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美術《七彩飛虹》教案

字號:

美術教學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美術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讓學生只去追求科學理論,藝術情感同樣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個全素質的人才。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美術《七彩飛虹》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美術《七彩飛虹》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認識常用色。
    2、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畫一幅有彩虹的圖畫。
    3、增加學生的自然常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并能準確排序彩虹的七種顏色。
    難點:大膽想象并表達自己對彩虹的情感或者關于彩虹的故事。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教師提問:小朋友你知道美麗彩虹是有哪七種顏色組成的嗎?教師出示七種顏色的色標卡。
    2、學生回答:紅、橙、黃、綠、青、藍、紫。學生辨認七種不同的色彩。(具體認識表現(xiàn)彩虹的七種色彩的名稱。)
    二、分析理解。
    1、師:小朋友,你知道這七種顏色的正確順序嗎?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
    2、學生根據教材說出七種顏色的正確順序。
    三、混色游戲。
    1、教師示范將紅色水杯和黃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導學生觀察變化。
    2、再請小朋友把黃、藍兩色和紅、黃兩色分別混合,觀察顏色的變化。
    3、從自己的彩色筆盒子中按照順序找出七種顏色。
    四、欣賞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范圖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看了這些畫以后的想法。
    2、學生欣賞教材范圖,鞏固彩虹的七種顏色以及其順序印象。
    五、自主表現(xiàn)。
    1、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你想把彩虹畫成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畫一畫,教師巡回輔導。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彩虹的想象。
    六、總結評價。
    1、教師總結。
    2、學生自評和互評。
    【篇二】小學一年級美術《七彩飛虹》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本套教材的知識教學體系中是認識常用色這一教學內容的第一課。在一年一期的美術教學中,學生雖然多次接觸色彩,但都屬于隨意性的涂涂畫畫,只要求憑感覺畫出來,并未要求指出每種顏色的名稱。實際上,由于兒童在繪畫活動中對顏色的多次感知,無形當中獲得了對部分顏色的認識,此間已經為常用色認識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本課抓住了彩虹的顏色排列,使學生得以準確辨認并牢牢地記住這幾種常用色的名稱。這幾種常用色也是今后學習色彩知識的基礎,三原色紅、黃、藍,三問色橙、綠、紫包括其中,學生對每種顏色的認識一定要非常清楚,決不可模模糊糊。實際生活中的彩虹顏色含混,沒有明顯的界限,教師要注意利用教材上的范圍,對這七種顏色進行明確地辨識。  當學生對七色彩虹有了清楚認識后,又不可使兒童的思維概念化、模式化,這一想法在作業(yè)要求上作了體現(xiàn),即在畫自己的彩虹時,盡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七種顏色,不必非用彩虹的原色。這樣使學生在認清了彩虹七色后,仍然繼續(xù)擴展自己對色彩的認識,不作死板的限制。  彩虹的七色源自于太陽光的折射。這一現(xiàn)象的科學原理,教師可結合自然常識課教學的要求,給學生作簡明的解答。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認識常用色。 
    2、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畫一幅有彩虹的圖畫。 
    3、增加學生的自然常識。 
    三、教學重點: 
    認識并能準確排序彩虹的七種顏色。 
    四、教學難點:
    大膽想象并表達自己對彩虹的情感或者關于彩虹的故事。 
    五、教具準備:七色色標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展示平臺等。 
    六、學具準備:水彩筆、蠟筆等。 
    七、教學過程:
    (一)課前延伸:溝通交流
    設疑導入 
    1、師:小朋友你知道美麗彩虹是有哪七種顏色組成的嗎?教師出示七種顏色的色標卡。 
    2、學生:紅、橙、黃、綠、青、藍、紫。學生辨認七種不同的色彩。(具體認識表現(xiàn)彩虹的七種色彩的名稱。) 
    (二)課堂探究
    1、分析理解 
    師:同學們,你知道這七種顏色的正確順序嗎?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 
    學生根據教材說出七種顏色的正確順序。 
    2、混色游戲 
    教師示范將紅色水杯和黃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導學生觀察變化; 
    再請學生把黃、藍兩色和紅、黃兩色分別混合,觀察顏色的變化; 
    3、從自己的彩色筆盒子中按照順序找出七種顏色。 
    學生參與混色游戲活動,并在活動中觀察和學習色彩的變化,看一看色彩的變化,說一說觀察的結果。 
    (通過直觀的游戲活動進一步認識顏色,增強學生對色彩變化的注意力。) 
    4、欣賞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范圖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看了這些畫以后的想法。 
    (1)你能正確并按照順序表現(xiàn)彩虹的七種顏色嗎? 
    (2)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嗎? 
    學生欣賞教材范圖,鞏固彩虹的七種顏色以及其順序印象。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增強體驗,在體驗中加強知識的記憶并為激發(fā)思維做鋪墊。) 
    5、自主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你想把彩虹畫成什么? 
    (1)美麗的彩虹是降落傘的傘頂、美麗的空中河道……; 
    (2)請學生說一說,畫一畫,教師巡回輔導。 
    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彩虹的想象。 
    學生繪畫活動,表現(xiàn)自己的想象或則表現(xiàn)和彩虹有關的故事。 
    (運用語言激發(fā)思維,在繪畫活動中鍛煉思維能力提高繪畫表現(xiàn)能力。) 
    6、展示作業(yè),多元評價
    選優(yōu)秀的學生美術作品進行講評。
    (1)教師總結。 
    (2)學生自評和互評。 
    7、教師小結,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要多留心注意彩虹,觀察彩虹,并進行繪畫記錄。
    (三)課后提升
    知識與技能延伸,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樣的藝術方式來表現(xiàn)彩虹。
    課后反思: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彩虹,認識了色彩的常用色,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畫一幅有彩虹的圖畫,課上應該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篇三】小學一年級美術《七彩飛虹》教案
    一、線條聯(lián)想,啟迪思維。
    1、用形體表現(xiàn)線條。
    2、學生用“彎線”作近似物的聯(lián)想。
    (我的設計意圖是: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本環(huán)節(jié)是采用線條的趣味游戲活動,營造一個開放的、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開啟學生思維。同時,為后面的彩虹聯(lián)想做好鋪墊。)
    二、解析課題,實驗探究。
    1、閱讀課題,學生分析“七彩”含義。
    2、師生實驗1:還原陽光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
    3、師生實驗2:制造彩虹,探究彩虹的成因:陽光穿過水霧,就會形成彩虹。并適時進行環(huán)境教育。
    (我的設計意圖是: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特點,也是《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之一。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與自然、科技活動相結合,老師和學生一起開展實驗活動,營造探究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fā)現(xiàn)能力,讓學生在玩中求知,樂中求真。)
    三、欣賞交流,激發(fā)情感。
    1、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畫出七彩飛虹,選出一組講臺演示。
    2、欣賞彩虹圖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感,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
    (我的設計意圖是: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本環(huán)節(jié)設計首先是在實驗探究的情感基礎上訓練學生運用色彩的基本技能;然后通過豐富的圖片素材,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有美麗彩虹的自然景象,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并通過生活中彩虹近似物的圖片展示,為學生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四、說說想法,激發(fā)創(chuàng)造。
    1、欣賞作品,啟發(fā)學生思考“彩虹出現(xiàn),你會怎么做?”。
    2、學生交流故事,激發(fā)創(chuàng)作*。
    教師引導:如何組織畫面?
    (我的設計意圖是:《美術課程標準》認為,美術課程應該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本環(huán)節(jié)設計采用“說自己”的形式來內化學生對彩虹的情感和認識,并通過教師的啟發(fā)激發(fā)出學生的各具特色的想象,引導學生更深層思維的活動,為學生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做好準備。)
    五、添畫故事,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彩虹畫的創(chuàng)作:彩筆畫、剪貼畫或剪、畫結合的`形式;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獨立完成。
    教師加強輔導巡視,及時評議。
    (我的設計意圖是: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是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本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彩虹畫的創(chuàng)作,既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時,照顧到學生在表現(xiàn)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徹底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加放心大膽的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
    六、展示交流,評價鼓勵。
    1、作品展示交流活動:把自己的故事與別人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2、師生評議:重在畫面的想象力和學習的過程。
    (我的設計意圖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美術評價的基本目標。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以交流展示與師生共議的形式進行課堂評價,改變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評價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發(fā)展功能的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即積極思考和積極實踐的過程,評價形式活潑自由。事實上,評價也貫穿了整個學習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