大”的80后、90后年輕人的典型特征,想必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蛟S在老一輩人印象中,80后、90后還很年輕,但按我國傳統(tǒng)的虛歲計算,生于1980年、年齡的80后今年已40歲,年齡的90后已30歲?;蛟S還有人會說,一些年輕人嚷嚷著“不想長大”,不過是偶爾矯情一下——這固然道出了部分真相,但必須正視的是,不想長大、抗拒成長、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等“晚熟”現(xiàn)象,的確是當下青年群體中存在的某種常見“癥候”。(現(xiàn)實性分析。列舉實例論述當下青年群體中存在的“不想長大”現(xiàn)象的實質。)
    ④日前有媒體報道,湖北宜昌、江西南昌等地接連發(fā)生大學生在宿舍內生火做飯的案例,有涉事學生甚至把做飯的照片發(fā)布在網絡平臺上炫耀,結果驚動了當?shù)叵啦块T出面處置。明明已經是成年人,做事卻還像“熊孩子”。他們不僅自己缺乏安全意識,還忽視公共安全,給社會公共管理增加了負擔。
    ⑤時下一些年輕人“不想長大”或長不大的現(xiàn)象,暴露出他們在生理上雖已成人,但在心理上尚未“斷奶”的現(xiàn)象。他們仍過度依賴父母親人的庇護,走不出原生家庭為自己打造的安、舒適區(qū),沒能及時完成自我的社會化。甚至有些年輕人走上工作崗位多年后,仍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甚至和父母、戀人、朋友的關系也搞得很僵;在工作中,他們不善于與領導溝通、與同事協(xié)作,動不動就牢騷滿腹,負能量爆棚——這些都是“長不大”的典型表現(xiàn)。(現(xiàn)實性分析。列舉時下一些年輕人“不想長大”或長不大的各種典型表現(xiàn)。)
    ⑥年輕人不夠成熟并不可怕,畢竟誰都有過青澀、懵懂的人生階段,但抗拒成長、不愿長大——假如這的確是一些年輕人的真實心理甚至頑固心態(tài)的話,則值得憂慮;假如這種心理具備一定普遍性,甚至已升級為某種“亞文化”,則更值得擔憂。事實上,除了前文提到的韓國,在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過去幾十年中都曾出現(xiàn)過“垮掉的一代”“廢柴一代”等社會現(xiàn)象,在相關國家和地區(qū)都曾引發(fā)熱議,并對其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等產生過真實的負面影響,甚至延宕至今。(重要性分析。年輕人抗拒成長、不愿長大的現(xiàn)象值得擔憂。)
    ⑦中華民族向來崇尚剛健有為的青年精神。從漢代樂府《長歌行》中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到梁啟超先生的名篇《少年中國說》,再到毛澤東同志“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的名言,都是中國人把國家的未來、社會的進步寄托在年輕人身上的鮮明例證。假如不少年輕人居然不愿長大,甚至成為一直長不大的“巨嬰”,又怎能肩負起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社會的期許?
    ⑧面對那些確實不愿長大或一直長不大的年輕人,或許家長們需要警醒和反思: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包辦過多,是否把孩子保護得過于嚴密,是否只一味關注孩子的學習、考試、升學,而忽略了孩子精神層面的成長?肩負教書育人使命的教師們也應捫心自問:是否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幫助學生實現(xiàn)成長、成才?(緊迫性分析。中華民族向來崇尚剛健有為的青年精神,面對不愿長大或一直長不大的年輕人,家長和老師需要警醒、反思。)
    ⑨當然,對于那些一時長不大的年輕人,我們不能一味批評,而是要拿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引領他們成長,幫他們卸掉思想上的包袱,并排除前進道路上的陷阱、絆腳石。對于擁有無限未來的年輕人來說,走得慢一些無所謂,但不能原地踏步,更不能倒退。于年輕人而言,身體應當追求年輕健康,精神應當追求成熟精進。倘若一味不愿長大、拒絕成長,最悲哀的結果,或許是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尚未長大,卻已老去。(警告勉勵,指明道路。)
    來源:2019年09月23日《中國教育報》
    作者:楊國營
    
    延伸閱讀:其他優(yōu)秀素材兩篇
    2020高考作文素材積累:文化綜藝強勢崛起,誰是下一個“現(xiàn)象級”
    (針對現(xiàn)實熱點,提出問題,巧設懸念,引人深思。)
    ①《紅巖》,這部出版于1961年的長篇小說,堪稱中國當代發(fā)行量的革命歷史小說。它曾經深刻影響了兩代人的價值和精神,但“Z世代”有多少人讀過這本經典呢?年輕一代或許知道“江姐”,但估計聽聞過“許云峰”名字的寥寥無幾。
    ②近日,一段新的演繹讓這部經典重新走進大眾視野,革命經典與年輕一代那種“隔著”的感覺被打破,引發(fā)了不少人對革命經典與歷史的討論和思考。一檔名為《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正是架設其上的橋梁。(開篇由《一本好書》欄目的走紅引出文化綜藝的話題。)
    ③近日,《一本好書》第二季回歸,豆瓣評分9.2,近7成的人打出了5星的高分。就目前來看,這個有些安靜的節(jié)目,沒有遭遇口碑疲軟,而是一路上揚。這個想要做大眾閱讀“試衣間”的文化綜藝節(jié)目,將文化星河中的明珠擷取而下,通過嚴肅但不古板、有趣但不浮夸的全新演繹,將其掰開了、揉碎了、放大了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完成激活閱讀興趣的使命。(《一本好書》節(jié)目斬獲好口碑的原因之一:形式的創(chuàng)新激活了大眾的閱讀興趣。)
    ④沉浸式的舞臺戲劇體檢、老戲骨足夠味道的表演,都是這檔讀書節(jié)目被叫好之處。但相比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觀眾更為看重的可能是,這個不急不躁的文化綜藝節(jié)目保持對現(xiàn)實的關照和對人的關懷,觀眾得以在這些經典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勇氣,汲取面為未知和不確定的力量和啟發(fā)。比如,《紅巖》帶人直面信仰的選擇,《無人生還》帶人探討人性罪與罰的邊界,《麥田里的守望者》帶人感受現(xiàn)實與理想的撕扯……(《一本好書》斬獲好口碑的原因之二:深刻的人文關照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溫度與文字的力量。)
    ⑤淺娛樂、快綜藝確實能帶給人更為強烈的感官刺激,但總有一天會產生疲態(tài),而一個階段對流量邏輯的迷信讓這種生理和心理雙疲態(tài)的出現(xiàn)大大提前。近年來,以《國家寶藏》《見字如面》《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上新了,故宮》為代表的文化綜藝強勢崛起,刷足了存在感,2017年也因此被稱作“文化綜藝節(jié)目元年”。(文化綜藝節(jié)目強勢崛起的原因之一:淺娛樂、快綜藝。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文化綜藝節(jié)目中出現(xiàn)媚俗傾向的不滿。)
    ⑥有人就此做出解讀,認為文化綜藝的風口來了。但其實,人類尋求精神豐富和認知增量的需求一直存在,能夠提供文化和內容價值類的節(jié)目的看似紅火,不過是一種回歸。而且,也恰因為此,名副其實的文化綜藝節(jié)目其實會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這些溫熱的文化綜藝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不斷點擊“二刷”“三刷”“N刷”,這個“長長的尾巴”如果累積起來,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shù)字。(文化綜藝節(jié)目強勢崛起的原因之二:人類尋求精神豐富和認知增量的需求一直存在。)
    ⑦文化綜藝經過2017年的爆發(fā)和之后兩年的持續(xù)開拓和沉淀,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2018年發(fā)布的《中國文化綜藝白皮書》通過算法對文化綜藝的用戶進行了大數(shù)據(jù)畫像,結果顯示文化綜藝對24歲以上用戶吸引力較高,且吸引力隨年齡層增大而增大,對50歲以上用戶吸引力。(文化綜藝節(jié)目強勢崛起的原因之三:吸引力隨年齡層增大而增大。)
    ⑧但其對流量的吸引仍不可與頭部娛樂綜藝節(jié)目同日而語,盈利能力和水平不高也成為制約一些節(jié)目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就節(jié)目形態(tài)和內容來說,詩詞、音樂、文博、書信、非遺等品類均已被挖掘,競賽、誦讀等常見形式也已經被成熟開發(fā),業(yè)界水漲船高的制作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這個賽道上的現(xiàn)有參賽者和即將新入局者都提出更為嚴峻的發(fā)展命題。(制約娛樂綜藝節(jié)目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對流量的吸引、盈利能力和水平不高。)
    ⑨每個人都在猜,誰將會是下一個“現(xiàn)象級”,而答案就寫在明處。上述調研已統(tǒng)計得出,節(jié)目精神內涵和節(jié)目創(chuàng)新性是用戶最關注的點。誰將這兩點做到極致,誰就可能成為贏家。(總括全篇,呼應標題,回答下一個“現(xiàn)象級”應具備的條件:節(jié)目精神內涵和節(jié)目創(chuàng)新性。)
    來源:2019年10月11日《光明日報》
    作者:莫潔
    
    2020高考作文素材積累:緩解“向錢看”與“向前看”的沖突
    (標題即論點,簡潔明了,用辯證思維看問題。)
    ①不久前,獲得“共和國勛章”的袁隆平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家都有夢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F(xiàn)在有些年輕人有不太好的傾向,理想是賺大錢,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袁隆平還表示,他“最擔憂”的是“年輕人不搞農業(yè)”。(開篇點題,從袁隆平接受采訪時的談話引出“向錢看”與“向前看”的話題。)
    ②“向前看”意味著志趣高雅、胸懷遠大?!跋蝈X看”意味著一門心思賺錢發(fā)財,物質利益至上。一個社會要進步,一個民族要振興,需要年輕人將個人理想和時代需要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理想主義的精神努力“向前看”。然而,一段時期以來,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在職業(yè)選擇、事業(yè)追求上卻熱衷于“向錢看”而不是“向前看”。研究了半輩子雜交水稻的袁隆平先生擔憂年輕人不搞農業(yè),寄語年輕人:“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又何嘗不是對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深切提醒。(現(xiàn)實性分析。論述“向前看”的重要性及當今一部分年輕人“向錢看”的社會現(xiàn)實。)
    ③如果年輕人都不搞農業(yè),以后糧食安全怎么保證?如果農林漁牧等行業(yè),年輕人不肯問津,對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起打底作用的“第一產業(yè)”將何去何從?如果考古挖掘、文物修復、非遺傳承這些領域出現(xiàn)更嚴重的人才斷層,我們今后靠誰去溯源尋根?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拼命往互聯(lián)網、金融等行業(yè)涌,中國制造業(yè)的未來靠誰支撐?把許許多多類似的“如果”聯(lián)系起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袁隆平先生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他實則引出了一個關于如何科學進行人才引流的大問題。(重要性分析。袁隆平先生的擔心,其實質是如何科學進行人才引流的問題。)
    ④“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蹦贻p人應該以造福社會為己任,結合自身特點向社會各行各業(yè)分散流動,適應社會方方面面發(fā)展的需要。教育引導年輕人立鴻鵠之志,擇利民之業(yè),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甘守清貧、坐得冷板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應從社會分配的角度審視社會上出現(xiàn)的“熱門職業(yè)”和“冷門職業(yè)”。一個職業(yè)“熱”,往往對應著收入高、待遇好、賺錢多。一個崗位“冷”往往對應著工作條件艱苦,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怎么辦?整體提高冷門職業(yè)、艱苦崗位的薪酬待遇,讓崗位的艱苦程度與薪酬分配正相關,以此吸引更多年輕人的腳步。如此,“向錢看”與“向前看”的沖突就能得到一定緩解。事實上,歷我們也出現(xiàn)過“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的沖突,也是用優(yōu)化社會分配的辦法解決的。(緩解“向錢看”與“向前看”沖突的辦法:教育引導和優(yōu)化社會分配。)
    ⑤“向前看”是我們必須固守的價值追求。但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合法合規(guī),“向錢看”本身也無可厚非,相反,合法賺更多的錢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的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又何嘗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從社會現(xiàn)實來看,這一代年輕人經濟壓力比較大,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這樣的“向錢看”亦符合“向前看”的大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分配機制足夠科學靈活,讓更艱苦的工作匹配更高的收入,“向錢看”與“向前看”就并非決然對立。相反,還可能達到統(tǒng)一。(“向前看”是必須固守的價值追求,但“向錢看”也無可厚非。)
    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分配的調整有時難免出現(xiàn)滯后。對于一些短期內無法以收入、待遇的提升來緩解“人才荒”的職業(yè)和崗位,則不妨給予更大的榮譽傾斜。政府、社會和媒體應該對一些社會亟需的特殊行業(yè)、艱苦崗位、冷門職業(yè)給予更多關注,提升社會評價,增強其職業(yè)榮譽感,緩解“向錢看”與“向前看”的沖突,引導天下英才為四方所用。(政府、社會和媒體應更多關注特殊行業(yè),并給予其更大的榮譽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