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蝸牛搬家》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蝸牛搬家》講述了一只住在石縫兒里的蝸牛,聽蜻蜓和螳螂說住在美麗的小山丘甭提有多快活,于是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去住,可是一連三次蝸牛始終沒有搬進新家,由于它每次都在困難面前畏懼,猶豫再三,心中雖有美好的愿望,卻不愿意付諸行動,終只能望丘興嘆,一事無成。 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蝸牛搬家》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蝸牛搬家》原文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兒里,周圍光禿禿的。它怕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才從殼里探出頭來,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一天,蜻蜓和螳螂來看蝸牛。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山丘,那兒有密密的叢林,有甜甜的野果,還有清清的小河……。我倆現(xiàn)在就住在那兒。”螳螂也跟著說:“住在那兒,甭提多快活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螳螂的話,很興奮。它打定主意,也搬到小山丘去住。
    過了兩天,喜鵲來幫蝸牛搬家。蝸??纯搭^頂上的太陽,有些猶豫了。它說:“今天太熱了,我行動又慢,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喜鵲只好走了。
    過了兩天,燕子來幫蝸牛搬家。蝸牛望望滿天風沙,有些猶豫了。它說:“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風沙吹打?!毖嘧又缓米吡?。
    又過了兩天,蛤蟆來幫蝸牛搬家。蝸牛望望那蒙蒙細雨,又有些猶豫了。它嘆了口氣說:“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沒辦法,蛤蟆也只好走了。
    蝸牛的家始終沒有搬。它總是朝著小山丘那邊張望、嘆息:“只怪天氣不好,要不我早搬進新家了?!?BR>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蝸牛搬家》教案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以朗讀為主,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課文,讓學生體會光有愿望,沒有行動,終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演示課件:小蝸牛圖,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嗎?(指名介紹)
    2、大家都說得好,可是你知道嗎?小蝸牛還有一段不尋常的經(jīng)歷呢?要想理解小蝸牛的這段經(jīng)歷,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那就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聽課件錄音朗讀,通過聽朗讀,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同桌。
    四、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一)學習課文第1、2、3自然段,了解蝸牛搬家的原因。
    1、蝸牛為什么想搬家?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1)指名讀,生評。
    (2)課件出示山丘美景圖。指名介紹景色。用上“有……有……還有……”。
    2、螳螂說什么?
    住在那么美的地方,它會感到怎樣?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3、分角色朗讀。
    4、小蝸牛的家是怎樣的?聽了他們的話,它怎樣想?讀一讀。
    (二)學習第4、5、6自然段。
    1、蝸牛要搬家的喜訊傳出以后,樂于助人的小動物來幫忙,到底有誰呢?蝸牛有什么表現(xiàn)呢?請大家自由讀4、5、6自然段,邊讀邊在書上做上記號。
    2、出示表格,匯報交流。理解“猶豫”。在生活中你什么時候猶豫過?
    3、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4、5、6自然段。
    五、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蝸牛的家終于還是沒有搬成,蝸牛是怎么認為的?
    2、在蝸??磥?,是天氣不好,真是這樣嗎?你有什么看法?
    3、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今天盡你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你也許就能做得更好?!nD
    六、作業(yè)超市。
    1、合作表演《蝸牛搬家》。
    2、把《蝸牛搬家》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蝸牛搬家》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并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教學中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呢。我是這樣做的:采用變序教學法,課一開始,直奔文章中的小動物向往的美麗的小山丘,通過看、想、說把學生帶入文本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理解詞語時運用多種形式。學習“喜鵲幫蝸牛搬家”這一部分進行具體的指導,學習“燕子幫蝸牛搬家”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由扶到放,用學生自己的思考代替老師的分析。設計類似“聽了蝸牛的話,喜鵲會說些什么呢?”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課尾借故事《鑿壁偷光》的引入,教育學生遇到困難應該克服,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后伴著周杰倫的《蝸?!方逃龑W生只要我們面對困難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一定會擁有屬于自己的天空。”使文章的思想內涵得到了升華。當然這堂課也有遺憾的地方,那就是課尾在引導孩子感悟時我忽略了部分學生的不同感受,聽從了大部分學生的建議,讓那只小蝸牛搬成了家。在此,我應該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再進行引導,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