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外婆家的小屋》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外婆家的小屋》是一篇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課文。作者呂伯攸以回憶的方式分別寫了外婆屋前春天大麗花的美,屋后大竹園夏天的舒服宜人,墻外的瓜棚,豆架秋夜的蟲鳴以及冬天屋里屋外的溫暖,快樂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得難忘之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外婆家的小屋》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外婆家的小屋》原文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到了外婆家,不由得勾起了我對那座小屋的回憶。
    屋子前面是一個小院。春天來了,大麗花開了,紅的、紫的、黃的、白的……一叢叢,一片片,把這樸素的院子點綴成花園似的。成群的蜜蜂從墻外飛來,盤旋在花上,不住地唱著它們的歌兒。
    屋子后面,是一個大竹園。一竿竿翠竹不時發(fā)出颯颯的聲音,仿佛在親切地交談著。當我們走進竹林的時候,腳踏著那永遠照不著陽光的泥土,軟軟的,比踏著地毯還舒服。夏天,我們常常攤下一張席子,帶著一壺涼茶,躺在那里讀故事書。
    墻外搭著瓜棚、豆架。秋天到了,晚上月光如水,棚架上的綠葉叢中,不斷送來蟲子的歌聲,很容易地把我?guī)нM了甜蜜的夢中。
    冬天是寂寞的,但是,在這屋里的火爐邊,我常和表姐妹們烤山芋吃;在屋外的雪地上,我們曾經(jīng)張起一個竹罩,捉麻雀玩。
    好美的一個夢??!讓我又回到了外婆家,回到了那座伴我度過童年的小屋。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外婆家的小屋》教案
    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認識12個生字,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從美入手,以讀解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詞。
    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義。
    教法與學法
    教法:質(zhì)疑、引導、點撥。
    學法:讀議結(jié)合,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小屋,育情導學。
    1、同學們,這兒有幾幅畫,想讓同學欣賞一下,并說說是什么景色。
    2、討論:你喜歡小屋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3、這是外婆家的小屋,美麗而溫馨。
    4、今天我們來學習第7課《外婆家的小屋》
    二、聽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播放配樂朗讀的課文錄音。
    2、聽了朗讀,你們覺得外婆家的小屋神奇嗎?
    3、你們喜歡哪幾個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感受神奇。
    1、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能不能帶著喜歡的感情多讀幾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讀第2自然段。
    (3)引導學生用審美的情趣體會感悟。
    (4)指名交流,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5)來到春天的小院落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品讀第3自然段。
    (1)引導學生朗讀,夏天來了,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
    (2)指名朗讀后,回答課后問題。
    (3)聯(lián)系生活,豐富想象:你能聯(lián)系家鄉(xiāng)秋天的一處景物,像書上所說的那樣有趣嗎?
    四、學寫生字和詞語,教師當堂點評。
    第二課時
    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從美入手,以讀解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意思。
    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義。
    教法與學法
    教法:質(zhì)疑、引導、點撥。
    學法:讀議結(jié)合,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外婆家的小屋在春天變成了花園;夏天,翠竹園是我們的天堂。下面請同學讀讀第4、5自然段,看看秋天和冬天的小屋還有什么?
    2、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豐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默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兩段分別寫了什么?
    2、學生分季節(jié)讀句子,師生評議。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評出小背誦家。
    四、總結(jié)拓展。
    1、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和自己喜歡的句子。
    2、聯(lián)系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仿照書上說的寫一段話。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外婆家的小屋》教學反思
    一、讀中識“小屋”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學生預習、認識生字以及聽完課文朗讀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再認真默讀課文,并提出:讀完課文之后,你覺得外婆家的小屋怎么樣,談談自己的體會。當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時,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具體詞、句、段,從而做到讀中感悟外婆家的小屋。如,陳文峰同學說到小屋很美時,我馬上追問:你從課文哪個地方感受出來的?陳文峰回答道:“在第二自然段中寫著‘屋子前面是一個小院。春天來了,大麗花開了,紅的、紫的、黃的、白的一叢叢,一片片,把這樸素的院子點綴成花園似的’,花園是美麗的,所以我認為外婆家的小屋也是美麗的?!薄罢娌诲e!”我禁不住表揚道。見陳文峰受到表揚后,其他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體會,并能較好的從課文中尋到自己的答案的支撐點。何杰同學的回答出乎人意料之外,他認為“外婆家的小屋很溫暖,因為在冬天,坐在屋里的火爐邊,烤山芋吃?!碑斎唬昙壍膶W生畢竟年紀還小,知識面窄讀懂一點說一點,不必求全,特別是對于一些獨特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都要給予鼓勵。
    二、讀中理“序”
    這篇課文脈絡很清晰,當學生談完自己對小屋的體會后,設計一個問題: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外婆家的小屋,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呢?問題剛提出來,猴急的譚康恒就大喊起來:“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的。”我馬上加問一句:“那么一年當中春夏秋冬是按什么來劃分的呢?”這下一學生答道:“季節(jié)?!蔽以賳柕溃骸皩?,是季節(jié),
    那么你們再看看課文除了按季節(jié)寫之外,還按照什么順序來寫呢?”張紫涵舉手答道:“按屋前,屋后的順序。”譚以琳補充說:“墻外,屋里?!睂τ诜轿豁樞?,以前我只介紹過空間順序,為此,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屋前、屋后、墻外、屋里幾個關(guān)鍵詞,我也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以后寫作文時,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
    三、讀中悟“情”
    有人說“花開無聲,文字有情”。作者通過對外婆家小屋的回憶,表達出對外婆家小屋的喜愛以及一種濃濃的思鄉(xiāng)情,而這種感情對于學生來說,很難領(lǐng)悟到的。教學時,先學習2-5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外婆家屋前小院春天大麗花的美麗,屋后大竹園夏天的舒服、宜人,墻外的瓜棚、豆架里秋夜的蟲鳴以及冬天屋里屋外的溫暖、快樂。再學習1和6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寫到通過做夢勾起外婆家小屋的回憶以及通過做夢再回到外婆家小屋,開頭和結(jié)尾都寫到做夢,這樣的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在第一課《早晨真好》中了解到,所以學生也能很好掌握,也能理解作者對外婆家小屋的喜愛這份感情。
    整篇課文學完之后,我和學生都有很大的收獲,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課文設計初衷圍繞“讀”展開,但對于精彩段落,讀的方式單一,朗讀太少,部分學生不能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