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shè)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fā)其愛護樹木,保護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
    2、學會生詞,理解字詞,讀懂古詩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意韻
    4、掌握學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燈片,與詩歌相協(xié)調(diào)的音樂帶一盒
    教學過程:
    一、習舊引新,激發(fā)興趣。
    #小學三年級#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篇】#:現(xiàn)在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篇,誰能背給大家聽?
    同學們,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詠柳》(板書)
    二、解題知人,感受美
    出示燈片,觀察圖畫,說說畫了什么?
    解題:詩人賀知章也和同學們一樣喜愛春天的柳樹,他用詩歌贊美了柳樹(介紹作者)
    三、逐句解釋,理解美
    1、范讀全詩
    2、學生試讀,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師生釋詞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別表現(xiàn)了整棵樹與樹枝的什么特點?詩人看到這么細嫩的柳葉,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風”比作什么?
    5、請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賞境誦讀,抒發(fā)美。
    1、教師誦讀,配上音樂。
    2、師啟發(fā):在詩人筆下,柳樹是多么美妙,請同學們帶著喜愛柳樹,熱愛春天的感情去朗讀古讀,在讀中體會美。
    五、小結(jié)學法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古詩試背
    (2)選擇學校中一種植物試作詩一首
    簡評:
    課堂教學中,能運用燈片圖畫配樂朗讀等各種形式與手段,多感官讓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結(jié)束時的作業(yè)布置非常好,能使學生的這一思想感情付諸于筆端,在文章中表達出來。
    【篇二】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受到關(guān)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guān)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培養(yǎng)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chǔ)。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guān)心別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gòu)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情境教學法、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然后營造情境,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后結(jié)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jié)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jié)構(gòu)是:表演導入——質(zhì)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體驗情緒的變化:快樂——著急――興奮――難過——幸福,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孩子們的情緒變化。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發(fā)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zhì)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么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蔽裔槍W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fù)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zhuǎn)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這里我設(shè)計了“點數(shù)”的情境:“誰的爸爸媽媽給你過了生日?有的請舉手。”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接著煽情:“我要點數(shù)了。1,2,3……10。哇這么多,第一組10個,第二組11,12……21個,……那么第四組呢?”同學們興奮極了,手舉的高高的,生怕少數(shù)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主人公。接著我又問,那么又有誰知道爸媽的生日呢?只有三、五個同學舉手。其他同學低下了頭。在沉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沉默后的熱鬧是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yīng)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同學們的情感得到了抒發(fā),文章的主題也得到了升華。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里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jīng)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總結(jié)全文后,進入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薦孩子們閱讀《游子吟》及《弟子規(guī)》中《孝感動帝》、《黃香溫席》等故事,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
    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并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xiàn)這一指導思想并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jié)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guān)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媽媽的愛》。
    四、說板書
    這一板書,既能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又恰如其分的落實了教學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篇三】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一、說教材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xiàn)了一幅各具姿態(tài)、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文章的字數(shù)不多,卻把滿池荷花的美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題材,也是指導學生朗讀和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這節(jié)課我力圖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組課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根據(jù)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
    2、圖文結(jié)合,理解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根據(jù)擬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對大自然美的體驗。教學難點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睘榱送黄浦攸c,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圖文對照法;本文利用課文插圖和《荷花》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3、以讀代講法。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四、說教學過程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shè)計的: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知美
    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設(shè)計《荷花》一課導入時,選用了猜迷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出示荷花圖,讓學生欣賞后用詞語描繪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被激發(fā),情緒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形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diào)。師生交流后揭題板書。
    (二)自主探究,尋找美
    本文語言優(yōu)美,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chǔ)上初讀課文,談讀后的感受,使學生整體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畫下來,反復(fù)誦讀,并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讀后的感受。
    (三)匯報交流,體驗美
    學生通過上述兩個環(huán)節(jié),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定會產(chǎn)生一些疑惑。在學生匯報交流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時,教師可隨機出示圖片或視頻,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感悟。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讀出美,使教學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學描寫荷葉的句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荷葉特點的詞語“挨挨擠擠”,通過看圖理解,有感情朗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并教給學生圖文結(jié)合理解課文這一學習方法。而“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緊緊抓住“冒”字進行引導。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什么樣子呢?誰來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緊接著又抓住“冒”字,通過多種形式練習有感情朗讀。
    又如,教學描寫荷花三種姿態(tài)的句子時可分三步走:
    (1)讓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
    (2)圖文對照,讓學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讀出它的美?”
    激發(fā)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比讀、評讀、表演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感受了、體會了、讀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師還準備了貼畫,要求他們在黑板上貼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誦讀,釋放美
    在第二段體驗美的基礎(chǔ)上,第三、四段使美感進一步深化。教師深情引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學生飽含激情,接讀第三段。然后,讓學生想象,除了文中寫到的三種姿勢,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tài)?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畫”時,我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想像一下,活的畫是什么樣的?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體會了一池荷花的動態(tài)美,并在表達中抒發(fā)了美,釋放了美。
    以此為契機,教師配樂范讀第四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仿佛看到的畫面,接下來課件展示動畫,讓學生想象說一說,似乎聽見蜻蜓和小魚對“我”說了什么話,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被激活。這時,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朗讀這部分,學生感覺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體回顧,欣賞美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再次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畫面,嘗試自己介紹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告訴學生,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贊美荷花的詩篇,接著,伴隨一首優(yōu)美的民族音樂,教師出示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配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誦。之后,教師用課件展示滿池荷花,讓學生面對大自然描繪的美麗畫卷,說出此時想說的話。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讓學生從欣賞、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對大自然的熱愛,讓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得到升華。
    五、課外練習
    1、看課外書或上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荷花的古詩。
    2、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乙惨獙憣懽约合矚g的花。
    六、板書設(shè)計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書緊密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以直觀形象的貼畫和一個“美”字組成,讓荷花的美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