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青山不老》課件【三篇】

字號:

語文教學課件的應用和其他學科教學課件的應用一樣,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時間優(yōu)化。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深化語文教學的內(nèi)涵。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六年級語文下冊《青山不老》課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篇一】六年級語文下冊《青山不老》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情感目標: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肚嗌讲焕稀愤@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⑴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⑵這片土地在沒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⑶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⑷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2、為什么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四、寫一寫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五、作業(yè)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篇二】六年級語文下冊《青山不老》課件
    一、教學目標:
    1.展示并交流課前學生主動積累詞句等情況。
    2.通過深入閱讀,使學生能比較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寫出讀文后的感受,聯(lián)系他們認識課文的實際,體會作者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通過深入閱讀,使學生能比較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寫出讀文后的感受,聯(lián)系他們認識課文的實際,體會作者的感受。
    四、教學時數(shù):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風蕩漾,葉間閃著粼粼波光。這如畫的景色,讓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齊讀課題)
    (二)展示并交流課前學生主動積累詞句等情況,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回憶你在預習時自學到了哪些字詞,待會兒選擇一個你想讓大家積累的介紹給我們。
    2.學生瀏覽過課文后,師:我們在向大家介紹時要注意什么?(要講清楚、講正確;還要講清自己積累的方法和為什么要積累。)
    3.學生匯報交流
    4.小結(jié):看來同學們不僅在預習時自學詞句,還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積累,明白自己為什么要積累,真會學習。
    5.下面請你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初讀過課文后,誰能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先讓兩名學生試著說說,肯定學生能抓住主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來概括。[老師根據(jù)學生所說的'內(nèi)容,概括出板書:老人創(chuàng)造綠洲]
    設下懸念:對于這篇文章來說,僅說出老人創(chuàng)造綠洲,就完整了嗎?還缺點兒什么嗎?看來把主要內(nèi)容概括清楚、全面,還需要我們深入閱讀啊?!?BR>    (四)深入閱讀,理解內(nèi)容: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做一做簡要批注。
    2.交流批注。
    3.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的內(nèi)容,總結(jié)出什么情況?什么奇跡?
    4.看,我們深入閱讀后,對于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桌兩個人再相互說說主要內(nèi)容。指名說。
    5.閱讀記敘文時盡管我們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內(nèi)容,但我們還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五)引導學生寫出讀文后的感受,聯(lián)系他們認識課文的實際,體會作者的感受:
    1.作者說青山是不會老的,讀過課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也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吧。學生寫感受,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jié)出學生可以從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個角度去寫感受。
    3.是呀,連綿的青山代代常綠;老人無私奉獻、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將永存![板書紅字:精神永存]讓我們回到課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畫下來,再讀一讀吧。指名朗讀。
    出示,齊讀。
    作者的感受寫得含蓄,富有哲理,讓我們學到了雖然表達同樣的意思,還可以用這樣的語言、這樣的句式來表達,特別是他在結(jié)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練的話,概括出了他結(jié)識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會老的。”
    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讀一讀課題──“青山不老”!
    (六)作業(yè):
    1.將自己課上沒寫完的感受修改完善。
    2.把作者含蓄表達的感受摘錄在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大環(huán)境──惡劣
    奇跡
    小環(huán)境──艱苦
    無私奉獻、造福人類
    【篇三】六年級語文下冊《青山不老》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1)識“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通過閱讀引發(fā)思考,敢于質(zhì)疑。
    (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yǎng)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從中獲得感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重難點】
    1.能通過閱讀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決疑難。
    2.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預設流程】
    一、導入課文
    師:滋養(yǎng)我們黃種人的土地是肥沃的,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勞樸素的中國農(nóng)民。今天我們將跟隨記者梁衡走訪一位晉西北的農(nóng)民,在課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提出質(zhì)疑,初談老人印象
    1.自讀課文
    師:(1)請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把你認為比較難理解詞句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初談印象
    師:青山是不會老的,但養(yǎng)育青山的人是會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訪的就是一位老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答案。(畫出描寫老人的詞句)
    生:瘦小、讓人同情、敬佩、偉大
    3.深入課文,重識老人
    師:老人果真如同學們剛剛所說的那樣嗎?讓我們走近老人,拜訪這位護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師:誰來說數(shù)這個老人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煙瘦小
    2.年齡:65——81
    3.居住環(huán)境:孤獨
    師:找——體會——歸納,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壯舉
    師:這樣的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還有很多,可僅憑這一點,不會讓作家寫成這篇文章。那么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呢?
    •預設一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師:讀完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十五年如一日”的執(zhí)著
    師生: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與他共同堅守崗位的護林伙伴,多少淚水——讀
    ②十五年,他失去了與他朝夕相處的老伴,卻來不及說一聲再見——讀
    ③十五年,多少次夢中驚醒,多少次淚如雨下,卻無助孤獨——讀
    體驗綠洲所處環(huán)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huán)境艱苦:
    ⑴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⑵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塵暴。
    ②結(jié)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
    ⑷那么,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戰(zhàn)勝惡劣環(huán)境的困難樹種的一個場景嗎?
    (三)“8條溝、七條帶、3700畝”的頑強
    ①多少崎嶇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綠化了——
    ②3700畝,那是一條一條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綿延多少坡,懷抱多少坎啊!讀——
    (四)升華:這就是一個用瘦小的身軀扛起來的一個奇跡,讀——
    預設二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師:讀完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的內(nèi)容怎么樣?
    生:(優(yōu)美、樹木郁郁蔥蔥、綠意盎然)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美認真地讀一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楊樹、柳樹課件欣賞,讓學生感受林海的美觀。引導板書(美麗壯觀)
    預設三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床灰娝鼈兊母?,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師:你體會到什么?
    預設:樹的茁壯、頑強、勇敢
    生:一層層的樹經(jīng)歷了次的泥沙的侵襲,一層層的梯就是他們與泥沙抗爭的'有力證明。老人鐵鍬下的孩子,就像這老人一樣頑強而永不言棄。
    師:保住了這些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老人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學生接“了不起的奇跡”。
    感受老人的悲情
    三、照應前面,總結(jié)課堂,領悟“青山不老”
    師:老人已是81歲高齡,看著他的背影,你想說些什么呢?你能把體會寫下來嗎?
    生: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老人愿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山溝,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青山,這是一種為了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是老農(nóng)創(chuàng)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是老農(nóng)創(chuàng)造奇跡的這個精神更值得永遠流傳;
    是老農(nóng)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改造,這種精神會永遠閃光;
    是老農(nóng)這樣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簡單地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山溝里的人們,甚至可以說是為了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氣概永遠流傳。
    師: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說青山是不老的嗎?
    師:老農(nóng)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就是“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句話。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這就是我們對課文中“青山不老”又一個新的認識。同學們,只要有千千萬萬的人具有老人這樣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這青山會老嗎?
    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明白了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淺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句、學詞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略讀課文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把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在這節(jié)課上還應該有更多的小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