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從現在開始》說課稿

字號:

小學語文的說課和隨著小學語文說課活動而逐步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小學語文說課的理論,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論中的那些教學階段說和環(huán)節(jié)說,填補了小學語文教學理論研究的空白,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理論的內容,使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研究開拓出了一個新的空間,其意義是十分廣泛和深遠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從現在開始》說課稿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從現在開始》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說
    《從現在開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貓頭鷹、袋鼠都命令動物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弄得動物們苦不堪言,而小猴子卻讓動物們按照各自習慣的方式生活。課文蘊含著與人相處要尊重別人的道理。本課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小猴子則不同,讓動物們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深受大家的擁戴。這篇童話故事語言活潑、生動有趣,學生樂學,興趣濃厚。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題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課文中蘊涵的情趣和道理。
    3、教育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別人。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別人。
    難點:通過細讀課文,幫助學生弄清猴子當選“萬獸”的原因。
    (四)課時分配:兩課時
    第一課時,我主要進行識字教學,寫字教學。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我主講的是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細讀感悟,通過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明白相互尊重,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二、教學理念
    《新課程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等。在教學中,要極力使學生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我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真閱讀全文的重點段,了解動物輪流當“萬獸”的過程,并抓住動物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的讀。教給讀書方法。努力實現學生主體與文本客體的對話,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
    三、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jié)課,我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和語文課要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辨證統(tǒng)一的特點,在教師指導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觀察獲取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在這堂課中,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引導學生自學、理解、感悟、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時,我采用“扶”“放”相結合的方式。即教給學法引路,指導合作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1、復習鞏固。
    通過開火車讀生詞,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2、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二、三、四自然自然段我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賽讀、聽錄音讀,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讀出不同動物的個性特點。
    在重點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時,就是通過朗讀時的角色體驗來進行的,把朗讀和理解課文結合起來。先出示貓頭鷹圖片和第二段,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感受貓頭鷹當上大王那神氣的樣子;接著通過觀察插圖,進一步感受他的神氣,然后再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貓頭鷹那神氣的的話。這樣,貓頭鷹的心理和個性特點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體會。在理解動物們的感受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出感受。于是在理解“議論紛紛、叫苦連天”時,學生的體驗就非常真實,感受就非常豐富,學生們就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愛說。在此基礎上,再來讀第二段的后兩句,學生就讀得投入,讀得真切。
    同樣在理解其他自然段時,也是通過朗讀,體會了袋鼠的激動、小猴的機靈;真切地感受到動物們的不滿、辛苦、擔心,以及后的高興心情。
    3、合作討論,升華提高。
    通過教學二、三、四自然段,學生從動物們對貓頭鷹、袋鼠的命令叫苦連天,對小猴子的命令卻會立刻歡呼起來深深體驗到了動物對貓頭鷹、袋鼠、猴子輪流當“萬獸”的不同表現。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討論:誰能當“萬獸”?為什么?又將學生帶入了自我的情感體會,相互的討論交流之中,從而使學生明白了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這樣課文的重難點也就突破了。故事的結尾是水到渠成,第五自然段采用齊讀的方式一帶而過。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時,我也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角色,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延續(xù)。
    5、作業(yè)設計。
    將學生的說、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在課后仍然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積累語言,另一方面,進行學生的思維拓展,體現讀寫并重。
    總之,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學會方法,逐步提高。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從現在開始》說課稿
    一、說教材
    《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第五單元教材就是圍繞著“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其中第21課《從現在開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節(jié)生動且富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重動物們的個性,它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后成為“萬獸”。故事告訴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說教法
    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倡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確實,童話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質,美好的情境······引導學生讀這些故事,就會煥發(fā)起對“美”的向往。低年級的孩子,心靈那么純潔、美好,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美好保持下去,發(fā)展起來。
    1、說教法: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fā),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故事、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從而來淡化課文的難度。
    2、說學法: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課文字,讀來朗朗上口,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從各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品味文字,在讀中明白課文蘊含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里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好課文,讀出角色的個性特點,并從中積累語言,我定下了兩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
    2、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要和別人和諧相處。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
    學習難點: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四、說教學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故事激情,引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蔽乙恢闭J為開課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我根據這一特點,在上課的開始以講故事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在講之前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聽的要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其次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學貴有疑,如我引導學生思考: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是誰當上了‘萬獸’呢?為什么獅子要讓猴子當它的接班人,而不是袋鼠或者貓頭鷹?今天我們再次走入課文,相信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很快就卷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亢奮狀態(tài),為整節(jié)課良好的旋律打下伏筆。
    第二步朗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老師也不可能幫助學生來對人物進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呢?于是在整堂課的預設中我用讀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比賽讀,齊讀等等,并結合老師及時的點評反饋,讓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讓他們逐漸地讀出貓頭鷹的狂妄,袋鼠的無知,小動物的無奈和后大家為小猴子的熱烈歡呼。在反復的朗讀中,讓學生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步想象說話
    當我研讀完這篇課文后,我發(fā)現這篇課文有很多的空白點,例如大家聽了貓頭鷹的話后都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會議論些什么呢?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哪些動物會叫苦連天?他們會怎么叫?“小猴子話音剛落,大家都歡呼起來?!贝蠹視g呼些什么?我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理解這些詞語。師:假如你就是森林里的一種動物,你們平時白天和夜里都干什么?現在貓頭鷹大王讓你們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相信你們肯定有很多意見,請聯(lián)系第一幅插圖,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只小動物,和你的同伴互相說一說。
    師:好,剛才小動物們你跟他說,他跟你說,互相議論,這就叫議論紛紛。
    理解“叫苦連天”:我來當當記者做個采訪。你是誰???你對貓頭鷹的話有意見嗎?請問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給你帶來了什么麻煩???……對啊,剛才你訴苦,他也訴苦,這就是“叫苦連天”。這些空白點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說話,鍛煉他們的說話能力。
    第四步故事表演,明理導行
    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故事的`生動有趣已經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了,此時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一講,演一演,學生定會興趣盎然。并在演、講的過程中進行品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從現在開始》說課稿
    一、把握大綱,說教材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節(jié)生動且富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重動物們的個性,它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后成為“萬獸”。故事告訴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教材還配有三幅插圖,第一幅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照應第三段的內容:第三幅圖照應第四段的內容、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及文中重點詞句,理清課文條理。
    情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良好的道德體現。
    技能目標: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貓頭鷹和袋鼠的做法為什么不受歡迎?”這是本課的重點;“小猴子為什么受歡迎?”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二、培養(yǎng)能力,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喜歡動物么?”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yǎng)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lián)想,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圈點勾畫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標點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與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度。
    三、促進發(fā)展,說教法
    1、引讀法
    貓頭鷹,袋鼠當王的經過采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yǎng)學生感悟,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動物們的行為,悟出作者運用文字的妙出。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然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本人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圖串講故事。
    3、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第四段,圍繞它們是怎么當的“萬獸”的,著重講讀第二段,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三四段,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guī)律。
    (2)把課本上的感悟,聯(lián)系到實際的生活中。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于發(fā)掘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四、訓練思維,說程序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歡導入:“你們喜歡動物王國的小動物么?今天動物王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你們想知道是發(fā)生了什么事么?”當板書課題后,啟發(fā)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質疑,如:“從現在開始干什么?。俊弊兝蠋熖釂枮閷W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fā)展。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3、合作學習——學習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認讀并講講認字方法。如:期=其+月。
    (三)教師范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問
    抓住“貓頭鷹的做法為什么不受歡迎?而小猴子為什么會成為新的首領?”展開小組討論。第二至第四段采用引讀,讓學生劃出重點詞語并通過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后一段
    思考:獅子為什么說不用在往下輪了?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假如你當一個星期的“萬獸”,你準備怎樣做?
    假如讓你做班長,你準備怎樣做?
    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說說,再寫下來。這個練習引導學生的想象,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說、讀、寫、思與一體,又滲透了思想教育,沒有多余的講解,訓練扎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