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傘》是一篇充滿愛意、內容淺近的童話故事。課文語言生動有趣、故事情節(jié)貼近兒童生活,極富感染力,易引起兒童的興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原文
下雨了。
荷葉姐姐像一把翠綠的傘站在池塘里。
一條小魚游過來,躲在荷葉傘下。一群蜻蜓飛過來,躲在荷葉傘下。一只青蛙跳過來,躲在荷葉傘下……
荷葉姐姐為別人遮了雨,她自己卻淋濕了。
雨停了。陽光照在荷葉傘上,亮閃閃的,那是荷葉姐姐在高興地眨著眼笑呢!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教案
課文簡介:
《荷葉傘》是一篇布局精巧的課文,全文包括了“雨中”“雨?!眱蓚€不同的情境。全文字里行間都體現這一種飄逸的美,文字給我們構成了一組美麗的畫面,在吸引我們的同時也把她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里。她讓孩子讀完荷葉姐姐的故事后,進一步懂得了享受愛的同時也要去愛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把字寫規(guī)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如: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通過配樂讀、配樂表演等方式加深對課文的體驗,通過感情朗讀、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和珍惜被愛都是幸福快樂的,激發(fā)學生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用實際行動給別人帶去歡樂。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為學生放上學期的配樂朗誦《雨中的歌》這首兒歌。(學生可閉目傾聽。)
聽完后師發(fā)問:“同學們還記得這首兒歌嗎?那你們知道兒歌的小青蛙為什么唱著快樂的歌呢?”
(讓學生明確:是因為下雨時它躲到了荷葉的下面,沒有被雨淋濕,所以它很高興。)
2、師導入:“同學們的對于學過的知識記得這么好,你們真棒!(可為學生出示本課的避雨圖。)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與荷葉姐姐有關的故事。好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讓我們打開書14課《荷葉傘》,聽老師讀讀課文。(教師范讀。)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并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學生自己讀課文,并勾出不認識的生字。)
1、師指名讀課文(2—3名)。
2、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認自己不認識或認不好識字。
(學生可采取看拼音識字、結合上下文猜字、聽讀識字或問同學、問老師的方式識字)
3、教師指名識字、正音。(2——3名)
4、小組檢查識字、組長對全對的學生進行獎勵,并說說不好認的字是怎樣記住的。
5、小老師進行檢查。(檢查時個別字可讓學生組組詞、或說句話。)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通過檢查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把生字掌握地這么好。下面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這次我們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流利,自己先讀讀,再和同桌讀讀。
(生自讀,同桌互相讀。)
學生匯報。
(師給其他同學布置任務:仔細聽同學讀課文,聽完后進行評價。)
師找2—3名學生讀課文。后一名同學讀時,師提要求:邊聽邊想,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聽后,先同桌交流。再匯報。)
師小結學生匯報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荷葉傘》,(師手指課題)齊讀課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故事中荷葉姐姐熱心幫助他的好朋友們,而且認識了12個新生字朋友,你們看(課件出示生字),還認識它們嗎?
(師指名認生字:前兩名學生認字,后兩名學生認字并用有關字組詞、造句,全班學生一起認。)
二、品讀課文。
1、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學生上節(jié)課的掌握程度。)
2、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誰還想讀給打家聽聽?在他讀時,大家邊聽邊想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的印象深?(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了學生,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
(指名讀課文。)
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交流時可以說說為什么這給你印象深?(小組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匯報。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下雨了,荷葉姐姐象一把翠傘站在池塘里。
2)一條小魚游過來,躲在她的傘下,一群蜻蜓……一只青蛙……
3)荷葉姐姐為別人遮了雨,自己卻淋濕了。
4)雨停了,陽光照在荷葉姐姐的傘上,亮閃閃的,那是荷葉姐姐在高興地眨著眼笑呢!
師追問:為什么荷葉姐姐被雨淋濕了,它還笑呢?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適當指導朗讀。)
三、課文內容的拓展
1、對課文創(chuàng)造性表演。
師: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師:那你們想不想自己表演一下這個故事?
(師: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商量一下,故事中的荷葉姐姐是什么樣的,小魚、蜻蜓、青蛙它們是怎樣做的?又會說些什么?)
(小組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
2、指名表演。(表演時大家都配有頭飾,并找一名同學進行旁白。)
3、教師進行旁白,所有小組同時進行表演。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讀了《荷葉傘》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師進行關心同學,幫助他人的教育。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教學反思
《荷葉傘》一課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但它帶給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和享受到語文的快樂是無盡的。尤其是孩子們那入情入境的課本劇表演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實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達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教師是學生的首席,參與,引導,組織學生活動,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并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
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現在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僅以此共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表演興趣。
在教學《荷葉傘》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用情境渲染法,讓學生入情入境,自己感悟。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一把綠色的雨傘,我問學生:“這篇課文中的每個人物都這么可愛,你們想不想演一演課本???”我的提議立刻得到大家的響應,“好,下面我們就用這把漂亮的雨傘作道具,表演課本劇?!笔紫任覀冞M行分組排練,請同學看具體要求:仔細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角色,想象你的動作表情。例如:小蜻蜓是怎么躲在荷葉下的?它可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大屏幕出示要求)學生興奮極了,紛紛自由結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還帶上自做的頭飾,投入到排練中。此時已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世界,經驗世界,想象世界,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二、尊重學生,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
在巡視指導時,韓旭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我不想演課文中的小動物,我有小烏龜的頭飾,我想演小烏龜?!彼岩粋€漂亮的小烏龜頭飾舉到我眼前,我眼睛為之一亮,欣喜地接過小烏龜頭飾贊嘆道:“啊,多可愛的小烏龜呀,韓旭小朋友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新,你想想小烏龜是怎樣來到荷葉傘下的?”邊說邊親切地把頭飾戴在韓旭的頭上,韓旭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創(chuàng)作表演了。于是我啟發(fā)同學們想一想,還可能有哪些小動物來到荷葉傘下躲雨呢?老師的肯定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打開了想象的閘門,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中,小蝌蚪、小烏龜、蜜蜂、蝴蝶紛紛來到了荷葉傘下,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樂趣,豐富了課文內容,拓展了學生思維。
三、關注差異,培養(yǎng)學生自信。
當我走到教室后排時,發(fā)現這一組同學各個沉默不語,我一看,原來他們幾個平時普遍膽小,不愛發(fā)言。我真誠地對他們說:“我可以加入你們組嗎?”幾個孩子高興極了。我又問:“你們希望我演誰?”“荷葉姐姐!”他們異口同聲。我高興地說:“謝謝同學么們給我這個機會。那誰演美麗的小蜻蜓?”“我!”景興港選擇了角色,接著,王帥演青蛙,李男演小魚,王珊讀旁白。我非常投入的扮演我的角色,伸展雙臂,優(yōu)美的旋轉,表現荷葉姐姐為別人遮風擋雨,不怕自己淋濕的奉獻精神。同學們被深深感染了,李男夾緊雙臂,在身體兩側擺動著小手做小魚游過來,景興港張開“翅膀”飛過來,王帥做小青蛙的樣子跳過來。我關切地問:“你們冷嗎?”這個說:“不冷,謝謝荷葉姐姐?!蹦莻€說:“荷葉姐姐,你真好!”他們幸福的偎依在我身旁,感受著荷葉姐姐的溫暖,也感受著老師的愛。
當然在全班匯報表演中,各組表演惟妙惟肖,朗讀繪聲繪色。我們組的演出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正是教師的參與,引導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鼓舞了學生的士氣,克服了膽怯的心理,增強了自信,使學生學習語文的同時享受語文的快樂。表演的同時,觀看的過程中學生直觀地理解了不同的動詞:游過來、飛過去、跳過來,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小烏龜爬過來,蝴蝶飛過來,小蜜蜂劃著花瓣船飄過來等等。學生親身感受了躲在荷葉姐姐的傘下是多么幸福,溫暖,快樂!發(fā)自內心的表達著對荷葉姐姐的感激之情,一句句話語真令人感動,我們的孩子是何等的聰明、可愛呀!
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沒有直接講解學生不懂的知識,而是把學習的結論與學習的過程結合起來,營造寬松的氛圍,尊重學生,贊賞學生,真誠與學生合作,為不同差異的學生提供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的平臺。指導每一個學生去把握,去調控,去完善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體驗,更好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會學”的能力及優(yōu)良品質。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原文
下雨了。
荷葉姐姐像一把翠綠的傘站在池塘里。
一條小魚游過來,躲在荷葉傘下。一群蜻蜓飛過來,躲在荷葉傘下。一只青蛙跳過來,躲在荷葉傘下……
荷葉姐姐為別人遮了雨,她自己卻淋濕了。
雨停了。陽光照在荷葉傘上,亮閃閃的,那是荷葉姐姐在高興地眨著眼笑呢!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教案
課文簡介:
《荷葉傘》是一篇布局精巧的課文,全文包括了“雨中”“雨?!眱蓚€不同的情境。全文字里行間都體現這一種飄逸的美,文字給我們構成了一組美麗的畫面,在吸引我們的同時也把她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里。她讓孩子讀完荷葉姐姐的故事后,進一步懂得了享受愛的同時也要去愛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把字寫規(guī)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如: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通過配樂讀、配樂表演等方式加深對課文的體驗,通過感情朗讀、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和珍惜被愛都是幸福快樂的,激發(fā)學生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用實際行動給別人帶去歡樂。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為學生放上學期的配樂朗誦《雨中的歌》這首兒歌。(學生可閉目傾聽。)
聽完后師發(fā)問:“同學們還記得這首兒歌嗎?那你們知道兒歌的小青蛙為什么唱著快樂的歌呢?”
(讓學生明確:是因為下雨時它躲到了荷葉的下面,沒有被雨淋濕,所以它很高興。)
2、師導入:“同學們的對于學過的知識記得這么好,你們真棒!(可為學生出示本課的避雨圖。)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與荷葉姐姐有關的故事。好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讓我們打開書14課《荷葉傘》,聽老師讀讀課文。(教師范讀。)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并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學生自己讀課文,并勾出不認識的生字。)
1、師指名讀課文(2—3名)。
2、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認自己不認識或認不好識字。
(學生可采取看拼音識字、結合上下文猜字、聽讀識字或問同學、問老師的方式識字)
3、教師指名識字、正音。(2——3名)
4、小組檢查識字、組長對全對的學生進行獎勵,并說說不好認的字是怎樣記住的。
5、小老師進行檢查。(檢查時個別字可讓學生組組詞、或說句話。)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通過檢查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把生字掌握地這么好。下面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這次我們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流利,自己先讀讀,再和同桌讀讀。
(生自讀,同桌互相讀。)
學生匯報。
(師給其他同學布置任務:仔細聽同學讀課文,聽完后進行評價。)
師找2—3名學生讀課文。后一名同學讀時,師提要求:邊聽邊想,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聽后,先同桌交流。再匯報。)
師小結學生匯報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荷葉傘》,(師手指課題)齊讀課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故事中荷葉姐姐熱心幫助他的好朋友們,而且認識了12個新生字朋友,你們看(課件出示生字),還認識它們嗎?
(師指名認生字:前兩名學生認字,后兩名學生認字并用有關字組詞、造句,全班學生一起認。)
二、品讀課文。
1、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學生上節(jié)課的掌握程度。)
2、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誰還想讀給打家聽聽?在他讀時,大家邊聽邊想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的印象深?(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了學生,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
(指名讀課文。)
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交流時可以說說為什么這給你印象深?(小組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匯報。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下雨了,荷葉姐姐象一把翠傘站在池塘里。
2)一條小魚游過來,躲在她的傘下,一群蜻蜓……一只青蛙……
3)荷葉姐姐為別人遮了雨,自己卻淋濕了。
4)雨停了,陽光照在荷葉姐姐的傘上,亮閃閃的,那是荷葉姐姐在高興地眨著眼笑呢!
師追問:為什么荷葉姐姐被雨淋濕了,它還笑呢?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適當指導朗讀。)
三、課文內容的拓展
1、對課文創(chuàng)造性表演。
師: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師:那你們想不想自己表演一下這個故事?
(師: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商量一下,故事中的荷葉姐姐是什么樣的,小魚、蜻蜓、青蛙它們是怎樣做的?又會說些什么?)
(小組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
2、指名表演。(表演時大家都配有頭飾,并找一名同學進行旁白。)
3、教師進行旁白,所有小組同時進行表演。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讀了《荷葉傘》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師進行關心同學,幫助他人的教育。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荷葉傘》教學反思
《荷葉傘》一課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但它帶給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和享受到語文的快樂是無盡的。尤其是孩子們那入情入境的課本劇表演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實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達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教師是學生的首席,參與,引導,組織學生活動,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并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
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現在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僅以此共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表演興趣。
在教學《荷葉傘》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用情境渲染法,讓學生入情入境,自己感悟。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一把綠色的雨傘,我問學生:“這篇課文中的每個人物都這么可愛,你們想不想演一演課本???”我的提議立刻得到大家的響應,“好,下面我們就用這把漂亮的雨傘作道具,表演課本劇?!笔紫任覀冞M行分組排練,請同學看具體要求:仔細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角色,想象你的動作表情。例如:小蜻蜓是怎么躲在荷葉下的?它可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大屏幕出示要求)學生興奮極了,紛紛自由結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還帶上自做的頭飾,投入到排練中。此時已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世界,經驗世界,想象世界,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二、尊重學生,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
在巡視指導時,韓旭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我不想演課文中的小動物,我有小烏龜的頭飾,我想演小烏龜?!彼岩粋€漂亮的小烏龜頭飾舉到我眼前,我眼睛為之一亮,欣喜地接過小烏龜頭飾贊嘆道:“啊,多可愛的小烏龜呀,韓旭小朋友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新,你想想小烏龜是怎樣來到荷葉傘下的?”邊說邊親切地把頭飾戴在韓旭的頭上,韓旭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創(chuàng)作表演了。于是我啟發(fā)同學們想一想,還可能有哪些小動物來到荷葉傘下躲雨呢?老師的肯定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打開了想象的閘門,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中,小蝌蚪、小烏龜、蜜蜂、蝴蝶紛紛來到了荷葉傘下,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樂趣,豐富了課文內容,拓展了學生思維。
三、關注差異,培養(yǎng)學生自信。
當我走到教室后排時,發(fā)現這一組同學各個沉默不語,我一看,原來他們幾個平時普遍膽小,不愛發(fā)言。我真誠地對他們說:“我可以加入你們組嗎?”幾個孩子高興極了。我又問:“你們希望我演誰?”“荷葉姐姐!”他們異口同聲。我高興地說:“謝謝同學么們給我這個機會。那誰演美麗的小蜻蜓?”“我!”景興港選擇了角色,接著,王帥演青蛙,李男演小魚,王珊讀旁白。我非常投入的扮演我的角色,伸展雙臂,優(yōu)美的旋轉,表現荷葉姐姐為別人遮風擋雨,不怕自己淋濕的奉獻精神。同學們被深深感染了,李男夾緊雙臂,在身體兩側擺動著小手做小魚游過來,景興港張開“翅膀”飛過來,王帥做小青蛙的樣子跳過來。我關切地問:“你們冷嗎?”這個說:“不冷,謝謝荷葉姐姐?!蹦莻€說:“荷葉姐姐,你真好!”他們幸福的偎依在我身旁,感受著荷葉姐姐的溫暖,也感受著老師的愛。
當然在全班匯報表演中,各組表演惟妙惟肖,朗讀繪聲繪色。我們組的演出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正是教師的參與,引導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鼓舞了學生的士氣,克服了膽怯的心理,增強了自信,使學生學習語文的同時享受語文的快樂。表演的同時,觀看的過程中學生直觀地理解了不同的動詞:游過來、飛過去、跳過來,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小烏龜爬過來,蝴蝶飛過來,小蜜蜂劃著花瓣船飄過來等等。學生親身感受了躲在荷葉姐姐的傘下是多么幸福,溫暖,快樂!發(fā)自內心的表達著對荷葉姐姐的感激之情,一句句話語真令人感動,我們的孩子是何等的聰明、可愛呀!
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沒有直接講解學生不懂的知識,而是把學習的結論與學習的過程結合起來,營造寬松的氛圍,尊重學生,贊賞學生,真誠與學生合作,為不同差異的學生提供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的平臺。指導每一個學生去把握,去調控,去完善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體驗,更好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會學”的能力及優(yōu)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