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掃墓主題的活動方案范文

字號:

清明時節(jié),春光明媚;掃墓寄哀思,防火要牢記。在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很多地方也會舉行活動來紀念清明節(jié)。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清明節(jié)的掃墓活動方案范文,歡迎閱讀!
    清明節(jié)掃墓主題的活動方案范文篇一
    一、活動主題
    “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爭做高素質的當代中學生”
    二、活動目的
    1、告誡新時代的學生勿忘國恥,在和平時期仍應弘揚和繼承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舍己為國的精神;
    2、增強同學們愛祖國,愛人民,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信念與決心,同時使同學們融入到集體中,培養(yǎng)互相協作的能力,共同進步;
    三、活動地點:閩中革命烈士紀念碑
    四、活動時間:20xx年4月1日下午
    五、參加人員:七年級師生、校團委委員
    六、活動準備:校旗團旗花圈喇叭醫(yī)療物品相機
    七、活動程序
    主持人宣布:莆田第三中學清明祭掃活動現在開始
    第一項:全體立正(主持人解說)
    第二項:向烈士獻花圈
    第三項:全體肅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四項:學生代表獻詞
    第五項:聆聽革命英雄故事;(請烈士陵園工作人員講解)
    第六項:學校領導講話
    第七項:七年級同學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
    第八項:近前瞻仰紀念碑、祭掃陵園,參觀陵園。
    第九項:清明掃墓活動結束,集合隊伍。返校。
    八、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按時集合(下午2:00集合,活動2:10開始從學校出發(fā)步行至閩中革命烈士紀念碑);
    2、集體活動,安全第一;
    3、互相關心、互相照顧,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
    4、遵守隊伍紀律,不得擅自離開隊伍;
    5、統一穿校服,佩帶白花,行為大方;
    6、在校外注意個人儀表形象,不做影響學校聲譽的事;
    7、要以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了解烈士事跡;
    8、愛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
    清明節(jié)掃墓主題的活動方案范文篇二
    一、指導思想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先烈為了理想忘我奮斗精神,同時教育他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并通過此次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活動時間:20xx年4月1日
    三、活動地點:山。
    四、參加對象:全體師生。
    五、活動程序和辦法:
    (一)3月27日——4月1日,活動前的思想教育,組織落實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班主任介紹先生生前簡介;
    2、預訂花圈、準備隊旗;
    3、學生穿校服佩戴紅領巾。(根據天氣情況自帶遮陽帽、水)
    (二)4月2日活動安排:
    1、13:00在操場整隊出發(fā)。
    2、到達許墓地后舉行祭掃儀式。
    同學們,今天我們中學全體師生懷著敬仰的心情來到這里緬懷我們的革命烈士爺爺?,F在我宣布:掃墓活動現在開始。
    第一項、全體肅立,敬禮。
    第二項、請少先隊代表講話。
    第三項、敬獻花圈。
    第四項、致哀并三鞠躬。
    第五項、向烈士獻詩。
    第六項、請學校領導講話。
    第七項、墓前的宣誓(輔導員):
    學習永無止境,知識就是力量。我們“時刻準備著”記在心上。
    課前好好預習,堂上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yè),絕對保證質量。
    課余多看書報,不負先輩期望。一定好好學習,決心天天向上。
    第八項、宣布清明掃墓活動到此結束。
    六、活動要求:
    1、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加強學生集體活動的安全、紀律、衛(wèi)生教育。
    2、參加活動的學生一律步行,嚴禁擅自離隊。一切行動聽從指揮,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亂扔果皮紙屑。
    3、回校途中,嚴禁學生擅自離開隊伍回家;回校后班主任必須清點人數無誤后在班級自由活動至下午放學后離校。
    擴展閱讀:清明節(jié)的習俗
    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蹴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幞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jié)日的傳統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督鹗贰ざY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清明植樹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jié)植樹的習俗,發(fā)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后來由此發(fā)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fā)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蘖T,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逼鋵?,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肚逋ǘY》云:“歲,寒食及霜降節(jié),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并相傳至今。
    插柳
    清明節(jié),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清明與柳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绷鴹l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喜斗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xiāng)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jié)期間,梧桐、烏鎮(zhèn)、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zhèn)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xiāng)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