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憫農》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獲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憫農》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憫農》原文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釋:
    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憫農》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訪問農民或到農田體驗勞動生活,或查閱資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教師準備:生字卡、掛圖、朗讀錄音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借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天吃的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同情農民。
    二、教師范讀,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三、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
    1、不認識的字,請大家?guī)蛶兔Γǔ閷W生上臺展示)。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師檢查,注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么好辦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注意區(qū)別“午—?!钡淖中?。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光字頭)這個偏旁。
    (3)鼓勵學生用聯系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給它們找?guī)讉€朋友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交流,學會積累詞語。
    教師總結:平時注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注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借助畫面了解古詩的意思
    1、農民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注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種形式美讀。采用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漂亮。
    2、生生、師生交流,教師范寫。
    3、學生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勵。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示,評好在哪兒。
    九、教師推薦古詩,欣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討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交流。
    十、作業(yè):(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獲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在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于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于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chuàng)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為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導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后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為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效果較好。
    二、游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huán)節(jié),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提升鍛煉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滲透了“游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 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視頻,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視頻,讓后發(fā)問“你喜歡小豬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饑餓兒童》的視頻,學生看后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視頻“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并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好的狀態(tài)表現出來,都想成為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為小明星,平時應該怎么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huán)節(jié),由于前面環(huán)節(jié)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huán)節(jié)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