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草》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草》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瑯瑯上口,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草》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草》原文
    草
    白居易
    籬籬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草》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你對什么季節(jié)的草感興趣?為什么呢?(學生可結(jié)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么特點?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lǐng)會。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
    (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后一個“一”讀yì。
    (2)注意糾正錯音。
    (3)注意讀出節(jié)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xiàn)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出現(xiàn)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后展現(xiàn)春回大地,小草鉆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zhì)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nèi)交流。
    3、指導書寫。
    六、板書設計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草》教學反思
    《草》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瑯瑯上口,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很多學生早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背了。針對這一學情,我沒有按事先準備的教案往下進行,而是采取多種形式的讀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去思考、領(lǐng)會、感受、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表達出來,做到作者、文本、讀者有機地融合起來。
    但是,就本詩“離離原上草”這句中的“離離”,我想沒有哪個學生會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歲一枯榮”中的“歲”“枯、榮”,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也不會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采用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如:“原”可以組什么詞?學生便組出了等多個詞。我便順勢說這里的原就是草原的意思,緊接著我便問草原的草長得怎樣。隨手板畫出長得茂盛的草,學生馬上回答草長得很茂盛。我又說那“離離”是什么意思?學生便很快聯(lián)想到“茂盛”,這樣“離離”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在理解“歲”時,我讓學生用“歲”造一個句子。有的學生說“我今年八歲?!本o接著,我說:“從出生到現(xiàn)在你過了幾年?”“八年?!睂W生搶著說。那么“歲”是什么意思呢?哦,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歲”就是“年”的意思呀!學到這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那種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通過茂盛的小草和枯黃的小草兩幅圖片的對比,理解“枯榮”的意思,學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過后兩句淺顯易懂的詩句,體會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在理解了全詩的意思后,我指導學生反復吟誦詩句,做到心中有詩,腦中有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