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法考背誦考點:開庭審理和不開庭審理的情形

字號:

中國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諺,一直在強調重復練習的重要性。多看書,勤做題是大有裨益的。為您提供了“2020法考背誦考點:開庭審理和不開庭審理的情形”,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一、開庭審理和不開庭審理的情形

    情形
    

    具體內容
    

    應當開庭審理的情形
    

    依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的
    依照第二審程序需要對事實或者證據(jù)進行審理的
    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的
    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加重刑罰的
    有其他應當開庭審理情形的
    

    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
    

    對原審被告人、原審自訴人已經(jīng)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再審案件,可以不開庭審理
    

    二、強制措施的適用
    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需要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的,由人民法院依法決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再審案件,需要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的,由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
    所以,在再審程序中,需要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的,由啟動再審的法院或檢察院決定適用強制措施,即“誰啟動再審,誰決定適用強制措施”,但是須注意的是,法院無權決定刑事拘留。
    三、再審的效力(☆)
    (1)原則上:再審期間不停止原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
    (2)例外:被告人可能經(jīng)再審改判無罪,或者可能經(jīng)再審減輕原判刑罰而致刑期屆滿的,可以決定中止原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必要時,可以對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措施。
    四、再審的審理程序(☆)
    (一)審判組織:合議庭——另行組成合議庭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
    (二)審判程序:原一審還一審可上訴(抗訴),原二審還二審不可上訴(抗訴)
    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不可上訴。
    (三)同級檢察院派員出庭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再審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四)同案原審被告人可不出庭
    開庭審理的再審案件,再審決定書或者抗訴書只針對部分原審被告人,其他同案原審被告人不出庭不影響審理的,可以不出庭參加訴訟。
    (五)抗訴與申訴的撤回
    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抗訴的再審案件,人民檢察院在開庭審理前撤回抗訴的,應當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接到出庭通知后不派員出庭,且未說明原因的,可以裁定按撤回抗訴處理,并通知訴訟參與人。
    人民法院審理申訴人申訴的再審案件,申訴人在再審期間撤回申訴的,應當裁定準許;申訴人經(jīng)依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jīng)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裁定按撤回申訴處理,但申訴人不是原審當事人的除外。
    (六)宣讀抗訴書與陳述申訴理由
    開庭審理的再審案件,系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由合議庭組成人員宣讀再審決定書;系人民檢察院抗訴的,由檢察人員宣讀抗訴書;系申訴人申訴的,由申訴人或者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陳述申訴理由。
    五、重點審查與全面審查
    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重點針對申訴、抗訴和決定再審的理由進行審理。必要時,應當對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證據(jù)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
    六、再審不加刑
    除人民檢察院抗訴的以外,再審一般不得加重原審被告人的刑罰。再審決定書或者抗訴書只針對部分原審被告人的,不得加重其他同案原審被告人的刑罰。
    七、中止審理與終止審理
    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收到再審決定書或者抗訴書后下落不明或者收到抗訴書后未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審理;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到案后,恢復審理;如果超過2年仍查無下落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八、再審的期限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3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