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tǒng)的、本質(zhì)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jié)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jié)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一
路溫舒,西漢巨鹿人,家里貧窮,只好替人放羊。他很喜歡讀書,但是卻買不起書籍。當時中國還沒有發(fā)明紙,寫字時使用的是木簡、竹簡或絹帛,所以當時的書都很貴,只有做官和富有人家的子弟,才買得起書來讀。
有一天,他在放羊時,看到水澤里長滿了蒲草,突然靈機一動,心想,為什么不利用蒲草編成本子來寫字呢?于是他摘取了許多蒲草,裁成小片,再編訂起來,然后把借來的《尚書》抄寫在上面。路溫舒就這樣苦讀,后來被推舉為孝廉,官至臨淮太守,成為一位非常有名的人。
同一時期,有一位名叫公孫弘的人,也因為家貧無法好好讀書,一直到四十幾歲時還在幫人家牧豬。這時,他覺得自己年紀已大,卻整天與豬為伍,一事無成,于是下定決心努力讀書,但他沒錢買書,因此十分煩惱。有一天,他在寒竹林中牧豬,突然想到竹子是很好的書寫材料,于是砍了許多竹子,削去青皮,制成一片片的竹板,再向人家借《春秋》這本書,抄在竹簡上,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后來他也成為一名學者,官至丞相。
【心得】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二
1、(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yè)毫無成就。
2、(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劉備與
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悍浅:线m的環(huán)境。
4、(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jīng)驗,比較幼稚。
6、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諸葛亮):指一種作戰(zhàn)方法。
10、(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16、(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nèi)行。
17、(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zhàn)方法。
19、(楊修)比喻很乏味。
20、(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
母愛
撫子女。
21、(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shù)量很多并不稀罕。
23、(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jù)的主觀臆斷。
26、(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jīng)過長
時間
的鍛煉才能成器。
29、(人稱“鳳雛”的龐統(tǒng),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三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漢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虛虛實實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假仁假義/不是真心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yè)著想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孔明練琴――老生常談
孔明斬馬謖――咬牙忍痛
孔明揮淚斬馬謖――執(zhí)法如山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
孔明七擒孟獲――以德服人
孔明皺眉頭――計上心頭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孔明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孔明彈琴退仲達〔司馬懿〕――好沉著/臨危不亂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生不如死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司馬夸諸葛――甘拜下風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隔門縫瞧諸葛亮――瞧扁了英雄
關羽赴宴――有膽有魄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關羽開鳳眼――要殺人()
關羽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羽打噴嚏――自我吹噓
關羽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羽守嫂嫂――情誼為重
關羽做木匠――大刀闊斧
關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四
2、趙云單騎救阿斗
新野一戰(zhàn),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zhàn)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wèi)劉備家小的趙云發(fā)現(xiàn)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軍中尋找。趙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斷墻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說:“見到將軍阿斗有救了,我死而無恨!”說完,趁趙云不注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向這邊殺來,趙云含淚推倒土墻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沖。曹將殺來,戰(zhàn)三回合,被趙云殺死。沒走多遠,又碰上曹將張鎘,戰(zhàn)十余回合,趙云奪路而走,不料連人帶馬落入陷阱。張鎘挺槍來刺,忽然趙云的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張鎘嚇得一個勁后退。趙云力戰(zhàn)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zhàn)的曹操見趙云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云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于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3、火燒赤壁
公元2,曹操揮師南下,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并孫權(quán)占據(jù)的江東地區(qū),劉備和孫權(quán)決定聯(lián)合抗曹。雙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zhàn),初戰(zhàn)失利,于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lián)軍隔江對峙。東吳統(tǒng)帥周瑜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無法取勝,于是他們決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將商量進攻曹操,老將黃蓋認為對方太強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責打后,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時,埋伏在周瑜軍營里的曹軍奸細也傳回周瑜責打黃蓋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黃蓋真的要來投降,非常高興。這時,聞名天下的軍事家龐統(tǒng)也來拜見曹操,曹操高興異常,立刻向龐統(tǒng)請教一個他正發(fā)愁的問題。原來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zhàn),而且對南方水土不服,經(jīng)常生病。龐統(tǒng)說:“這有什么難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就可以了?!辈懿龠B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戰(zhàn)船用鐵索相連后,沖波激浪,一點也不顛簸。兵士 們在船上使槍弄刀,像陸地上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暈眩。曹操大喜,可是謀士卻說:“戰(zhàn)船連鎖固然是好,可是對方若用火攻,怕難以逃避。”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不必擔心。我們在北邊,他們在南邊?,F(xiàn)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哪里有東南風?他們?nèi)绻没鸸?,豈不是燒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見識,于是放松了警惕。
誰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東南風。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善觀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準備。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多只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意。十幾只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zhàn)船前。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借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zhàn)船營里,曹操的戰(zhàn)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燒了。孫劉聯(lián)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逃回北方。
經(jīng)過赤壁一戰(zhàn),孫權(quán)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tǒng)治,劉備則乘機占領荊州大部分地區(qū),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馃啾冢€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黃蓋被周瑜責打然后詐降曹操,被稱為“苦肉計”,而龐統(tǒng)是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議曹操用鐵索連船,致使曹軍戰(zhàn)船被火攻時難以逃脫,此計被稱為“連環(huán)計”。
4、桃園三結(jié)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yè)。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jié)義”。
5、舌戰(zhàn)群儒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五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狡兔三窟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楚頃襄王聽了秦國使臣的話,也打發(fā)人上齊國去散布謠言。齊湣王聽見這些謠言,果然起了疑,收回了孟嘗君的相印,叫他回到薛城去。
齊湣王答應重新重用孟嘗君。可是他嘴里雖是答應了,心里頭還有點疑惑。他背地里打發(fā)人上邊境上去打聽秦國的動靜。派去的人一到了邊界上,就見那邊大隊的車馬已經(jīng)來了,一問果然是來接孟嘗君的。他就連夜趕回臨淄,向齊湣王報告。齊湣王連忙吩咐馮驩帶了節(jié)杖去接孟嘗君來做相國,另外又封給他一千戶的土地。趕到秦國的使臣到了薛城,孟嘗君已經(jīng)官復原職了。秦國的使臣白跑了一趟。秦昭襄王只怪自己晚了一步。
呆了一個月,秦國又打發(fā)使臣來約會齊國一塊兒去打趙國??汕商K秦的兄弟蘇代從燕國到齊國來。齊湣王問他對于改“王”為“帝”和進攻趙國的意見。蘇代說:“秦國只請大王稱帝,原是尊重貴國。不答應吶,得罪了秦國;答應吶,可就得罪了諸侯。我想還不如答應秦國所給的‘帝號’,可先別公開稱呼。秦王改稱了,讓他先試試。要是秦國稱帝之后,諸侯不反對,大王再稱‘帝’也不晚。說到去打趙國,實在沒有名目。趙國離秦國近,離齊國遠,大王要是幫秦國去打趙國,打了勝仗,得到土地的是秦國,對齊國有什么好處吶?要打還不如去打鄰近的宋國。宋王無道,宋國的人都管他叫‘暴君’。大王要打宋國,一來有征伐暴君的名目,二來有擴展土地的好處。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齊湣王挺贊成蘇代的話,就接受了帝號,可是不公開用,準備去打宋國的暴君。后來“東帝”、“西帝”的稱號用了兩個月,就都取消了,仍然恢復了“秦王”、“齊王”的稱號。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六
歷史故事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取材于真實發(fā)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節(jié)的連貫曲折,語言的生動形象,為我們還原出真實的歷史情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漢朝的歷史人物典故,歡迎閱讀與借鑒!
漢景帝劉啟從老爹手里接過國家重任和家族遺產(chǎn)的時候,老爹曾囑咐他兩句話,大概意思是:你當政以后,務必繼續(xù)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把國富民強的大好局面延續(xù)下去,切莫不要自己瞎折騰;萬一哪天國家發(fā)生動亂,一定要讓周亞夫統(tǒng)領軍隊去平息,他絕對能夠保證江山社稷的
安全
。
景帝這個人,自己雖然缺少治國韜略,拿不出更多好辦法,但最大特點是聽話,善于“蕭規(guī)曹隨”。對老爹的臨終遺言,他始終牢記在心,念念不忘。他還把“休養(yǎng)生息”作為
座右銘
放置案頭,作為他的工作方針。
大赦天下在景帝之前早已有之,做法并不稀奇。但到了景帝這里,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景帝大赦天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使用頻率比較高,另一個是涉及對象比較寬。景帝在位總共20xx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7次大赦天下,接近平均兩年一次。元年四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同年六月,大赦參與“七國之亂”的罪犯;四年六月,大赦天下;中元元年,大赦天下;中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后元元年三月,大赦天下。他不僅大赦那些刑事犯罪,還大赦那些參與叛亂的政治犯,可以看出他的寬厚之心。景帝如此為之,小處看是為了給那些犯過錯誤的人一個重新
做人
的機會,大處看是在加強法制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以德治國,體現(xiàn)的是一種基本國策。
景帝上任之后的另一個雷人之舉是給天下老百姓人人封官,而且享受一定的級別待遇。景帝元年四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中元元年四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后元元年三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后元三年景帝臨終遺言,賜予諸侯王至百姓作為戶主的每人爵位一級。景帝這一做法,看似并無實際意義,但實際作用不可低估。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雖然有了官位以后,也只能自己管自己,但是至少有了“爵位”身份,有了某種自豪感,干起活來自然會干勁倍增。
景帝臨終之時念念不忘百姓的疾苦,在他的遺言里,有這么一條,給天下老百姓每戶發(fā)一百錢。全國每戶一百錢,這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
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漢景帝劉啟是個有德行的人,是個關心民眾疾苦的人,總而言之一句話,是個好人。但是,好人有好人的弱點,那就是心地太善良,沒有防人之心。這樣的好人,做社會道德模范或慈善家可以,當皇帝有時難以駕馭大局。因為,一個稱職的皇帝,必須文武兼?zhèn)?,既要厚德載物,又要鐵腕治軍,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在這個問題上,景帝曾經(jīng)有過一次深刻的教訓。
或許是由于景帝太善良了,致使有些諸侯國借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圖謀不軌。這其中尤以吳王劉濞為甚。他不僅違反國家禁令,私自開采銅礦,還私自煮鹽,而且招兵買馬,日益驕橫。景帝在位期間,劉濞從不到京城參見,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這顯然是欺負皇帝是老實人。
對于劉濞等人的行為,景帝一開始并沒有在意,但手下的大臣晁錯看出了問題。他認為,如果不及時削弱諸侯的勢力,這些人早晚有一天會起兵造反,要想有效預防他們造反,必須主動出擊,想辦法削弱他們的實力。對于晁錯的建議,只顧以德行治天下的景帝,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敏銳性,總是擔心一旦削地,會引起諸侯造反。殊不知,如果他們背后長著反骨,早有造反之心,削地會造反,不削地也會造反。造反只是遲早的事兒。
后來,在晁錯等人的強力建議下,景帝勉強同意削地。沒想到這次行動,讓吳王劉濞找到了起兵造反的借口,他趁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fā)動了聯(lián)合叛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劉濞發(fā)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向皇帝發(fā)難。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jié),用“清君側(cè),誅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進發(fā)。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一時沒了主張,聽說叛軍不是反自己,而是反晁錯,只要殺了晁錯就天下太平,平安無事了,這位天真的皇帝大人居然真的把一代忠臣晁錯給殺了。
景帝主動殺掉晁錯后,并沒有解除叛亂危機,叛軍依然不退,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到了這時候,景帝才知道,吳王為了謀反,已經(jīng)準備了十幾年,與晁錯削地毫無關系,只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借口而已。景帝意識到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考驗,如何保住皇位,如何保住家產(chǎn),讓他確實犯了難。
危難之際,景帝想起了老爹的臨終遺言,想起了文帝死前曾經(jīng)提到的那個人。于是,他命令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及大軍全力鎮(zhèn)壓“七國之亂”,絕不能讓他們謀取天下財富的野心得逞。周亞夫果然不負眾望,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十天的
時間
,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甌,被人所殺。其余參與造反的六王全都畏罪自殺,天下重新回歸。
由于景帝“富國有方”,文帝時期的繁榮景象得以進一步發(fā)展,歷史上第一個盛世達到了巔峰時代。據(jù)史書記載,那時候的中國,是世界上經(jīng)濟最發(fā)達、最富裕的國家。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了倉外,那是“相當?shù)貕延^”;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了,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七
漢沖帝劉炳,繼位的時候年僅兩歲半,是東漢王朝的又一個娃娃皇帝。沖帝的生母是虞貴人,雖然虞貴人的兒子做了皇帝,但是受益的是梁太后及其娘家梁氏家族。
梁家上一代掌門人梁商,不愧為一代忠良和仁厚長者,他一生謙恭謹慎,忠君愛國,贏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持。但是
老子
英雄兒渾蛋,梁家的新一代掌門人——梁商的兒子梁冀,卻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權(quán)臣。
梁冀外貌兇悍,“聳著像鷂鷹似的雙肩,生著豺狼般兇光直射的雙眼”,冷不丁看誰一眼就能嚇人一跳。梁冀不僅繼承了梁商的爵位,還繼承了梁商大將軍的職位,唯獨沒有繼承梁商謙恭的德行。
梁商還活著的時候,梁冀就常干些不法之事。他嗜飲酒、愛女色、好賭博,斗雞走狗、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梁商讓梁冀做河南尹,梁冀就在任上搞暴政,干了不少非法之事,只是梁冀很狡猾,這些總能瞞過父親。有一次,梁商的一位老朋友洛陽令呂放跟梁商說了些梁冀做的壞事兒,梁冀知道后,恐怕父親會因此察覺自己的惡行,竟然把呂放給殺了。殺完人,梁冀又一面嫁禍于他人,一面假惺惺地保舉呂放的弟弟繼承呂放留下的職位。結(jié)果梁商不僅沒有懷疑梁冀,反而更看好這個兒子了。
梁冀就是這樣一個兇暴、殘忍、陰險、狡詐的家伙,這樣的人掌權(quán),虞貴人及其一家當然不可能從小皇帝劉炳的身上分到半分利潤。結(jié)果虞貴人沒得到太后的封號,只被稱為“大家”,虞家也沒有得到什么特別的封賞。梁冀專權(quán)的第一戰(zhàn)大獲全勝。
梁冀擁立小皇帝劉炳,又排斥了虞貴人及其家族,作為梁太后的兄長,梁冀開始“侈暴滋甚”,就是說過度兇暴,而且兇暴程度不斷升級。
就在梁冀準備進一步“滋甚”的時候,小皇帝劉炳給他來了個“非暴力不合作”,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在位僅半年,年齡只有3歲的劉炳因病去世了。
劉炳一死,梁冀心里這個氣呀,小孩兒當皇帝,對自己專權(quán)太有利了,現(xiàn)在死掉了,如果換個成年人做皇帝,自己的日子當然就沒那么好過了。可是朝臣們成心跟梁冀作對,以太尉李固為首提出擁立“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梁冀當然是堅決反對,最終梁冀以其霸道再次獲勝,選擇了年僅8歲的劉纘做繼承人,勢將專權(quán)進行到底。
漢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遷升為中尉,掌管京師治安,親領北軍。他執(zhí)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或視權(quán)臣臉色行事?;视H國戚、功臣列侯犯法,郅都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宗室對部都是又恨又慎,見他皆側(cè)目而視,背后稱他為“蒼鷹”,喻指他執(zhí)法異常兇猛。
當今“廉政”一詞頻繁見諸報章,追本溯源,其本來的涵義與“廉正”相同——“廉”為官德,“政”者“正”也。
《晏子春秋》記載說:“(齊)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晏子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污涂,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标套右运钠沸员扔鳛檎拢J為只有像水那樣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滌除塵垢,使政治永遠保持清明公正。(圖:漢景帝時郅都以嚴酷聞名)
專講古代政制的儒家經(jīng)典《周禮》則主張從六個方面考核官吏的廉德,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稱為“六計”。就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干、敬業(yè)、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這實際上已經(jīng)是較為成熟的廉政制度設計了。
而《論語·顏淵》則記載了儒家創(chuàng)始人
孔子
關于“政”的一個非常恰當?shù)脑忈尅K诨卮鸺究底訂枴罢睍r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也即政治的根本要義就是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如果執(zhí)政者帶頭做到公正無私,下面的官員就不敢以權(quán)謀私了。由此可見,古人所謂“廉政”的本來涵義,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
由于民眾對暴政的反抗及對善政、仁政的追求與擁護,也由于歷代進步思想家對天下為公、以民為本、仁政德治、勤政愛民、廉潔奉公、
誠信
守法等等樸素民主思想與道德人文思想的
堅持
與弘揚,因而在中國政治傳統(tǒng)中形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廉政傳統(tǒng),并且涌現(xiàn)了許多真儒、清官和廉吏,西漢的郅都就是其中一位。
據(jù)
司馬遷
《史記》記載,郅都為有史以來“酷吏”第一人。值得注意的是,漢時的“酷吏”是不能和后來的來俊臣之流等同視之。漢時的“酷吏”之“酷”在于他們對權(quán)勢從不手軟,執(zhí)法如山。郅都為官忠于職守,公正清廉,對內(nèi)不畏強暴,敢于捶撲豪強權(quán)貴;對外積極抵御外侮,使匈奴聞名喪膽。郅都被時人稱為酷吏“蒼鷹”,而后人譽他為“戰(zhàn)克之將,國之爪牙”。
張慶捷《三晉歷史人物》中對郅都事跡有精彩描述。漢文帝時,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為文帝侍從。漢景帝繼位,郅都被晉為中郎將。他性格耿直,“敢直諫”,也能拋開情面,“面折大臣于朝”。很快便得到漢景帝的重視。
漢初,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橫行鄉(xiāng)里,目無國法。濟南 郡的閑氏家強,仗著宗族戶多人眾,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于是漢景帝拜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捕殺閑氏首惡,推行嚴法,開西漢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之先河。濟南郡首惡被誅,“余皆股栗”,不敢再與官府對抗。他在任一年多,號稱難治的濟南,形勢非常安定,“郡中不拾遺”。郅都雷厲風行地摧折濟南豪強,影響極大。
漢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遷升為中尉,掌管京師治安,親領北軍。他執(zhí)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或視權(quán)臣臉色行事。皇親國戚、功臣列侯犯法,郅都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宗室對部都是又恨又慎,見他皆側(cè)目而視,背后稱他為“蒼鷹”,喻指他執(zhí)法異常兇猛。
漢景帝原太子劉榮,因其母栗姬失寵被廢為臨江王。漢景帝中元二年(前 148年),他又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欲寫信直接向景帝謝罪,郅都不許。竇太后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一劉榮刀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后,在中尉府自殺。竇太后聞訊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寬容,責景帝將他免官還家。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一
路溫舒,西漢巨鹿人,家里貧窮,只好替人放羊。他很喜歡讀書,但是卻買不起書籍。當時中國還沒有發(fā)明紙,寫字時使用的是木簡、竹簡或絹帛,所以當時的書都很貴,只有做官和富有人家的子弟,才買得起書來讀。
有一天,他在放羊時,看到水澤里長滿了蒲草,突然靈機一動,心想,為什么不利用蒲草編成本子來寫字呢?于是他摘取了許多蒲草,裁成小片,再編訂起來,然后把借來的《尚書》抄寫在上面。路溫舒就這樣苦讀,后來被推舉為孝廉,官至臨淮太守,成為一位非常有名的人。
同一時期,有一位名叫公孫弘的人,也因為家貧無法好好讀書,一直到四十幾歲時還在幫人家牧豬。這時,他覺得自己年紀已大,卻整天與豬為伍,一事無成,于是下定決心努力讀書,但他沒錢買書,因此十分煩惱。有一天,他在寒竹林中牧豬,突然想到竹子是很好的書寫材料,于是砍了許多竹子,削去青皮,制成一片片的竹板,再向人家借《春秋》這本書,抄在竹簡上,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后來他也成為一名學者,官至丞相。
【心得】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二
1、(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yè)毫無成就。
2、(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劉備與
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悍浅:线m的環(huán)境。
4、(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jīng)驗,比較幼稚。
6、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諸葛亮):指一種作戰(zhàn)方法。
10、(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16、(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nèi)行。
17、(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zhàn)方法。
19、(楊修)比喻很乏味。
20、(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
母愛
撫子女。
21、(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shù)量很多并不稀罕。
23、(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jù)的主觀臆斷。
26、(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jīng)過長
時間
的鍛煉才能成器。
29、(人稱“鳳雛”的龐統(tǒng),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三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漢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虛虛實實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假仁假義/不是真心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yè)著想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孔明練琴――老生常談
孔明斬馬謖――咬牙忍痛
孔明揮淚斬馬謖――執(zhí)法如山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
孔明七擒孟獲――以德服人
孔明皺眉頭――計上心頭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孔明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孔明彈琴退仲達〔司馬懿〕――好沉著/臨危不亂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生不如死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司馬夸諸葛――甘拜下風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隔門縫瞧諸葛亮――瞧扁了英雄
關羽赴宴――有膽有魄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關羽開鳳眼――要殺人()
關羽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羽打噴嚏――自我吹噓
關羽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羽守嫂嫂――情誼為重
關羽做木匠――大刀闊斧
關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四
2、趙云單騎救阿斗
新野一戰(zhàn),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zhàn)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wèi)劉備家小的趙云發(fā)現(xiàn)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軍中尋找。趙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斷墻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說:“見到將軍阿斗有救了,我死而無恨!”說完,趁趙云不注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向這邊殺來,趙云含淚推倒土墻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沖。曹將殺來,戰(zhàn)三回合,被趙云殺死。沒走多遠,又碰上曹將張鎘,戰(zhàn)十余回合,趙云奪路而走,不料連人帶馬落入陷阱。張鎘挺槍來刺,忽然趙云的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張鎘嚇得一個勁后退。趙云力戰(zhàn)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zhàn)的曹操見趙云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云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于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3、火燒赤壁
公元2,曹操揮師南下,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并孫權(quán)占據(jù)的江東地區(qū),劉備和孫權(quán)決定聯(lián)合抗曹。雙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zhàn),初戰(zhàn)失利,于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lián)軍隔江對峙。東吳統(tǒng)帥周瑜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無法取勝,于是他們決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將商量進攻曹操,老將黃蓋認為對方太強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責打后,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時,埋伏在周瑜軍營里的曹軍奸細也傳回周瑜責打黃蓋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黃蓋真的要來投降,非常高興。這時,聞名天下的軍事家龐統(tǒng)也來拜見曹操,曹操高興異常,立刻向龐統(tǒng)請教一個他正發(fā)愁的問題。原來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zhàn),而且對南方水土不服,經(jīng)常生病。龐統(tǒng)說:“這有什么難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就可以了?!辈懿龠B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戰(zhàn)船用鐵索相連后,沖波激浪,一點也不顛簸。兵士 們在船上使槍弄刀,像陸地上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暈眩。曹操大喜,可是謀士卻說:“戰(zhàn)船連鎖固然是好,可是對方若用火攻,怕難以逃避。”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不必擔心。我們在北邊,他們在南邊?,F(xiàn)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哪里有東南風?他們?nèi)绻没鸸?,豈不是燒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見識,于是放松了警惕。
誰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東南風。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善觀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準備。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多只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意。十幾只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zhàn)船前。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借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zhàn)船營里,曹操的戰(zhàn)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燒了。孫劉聯(lián)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逃回北方。
經(jīng)過赤壁一戰(zhàn),孫權(quán)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tǒng)治,劉備則乘機占領荊州大部分地區(qū),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馃啾冢€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黃蓋被周瑜責打然后詐降曹操,被稱為“苦肉計”,而龐統(tǒng)是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議曹操用鐵索連船,致使曹軍戰(zhàn)船被火攻時難以逃脫,此計被稱為“連環(huán)計”。
4、桃園三結(jié)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yè)。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jié)義”。
5、舌戰(zhàn)群儒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五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狡兔三窟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楚頃襄王聽了秦國使臣的話,也打發(fā)人上齊國去散布謠言。齊湣王聽見這些謠言,果然起了疑,收回了孟嘗君的相印,叫他回到薛城去。
齊湣王答應重新重用孟嘗君。可是他嘴里雖是答應了,心里頭還有點疑惑。他背地里打發(fā)人上邊境上去打聽秦國的動靜。派去的人一到了邊界上,就見那邊大隊的車馬已經(jīng)來了,一問果然是來接孟嘗君的。他就連夜趕回臨淄,向齊湣王報告。齊湣王連忙吩咐馮驩帶了節(jié)杖去接孟嘗君來做相國,另外又封給他一千戶的土地。趕到秦國的使臣到了薛城,孟嘗君已經(jīng)官復原職了。秦國的使臣白跑了一趟。秦昭襄王只怪自己晚了一步。
呆了一個月,秦國又打發(fā)使臣來約會齊國一塊兒去打趙國??汕商K秦的兄弟蘇代從燕國到齊國來。齊湣王問他對于改“王”為“帝”和進攻趙國的意見。蘇代說:“秦國只請大王稱帝,原是尊重貴國。不答應吶,得罪了秦國;答應吶,可就得罪了諸侯。我想還不如答應秦國所給的‘帝號’,可先別公開稱呼。秦王改稱了,讓他先試試。要是秦國稱帝之后,諸侯不反對,大王再稱‘帝’也不晚。說到去打趙國,實在沒有名目。趙國離秦國近,離齊國遠,大王要是幫秦國去打趙國,打了勝仗,得到土地的是秦國,對齊國有什么好處吶?要打還不如去打鄰近的宋國。宋王無道,宋國的人都管他叫‘暴君’。大王要打宋國,一來有征伐暴君的名目,二來有擴展土地的好處。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齊湣王挺贊成蘇代的話,就接受了帝號,可是不公開用,準備去打宋國的暴君。后來“東帝”、“西帝”的稱號用了兩個月,就都取消了,仍然恢復了“秦王”、“齊王”的稱號。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六
歷史故事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取材于真實發(fā)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節(jié)的連貫曲折,語言的生動形象,為我們還原出真實的歷史情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漢朝的歷史人物典故,歡迎閱讀與借鑒!
漢景帝劉啟從老爹手里接過國家重任和家族遺產(chǎn)的時候,老爹曾囑咐他兩句話,大概意思是:你當政以后,務必繼續(xù)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把國富民強的大好局面延續(xù)下去,切莫不要自己瞎折騰;萬一哪天國家發(fā)生動亂,一定要讓周亞夫統(tǒng)領軍隊去平息,他絕對能夠保證江山社稷的
安全
。
景帝這個人,自己雖然缺少治國韜略,拿不出更多好辦法,但最大特點是聽話,善于“蕭規(guī)曹隨”。對老爹的臨終遺言,他始終牢記在心,念念不忘。他還把“休養(yǎng)生息”作為
座右銘
放置案頭,作為他的工作方針。
大赦天下在景帝之前早已有之,做法并不稀奇。但到了景帝這里,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景帝大赦天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使用頻率比較高,另一個是涉及對象比較寬。景帝在位總共20xx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7次大赦天下,接近平均兩年一次。元年四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同年六月,大赦參與“七國之亂”的罪犯;四年六月,大赦天下;中元元年,大赦天下;中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后元元年三月,大赦天下。他不僅大赦那些刑事犯罪,還大赦那些參與叛亂的政治犯,可以看出他的寬厚之心。景帝如此為之,小處看是為了給那些犯過錯誤的人一個重新
做人
的機會,大處看是在加強法制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以德治國,體現(xiàn)的是一種基本國策。
景帝上任之后的另一個雷人之舉是給天下老百姓人人封官,而且享受一定的級別待遇。景帝元年四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中元元年四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后元元年三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后元三年景帝臨終遺言,賜予諸侯王至百姓作為戶主的每人爵位一級。景帝這一做法,看似并無實際意義,但實際作用不可低估。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雖然有了官位以后,也只能自己管自己,但是至少有了“爵位”身份,有了某種自豪感,干起活來自然會干勁倍增。
景帝臨終之時念念不忘百姓的疾苦,在他的遺言里,有這么一條,給天下老百姓每戶發(fā)一百錢。全國每戶一百錢,這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
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漢景帝劉啟是個有德行的人,是個關心民眾疾苦的人,總而言之一句話,是個好人。但是,好人有好人的弱點,那就是心地太善良,沒有防人之心。這樣的好人,做社會道德模范或慈善家可以,當皇帝有時難以駕馭大局。因為,一個稱職的皇帝,必須文武兼?zhèn)?,既要厚德載物,又要鐵腕治軍,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在這個問題上,景帝曾經(jīng)有過一次深刻的教訓。
或許是由于景帝太善良了,致使有些諸侯國借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圖謀不軌。這其中尤以吳王劉濞為甚。他不僅違反國家禁令,私自開采銅礦,還私自煮鹽,而且招兵買馬,日益驕橫。景帝在位期間,劉濞從不到京城參見,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這顯然是欺負皇帝是老實人。
對于劉濞等人的行為,景帝一開始并沒有在意,但手下的大臣晁錯看出了問題。他認為,如果不及時削弱諸侯的勢力,這些人早晚有一天會起兵造反,要想有效預防他們造反,必須主動出擊,想辦法削弱他們的實力。對于晁錯的建議,只顧以德行治天下的景帝,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敏銳性,總是擔心一旦削地,會引起諸侯造反。殊不知,如果他們背后長著反骨,早有造反之心,削地會造反,不削地也會造反。造反只是遲早的事兒。
后來,在晁錯等人的強力建議下,景帝勉強同意削地。沒想到這次行動,讓吳王劉濞找到了起兵造反的借口,他趁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fā)動了聯(lián)合叛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劉濞發(fā)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向皇帝發(fā)難。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jié),用“清君側(cè),誅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進發(fā)。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一時沒了主張,聽說叛軍不是反自己,而是反晁錯,只要殺了晁錯就天下太平,平安無事了,這位天真的皇帝大人居然真的把一代忠臣晁錯給殺了。
景帝主動殺掉晁錯后,并沒有解除叛亂危機,叛軍依然不退,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到了這時候,景帝才知道,吳王為了謀反,已經(jīng)準備了十幾年,與晁錯削地毫無關系,只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借口而已。景帝意識到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考驗,如何保住皇位,如何保住家產(chǎn),讓他確實犯了難。
危難之際,景帝想起了老爹的臨終遺言,想起了文帝死前曾經(jīng)提到的那個人。于是,他命令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及大軍全力鎮(zhèn)壓“七國之亂”,絕不能讓他們謀取天下財富的野心得逞。周亞夫果然不負眾望,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十天的
時間
,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甌,被人所殺。其余參與造反的六王全都畏罪自殺,天下重新回歸。
由于景帝“富國有方”,文帝時期的繁榮景象得以進一步發(fā)展,歷史上第一個盛世達到了巔峰時代。據(jù)史書記載,那時候的中國,是世界上經(jīng)濟最發(fā)達、最富裕的國家。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了倉外,那是“相當?shù)貕延^”;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了,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物流運輸公司年終工作總結(jié)篇七
漢沖帝劉炳,繼位的時候年僅兩歲半,是東漢王朝的又一個娃娃皇帝。沖帝的生母是虞貴人,雖然虞貴人的兒子做了皇帝,但是受益的是梁太后及其娘家梁氏家族。
梁家上一代掌門人梁商,不愧為一代忠良和仁厚長者,他一生謙恭謹慎,忠君愛國,贏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持。但是
老子
英雄兒渾蛋,梁家的新一代掌門人——梁商的兒子梁冀,卻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權(quán)臣。
梁冀外貌兇悍,“聳著像鷂鷹似的雙肩,生著豺狼般兇光直射的雙眼”,冷不丁看誰一眼就能嚇人一跳。梁冀不僅繼承了梁商的爵位,還繼承了梁商大將軍的職位,唯獨沒有繼承梁商謙恭的德行。
梁商還活著的時候,梁冀就常干些不法之事。他嗜飲酒、愛女色、好賭博,斗雞走狗、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梁商讓梁冀做河南尹,梁冀就在任上搞暴政,干了不少非法之事,只是梁冀很狡猾,這些總能瞞過父親。有一次,梁商的一位老朋友洛陽令呂放跟梁商說了些梁冀做的壞事兒,梁冀知道后,恐怕父親會因此察覺自己的惡行,竟然把呂放給殺了。殺完人,梁冀又一面嫁禍于他人,一面假惺惺地保舉呂放的弟弟繼承呂放留下的職位。結(jié)果梁商不僅沒有懷疑梁冀,反而更看好這個兒子了。
梁冀就是這樣一個兇暴、殘忍、陰險、狡詐的家伙,這樣的人掌權(quán),虞貴人及其一家當然不可能從小皇帝劉炳的身上分到半分利潤。結(jié)果虞貴人沒得到太后的封號,只被稱為“大家”,虞家也沒有得到什么特別的封賞。梁冀專權(quán)的第一戰(zhàn)大獲全勝。
梁冀擁立小皇帝劉炳,又排斥了虞貴人及其家族,作為梁太后的兄長,梁冀開始“侈暴滋甚”,就是說過度兇暴,而且兇暴程度不斷升級。
就在梁冀準備進一步“滋甚”的時候,小皇帝劉炳給他來了個“非暴力不合作”,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在位僅半年,年齡只有3歲的劉炳因病去世了。
劉炳一死,梁冀心里這個氣呀,小孩兒當皇帝,對自己專權(quán)太有利了,現(xiàn)在死掉了,如果換個成年人做皇帝,自己的日子當然就沒那么好過了。可是朝臣們成心跟梁冀作對,以太尉李固為首提出擁立“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梁冀當然是堅決反對,最終梁冀以其霸道再次獲勝,選擇了年僅8歲的劉纘做繼承人,勢將專權(quán)進行到底。
漢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遷升為中尉,掌管京師治安,親領北軍。他執(zhí)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或視權(quán)臣臉色行事?;视H國戚、功臣列侯犯法,郅都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宗室對部都是又恨又慎,見他皆側(cè)目而視,背后稱他為“蒼鷹”,喻指他執(zhí)法異常兇猛。
當今“廉政”一詞頻繁見諸報章,追本溯源,其本來的涵義與“廉正”相同——“廉”為官德,“政”者“正”也。
《晏子春秋》記載說:“(齊)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晏子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污涂,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标套右运钠沸员扔鳛檎拢J為只有像水那樣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滌除塵垢,使政治永遠保持清明公正。(圖:漢景帝時郅都以嚴酷聞名)
專講古代政制的儒家經(jīng)典《周禮》則主張從六個方面考核官吏的廉德,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稱為“六計”。就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干、敬業(yè)、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這實際上已經(jīng)是較為成熟的廉政制度設計了。
而《論語·顏淵》則記載了儒家創(chuàng)始人
孔子
關于“政”的一個非常恰當?shù)脑忈尅K诨卮鸺究底訂枴罢睍r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也即政治的根本要義就是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如果執(zhí)政者帶頭做到公正無私,下面的官員就不敢以權(quán)謀私了。由此可見,古人所謂“廉政”的本來涵義,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
由于民眾對暴政的反抗及對善政、仁政的追求與擁護,也由于歷代進步思想家對天下為公、以民為本、仁政德治、勤政愛民、廉潔奉公、
誠信
守法等等樸素民主思想與道德人文思想的
堅持
與弘揚,因而在中國政治傳統(tǒng)中形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廉政傳統(tǒng),并且涌現(xiàn)了許多真儒、清官和廉吏,西漢的郅都就是其中一位。
據(jù)
司馬遷
《史記》記載,郅都為有史以來“酷吏”第一人。值得注意的是,漢時的“酷吏”是不能和后來的來俊臣之流等同視之。漢時的“酷吏”之“酷”在于他們對權(quán)勢從不手軟,執(zhí)法如山。郅都為官忠于職守,公正清廉,對內(nèi)不畏強暴,敢于捶撲豪強權(quán)貴;對外積極抵御外侮,使匈奴聞名喪膽。郅都被時人稱為酷吏“蒼鷹”,而后人譽他為“戰(zhàn)克之將,國之爪牙”。
張慶捷《三晉歷史人物》中對郅都事跡有精彩描述。漢文帝時,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為文帝侍從。漢景帝繼位,郅都被晉為中郎將。他性格耿直,“敢直諫”,也能拋開情面,“面折大臣于朝”。很快便得到漢景帝的重視。
漢初,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橫行鄉(xiāng)里,目無國法。濟南 郡的閑氏家強,仗著宗族戶多人眾,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于是漢景帝拜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捕殺閑氏首惡,推行嚴法,開西漢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之先河。濟南郡首惡被誅,“余皆股栗”,不敢再與官府對抗。他在任一年多,號稱難治的濟南,形勢非常安定,“郡中不拾遺”。郅都雷厲風行地摧折濟南豪強,影響極大。
漢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遷升為中尉,掌管京師治安,親領北軍。他執(zhí)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或視權(quán)臣臉色行事。皇親國戚、功臣列侯犯法,郅都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宗室對部都是又恨又慎,見他皆側(cè)目而視,背后稱他為“蒼鷹”,喻指他執(zhí)法異常兇猛。
漢景帝原太子劉榮,因其母栗姬失寵被廢為臨江王。漢景帝中元二年(前 148年),他又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欲寫信直接向景帝謝罪,郅都不許。竇太后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一劉榮刀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后,在中尉府自殺。竇太后聞訊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寬容,責景帝將他免官還家。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