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字號:

陶侃,字士行。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人,后徙居廬江郡尋陽縣。東晉時期名將。下面是分享的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晉書·陶侃傳
    原文
    陶侃,字士行,本鄱陽人也。吳平,徙家廬江之尋陽。侃早孤貧,為縣吏。鄱陽孝廉范逵嘗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fā)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雖仆從亦過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無津耳。”逵過廬江太守張夔,稱美之。夔召為督郵,領(lǐng)樅陽令。夔妻有疾,將迎醫(yī)于數(shù)百里。時正寒雪,諸綱紀皆難之,侃獨曰:“資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猶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盡心乎!”乃請行。眾咸服其義。
    遷龍驤將軍、武昌太守。時天下饑荒,山夷多斷江劫掠。侃令諸將詐作商船以誘之。劫果至,生獲數(shù)人,是西陽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賊,侃整陣于釣臺為后繼。羕縛送帳下二十人,侃斬之。自是水陸肅清,流亡者歸之盈路,侃竭資振給焉。又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時周顗(yǐ)為荊州刺史,先鎮(zhèn)潯水城,賊掠其良口。侃使部將朱伺救之,賊退保泠口。侃謂諸將曰:“此賊必更步向武昌,吾宜還城,晝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誰能忍饑斗邪?”部將吳寄曰:“要欲十日忍饑,晝當擊賊,夜分捕魚,足以相濟?!辟┰唬骸扒浣⒁?。”賊果增兵來攻,侃使朱伺等逆擊,大破之,獲其輜重,殺傷甚眾。
    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nèi)。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yōu)逸,恐不堪事?!逼鋭钪厩诹Γ源祟愐?。
    侃性聰敏,勤于吏職,恭而近禮,愛好人倫。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引接疏遠,門無???。常語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將則加鞭撲,曰:“樗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yǎng)望自謂宏達邪!”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饋。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辟┐笈唬骸叭昙炔惶铮鴳蛸\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nóng)殖,家給人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余雪猶濕,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
    翻譯
    陶侃,字士行,原是鄱陽郡人。吳國被西晉平定后,陶侃家遷居廬江郡尋陽縣。陶侃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境也比較貧寒,年輕時當過尋陽縣的官員。一次鄱陽郡孝廉范逵探訪陶侃,倉促間沒有東西待客,陶侃的母親竟截斷頭發(fā)做成兩個假發(fā)卷,陶侃用母親的頭發(fā)換得酒肴,飲酒飲得極盡興致,就連范逵的仆人也覺得超過期望。等到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問道:“你想在郡里面做官嗎?”陶侃說:“想啊,只是被沒有門路困擾罷啦?!狈跺影菰L廬江太守張夔,在太守面前夸贊陶侃,張夔就召陶侃做了督郵,兼任樅陽縣令。一次張夔的妻子有病,需要到幾百里外的地方接醫(yī)生。當時正值寒冬大雪,眾屬官對這事都感到為難,只有陶侃說道:“我們應(yīng)把侍奉郡守當成侍奉父親。郡守的妻子如同是母親,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盡心的呢!”于是自己請求前去。眾人都佩服他的義氣。
    升職做龍驤將軍、武昌太守。當時天下鬧饑荒,山夷縣發(fā)生許多行船被強盜攔江打劫的事。陶侃命令眾將領(lǐng)假稱商船來引誘強盜。強盜果然上當前來,被活捉幾個人,(經(jīng)過審問)這些人都是西陽王司馬羕的隨從。陶侃就調(diào)遣軍隊進逼司馬羕,命令其交出以往打劫的那些人,陶侃在釣臺整頓軍隊作為后繼支援。司馬羕將屬下二十人捆起來送交陶侃,陶侃斬殺了他們。從此以后,水路陸路打劫的全被清除,流亡在外的人紛紛返回家鄉(xiāng),把道路都塞滿了,陶侃盡力組織財物賑濟他們。他又在郡東部設(shè)立山夷縣的集市,縣上也借此收獲許多好處。當時,周顗擔任荊州刺史,起初鎮(zhèn)守潯水城,強盜掠走他許多百姓。陶侃使部將朱伺救援他,強盜退到保泠口。陶侃對眾將領(lǐng)說:“這些強盜一定會改道奔向武昌,我們應(yīng)該回武昌城,晝夜兼程三天可以到達。你們誰能忍受饑餓進行戰(zhàn)斗?”部將吳寄應(yīng)道:“我打算忍受十日饑餓,白天殺敵,夜間捕魚,完全能夠救濟自己?!碧召┱f:“你是一位健將啊。”敵人果然增兵來攻打,陶侃派朱伺等迎頭反擊,把敵人打得大敗,繳獲了他們的武器裝備,殺傷了很多敵人。
    陶侃在州府無政事時,總是早上將百塊磚搬到書房外,晚上再運到書房內(nèi)。別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收復(fù)中原,過分的優(yōu)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彼サZ志向勤勉努力,都像這樣。
    陶侃生性聰慧敏捷,為官勤懇,恭敬有禮,敬老愛幼。他整天嚴肅端坐,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千頭萬緒,沒有一點疏漏。遠近的人來信,他都親自答復(fù),文筆流暢,不曾有一點晦澀。招待或送行及時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的人。他常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于普通人,則更應(yīng)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么能夠游樂縱酒?活著的時候?qū)θ藳]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部下有時聊天游戲荒廢公事,他就讓人拿走酒器和賭博的器具,全都投到江里;對小吏、軍將就懲罰鞭打,他說:“賭博只是放豬人戲玩罷了!《老》《莊》浮華不切實際,反對先王符合禮法的議論,是行不通的。君子應(yīng)當端正衣冠,保持自己莊嚴的容貌舉止,怎么能有披頭散發(fā)故意做作以博取聲名而自認為廣博通達的做法呢!”有人送來禮品,他全部詢問物品來處。如果是自己出力勞作而得到的,即使微小也一定很高興,安慰賞賜多倍;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嚴厲地呵斥羞辱,退還他的禮品。他曾出游,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有成熟的稻谷,陶侃問:“你用這個做什么?”那人說:“我走路見到稻谷,隨便拔了一把?!碧召┐笈f:“你既不種田,卻又毀害別人的稻谷來戲玩!”讓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農(nóng)耕養(yǎng)殖,達到家給人足。當時造船,木屑和竹頭他全讓人收起來管好,人們都不理解這原因。后來元旦皇帝朝會群臣,長久下雪剛晴,大廳前雪化了還很濕,于是用木屑灑在地上。等到桓溫攻伐蜀時,又用陶侃貯存的竹頭做竹釘組裝船。他總攬事務(wù)細微縝密,都是這樣。
    【篇二】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陶侃留客
    原文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闭款^發(fā)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shù)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銼諸薦以為馬草。日夕,遂設(shè)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辟┆q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辟┠朔怠e蛹奥?,遂稱之于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
    翻譯
    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當時,冰雪滿地已經(jīng)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墒欠跺榆囻R仆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闭渴项^發(fā)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換到幾擔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謝。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說:“路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碧召┻€是不肯回去。范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碧召┻@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贊陶侃,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
    【篇三】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陶侃惜谷
    宋代:司馬光
    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nóng)植,家給人足。
    翻譯
    陶侃曾經(jīng)外出游玩,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還未成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么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碧召┓浅I鷼獾卣f:“你既然不種田,還隨意戲弄別人的莊稼!”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哲理
    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nóng)耕,愛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保護農(nóng)民利益的品質(zhì)。
    節(jié)儉是中華名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nóng)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并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yīng)該珍惜糧食。
    作者對陶侃態(tài)度是贊揚,表現(xiàn)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篇四】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陶侃檢厲
    原文
    陶公性檢厲,勤于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后猶濕,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云,嘗發(fā)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
    翻譯
    陶公(侃)辦事認真嚴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荊州刺史時,命令造船官收集鋸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來正月初一集會,正遇上久雪初晴,廳堂前的臺階下雪之后一片泥濘。于是用鋸木屑鋪在上面,人來人往,絲毫不受阻礙。凡公家用竹,把鋸下的竹頭也收集起來,堆積如山。后來桓宣武(溫)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時,用來做竹釘。又聽說陶公曾經(jīng)就地征用竹篙,有一個官吏把竹子連根拔出,用根部來代替鑲嵌的鐵箍。他就讓這個官吏連升兩級,加以重用。
    【篇五】關(guān)于陶侃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陶侃逸事
    原文
    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nèi)。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yōu)逸,恐不堪事,故自勞爾。”
    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閑。常語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nóng)作,家給人足。嘗造船,其木屑竹頭,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馀雪猶濕,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
    翻譯
    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白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里。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于收復(fù)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閑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BR>    陶侃生性聰慧敏捷,恭敬有禮,為官勤懇,整天嚴肅端坐。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檢查管理,沒有遺漏,不曾有片刻清閑。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于普通人則更應(yīng)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么能夠游樂縱酒?活著的時候?qū)θ藳]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 庇幸淮?,陶侃外出,看見一個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問:“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的,就隨意拿來罷了?!碧召┐笈f:“你既不種田,又拿別人的稻子戲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農(nóng)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時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頭都登記后收藏起來,人們都不明白這樣做的原因。后來大年初一聚會時,地面積雪,太陽剛放晴,廳堂前積雪,地面還潮濕,陶侃于是用木屑鋪散地面。等到桓溫伐蜀時,又用陶侃保存的竹頭作釘裝船。陶侃綜合料理事物極其細密,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