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關于言與行的作文800字

字號:


    人們常把“言”與“行”相題并論,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意思是說了就要去做,做了一定會有所收獲。為大家提供《高三關于言與行的作文800字》,歡迎閱讀。
    【篇一】
    作為我的同學—大家公認的“英語學霸”以及眾所周知的“傳奇人物”徐昊陽,在與他交往的一個學期中,給我留下了獨特而難忘的印象。他的言辭與行為總是令人困惑,但這正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
    在開學體驗課上,我跟徐昊陽發(fā)生了一點口角,他把我的英文名字故意讀錯,發(fā)出了一個非常難聽的音,而且“屢教不改”,于是我開始憤怒了,眉頭迅速扭成“川”字形,決定與他辯論。他的雙眼也變得陰郁起來,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徐昊陽憑借他的智商大獲全勝。在被他尖銳、刻薄的言語洗禮后,憤慨之余,我想:“雖然他很聰明,知識也很淵博,但言辭頗為暴力,跟他交往很難。既然他的‘言’很暴力,那么他的‘行’一定也好不到哪里去?!?BR>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我的想法漸漸被證明出錯誤,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徐昊陽的另一面“行”即將揭開他的真面目。
    狂歡節(jié)之際,我所在學生會的學習部組織了一場活動,很多人都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犧牲掉了自己寶貴的時間。我們還曾經認為人會太多,場地太小,所以請技術部的兩個人前來助陣。技術部的部長正是徐昊陽,他已為狂歡節(jié)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了好幾個晚上,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來玩兒的人了。
    可悲的是,來的人只有五六個,前一個小時基本沒有工作人員動彈。這時“救星”徐昊陽趕到了,只見他迅速地問了我們幾個問題,拿來紙和筆,飛快地寫下了幾個龍飛鳳舞的字,一張海報就完成了。接下來,他又指手畫腳,讓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事,他自己則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到處“拉客”,熱情洋溢地介紹這項活動。很快,人數就從五到十、二十、三十、四十……終突破了七十人。寒冷的冬天里,徐昊陽卻揮汗如雨,只為讓我們的游戲一直有人玩。通過這件事,在我眼中,他從一個自以為是的人變成了一個精明、能干、樂于助人的人,他的“言”與“行”是如此截然不同,說話雖狠,本質上卻是個非常好的人。
    徐昊陽,是一個機智的同學,不拘小節(jié),顧全大局。
    他,生氣時是“言”的暴力推崇者,生活中又是“行”的典范。
    【篇二】
    言與行,常常聯系在一起。人們常說“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見言與行的緊密關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導;行,往往是言的實踐。
    有的人,喜歡“言”在“行”前。豪言壯語,意氣風發(fā),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氣勢,但是,卻常常有言無行,使人只聽到“雷聲”卻不見“雨點”;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個尷尬的結局,留下笑柄。這一類喜言少行的人可謂是愛好形式,不重內容或是自負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們行動前悄無聲息,默默無聞,只有孺子牛的干勁,卻沒有霸王的沽名釣譽,待正果修成,事物圓滿之后才放出言論,或仍是一言不發(fā),只留待他人評說。這一類喜行少言的人可謂是實干家,腳踏實地,認真處世,他們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貨真價實。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們志向明確,意志堅定,態(tài)度認真,行動踏實,堅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稱之為說一不二,對自己的言論認真負責的行動者,他們與那些“大炮”們形成極鮮明的對比。
    當然,還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們毫無進取之心,冷眼觀世界,懨懨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狀,漸漸進入行尸走肉的狀態(tài)中。這類人只能被認為是在慢性自殺,消極沉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睅装倌昵?,大詩人陸游便悟透了這個道理。在我看來,行便勝于言。一個偉人的成功并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寫于紙上的。一個人的豪言壯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將其表現出來————從現在行動,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蘇軾曾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者。所以說,不努力怎能成功,不行動怎能會揚志。一肚空話,一紙濫文,又有何用?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不同的人對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釋。從一個人對待“言”與“行”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到他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敗與否。
    “言”與“行”,永遠值得人們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