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心得體會【四篇】

字號:

革命傳統教育是德育內容之一。它使受教育者繼承和發(fā)揚無產階級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優(yōu)良作風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教育。今天為各位搜集整理了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心得體會【四篇】,供您查閱。
    【篇一】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表彰大會上,連續(xù)強調八個“”,要求全體黨員面對未來,不忘過去,面對成績,不忘初衷。,是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起點,是做好黨的事業(yè)的必然要求。2018年6月30日,在院黨委的統一組織下,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與我院共104名黨員同志集體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開始了為期兩天的“”主題黨日紅色教育之旅。
    隨著高鐵列車急速行駛,窗外的景色逐漸由田原變成了厚重的黃土高坡,使我一下子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氣息。我們的旅程也緩緩拉開了帷幕。
    當天晚上,我們觀看了大型舞臺劇《延安保育院》。在為先進的舞臺設計、動聽的舞臺音樂、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所感嘆的同時,大家都被延安保育院精神所深深感動與震撼。當保育院院長的愛人犧牲在前線、當為了其他孩子她不得不將自己的女兒留下、當她為了救孩子而被河水吞沒的那一刻,我的內心在震撼、在顫抖,很多同事都留下了眼淚。在如今浮躁、價值觀顛倒的社會里,唯有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意志,才是永遠屹立不倒的,是我們每一位黨員應該繼承、發(fā)揚和傳承的,才能讓我們,才能大踏步的繼續(xù)前進。
    7月1日,是我們黨的大日子。我們全體黨員登上了寶塔山,在寶塔山下進行了入黨誓詞的宣誓,再次鄭重的宣讀自己對黨的。在棗園,一孔孔簡陋的窯洞,一件件樸素的陳設,都生動展現了當年老一輩革命家的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和高尚情操。這里的一桌、一椅、一床、一盞油燈,見證了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寫下的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的光輝著作的情景。
    兩天的時間轉瞬即逝,當坐上返回西安的動車,我腦海里仍然回放著這兩天的點點滴滴。我想,這將是影響我一生的兩天,將會在我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時刻點醒我,提醒我,讓我回憶其曾經,我來到延安,接受了精神的洗禮,學習了我黨的精神,我應該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共產黨人的延安精神,!
    【篇二】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2018年7月21日,我非常榮幸參加由我院黨委組織黨員開展的“”主題當日活動。
    出發(fā)之前,我對于延安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小時候的課本與電視等影視劇中,革命圣地延安在心中勾勒的畫卷是我們偉大的國家領導人帶領無數愛國青年在寶塔山下宣誓,帶領老百姓一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人民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我們的領袖在延安艱苦奮斗的作風,在貧瘠的黃土地上創(chuàng)造出豐收的景象,我黨多次重大的會議召開的熱烈場景等等一系列場景浮現眼前,這都是我作為一個青年黨員為之自豪驕傲和熱血沸騰的不竭動力。
    在為期2天的延安之行活動中,我們的安排緊湊而充實,經過短暫的培訓之后,我們第一站去了習總書記當年下鄉(xiāng)插隊知青的地方——梁家河,傾聽完延安大學教授的動情講解后,我自己深切體會到艱苦的環(huán)境與切身的體會能磨練和提升一個人的品質和素養(yǎng)。一個當時只有15歲的少年在這7年的時間里如何成長為一個領導人物,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村民修淤地壩,建沼氣池,辦掃盲班、代銷店、鐵業(yè)社、縫紉社、磨坊、菜園,打甜水井,每一件事都是從老百姓的切身實際出發(fā),為老百姓干實事,與老百姓同吃苦共患難,在梁家河這7年的磨練,讓他感受到人民群眾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也更加堅定了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的想法。我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回想當時的艱苦環(huán)境我有著更加感性的認識與體會,與當時的艱苦環(huán)境相比,我很慶幸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這一代沒有吃過多少苦,當下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更加珍惜與感受,對現在所有的一切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飲水思源,,永遠堅定心中的信念!
    大型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的演出是那么的催人淚下,當每面對生離死別,親人分各一方;當每面對困難,生死抉擇;每遭遇重創(chuàng),身陷囹圄的時候,我黨和老百姓挺身而出,犧牲自我,給予孩子們無私無畏真切的愛與呵護,此情此景銘記于心。
    第二天我們去了夢寐以求的延安象征—寶塔山,聽完教授講解關于我黨宣誓詞改變的歷史與感人事跡后,我知道了入黨宣誓的內涵與真諦,無數先烈與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站在寶塔山下,我仿佛回到那個年代,無數有志青年懷著滿腔熱血來到寶塔山下宣誓入黨,為戰(zhàn)勝敵人取得勝利視死如歸。參觀棗園革命舊址,聆聽教授講述白求恩先生救死扶傷的英雄事跡,讓我對這位為人類醫(yī)學奉獻自己生命,以不惜一切救人治病的白求恩醫(yī)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反思,結合自己作為醫(yī)務工作者深知其中的艱辛歷程與感人事跡,只有經歷其中才會有更深體會,才會知道下一步怎么做。
    步入偉大領袖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我慢慢品味者這里的一切,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出現在眼前:當時戰(zhàn)火紛爭的年代,國家領導人帶領人民自力更生,在艱苦環(huán)境下帶領人民取得偉大的勝利,同時又要躲避數百上千次的轟炸的危險,他們依然能夠運籌帷幄,統領大局取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延安之行,我學到很多,不虛此行。紅色革命根據地是我們永遠不能忘的地方,走在現在平靜的道路上,回想當年這里的情況,在經歷歲月和戰(zhàn)爭硝煙的洗禮后,其仍然煥發(fā)著無窮的活力與生機。在現在和未來的生活中,唯有,勇往直前,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做好當下,時刻不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以身作則,有著堅定的信仰,為祖國美好的明天添磚加瓦,傳播力量!
    【篇三】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首先,感謝機關團委以及天津中心給我提供一個這么好的學習機會,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革命精神,并能夠同來自局內各部門的青年進行深入交流和學習。其次,感謝黨委副書記張少波、團委書記王磊、團委副書記楊少華、自動化部李明處長和谷威處長等領導對此次培訓活動的精心組織,四天的培訓時間,各位領導與培訓學員一路同行,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向大家傳承著紅色革命精神。后,感謝我們這個團隊,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部門,彼此并不熟悉,但是經過四天的培訓,我們已經成為一個無堅不摧、團結奮斗的團隊。在相處的幾天時間里,我從大家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也了解到不同部門的工作性質,收獲了友誼,開闊了視野。
    【篇四】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參加中心組織的“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革命傳統教育培訓活動,深入了解黨的歷史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感謝黨組織給我這次學習和感悟的機會。這次重走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路線,一路沿途翻過一道道山梁,跨過一條條溝壑,探訪一口口土窯,穿梭于漆黑的防空洞中,仿佛瞬間穿越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集體在轉戰(zhàn)陜北途中,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扭轉乾坤,運籌帷幄,全面依靠群眾,終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在如此優(yōu)渥的條件下,努力奮斗,為祖國和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理應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五天的學習時間雖然短暫,但卻十分充實。來到黨中央曾經的駐地棗園、楊家?guī)X,在那一口口窯洞舊居前,體會他們在陜北高原土窯洞里這個世界小的指揮所里,指揮世界上大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大氣磅礴。觀看《紅秀》舞臺劇和《保衛(wèi)延安》大型實景演出,在戰(zhàn)爭實景里穿越回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感悟革命烈士為人民幸福沖鋒陷陣的慘烈和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從陳列的史料和文物中重溫從抗戰(zhàn)到解放直至全國勝利那段真實的歷史,從忍受屈辱到解放翻身,在觸摸歷史中,感悟那個時代對心靈的又撞擊。參觀習主席插隊的梁家河,作為大隊書記的習近平在這座深山里帶領村民建立縫紉社、鐵業(yè)社,筑起五座大壩,建成陜西第一座沼氣池。六年后離村赴清華大學上學前夕,受到全體村民自發(fā)組織的歡送。我切身體會到了什么叫心系群眾,尊重群眾,也鑄就我對祖國必將獲得全面復興的堅定信心。
    學習歸來,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開始在回憶中陷入思考,我們黨究竟是如何在如此艱難的境地中取得終的勝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