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匯總

字號: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的課文是根據(jù)“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四篇課文組成。這樣編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與風(fēng)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風(fēng)采,體會不同的趣味。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北京的春節(jié)》
    我會寫:
    醋:陳醋 米醋 醋酸 醋罐子
    餃:水餃 餃子 蒸餃 煎餃
    拌:攪拌 拌和 涼拌 拌嘴 雜拌兒
    擦:摩擦 擦眼 擦洗 擦黑 擦肩而過
    眨:眨眼 眨巴
    宵:元宵 通宵 宵禁 春宵 通宵達旦
    旦:元旦 旦暮旦夕 枕戈待旦
    燃:燃燒 燃料 自燃 燃燈 燃放
    戚:親戚 戚誼 戚友 哀戚 休戚相關(guān)
    販:販賣 小販 攤販 商販 販夫
    攤:擺攤 攤主 攤子 攤牌 攤放 攤點
    轎:轎子 花轎 抬轎 轎車 轎夫
    駱:駱駝
    駝:駱駝 駝背 駝絨 駝峰
    滸:水滸 《水滸傳》
    形近字:
    醋(陳醋) 酸(酸味) 餃(餃子) 校(學(xué)校)
    拌(攪拌) 伴(陪伴) 眨(眨眼) 泛(泛舟)
    宵(元宵) 霄(云霄) 販(販賣) 貶(貶低)
    攤(擺攤) 灘(沙灘) 轎(轎車) 橋(大橋)
    駝(駱駝) 鴕(鴕鳥)
    多音字:
    鋪:pù店鋪 pū鋪張
    看:kàn看見 kān看守
    近義詞:
    規(guī)矩——規(guī)則 預(yù)備——準(zhǔn)備
    充足——充?!狒[——喧鬧
    嫻熟——熟練 各形各色——各式各樣
    照常——照舊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反義詞:
    充足——短缺 熱鬧——冷清
    間斷——連續(xù) 嫻熟——生疏
    高潮——低谷 淘氣——乖巧
    理解詞語:
    【雜拌兒】摻雜在一起的各種干果、果脯等
    【萬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面貌一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農(nóng)歷一年后一天的夜晚,也指農(nóng)歷一年的后一天。
    【間斷】(連續(xù)的事情)中間隔斷,不連接。
    【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
    【光景】境況;狀況;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間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樣。
    【廟會】設(shè)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jié)日或規(guī)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張燈結(jié)彩】張掛彩燈、彩帶等,形容場面喜慶、熱鬧。
    【殘燈末廟】指春節(jié)快要結(jié)束了。殘燈,快要熄滅的燈。末廟,廟會的后一天。
    【分外】超過平常;特別。
    【零七八碎】零散沒系統(tǒng)的事情或沒有大用的東西。本文中指雜拌兒之類的零食。
    詞語擴展:
    “各~各~”式:
    各形各色 各種各樣 各式各樣
    各色各樣 各行各業(yè) 各家各戶
    “有~有~”式:
    有聲有光 有聲有色 有模有樣 有膽有識
    有勇有謀 有說有笑 有錢有勢 有棱有角
    有理有據(jù) 有條有理 有血有肉 有情有義
    有頭有腦 有始有終
    課內(nèi)詞語:
    臘月 展覽 風(fēng)箏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聯(lián) 掃除 年糕 充足 店鋪
    開張 對聯(lián) 年畫 通宵 間斷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親戚 拜年 寺院
    轎車 駱駝 元宵 一律 彩繪 廣告
    分外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jié)彩
    句子解析:
    1、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這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圓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
    “農(nóng)業(yè)展覽會”在這里是什么意思?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農(nóng)業(yè)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臘八熬臘八粥這一民俗,也說明了臘八粥的材料極其豐富。
    2、“元宵上市,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這一句是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jié)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jié)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人們看花燈、放花炮,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jié)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在結(jié)構(gòu)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表現(xiàn)出作者在結(jié)構(gòu)文章、統(tǒng)籌內(nèi)容上的匠心獨運。
    3、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jié)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從四個“有的……”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之多,樣式的新穎有趣。這些細(xì)致的描寫都是為了突出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6):寫過年前的準(zhǔn)備。介紹了從臘八到除夕之前人們的活動和習(xí)俗。
    第二部分(7~12):寫過年時熱鬧的情景。
    第三部分(13):寫熱鬧歡樂的新年眨眼之間就過去了,人們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問題歸納: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除夕的熱鬧的?
    答:作者從人們活動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lián)、吃團圓飯、放鞭炮、守歲,來寫新年的熱鬧。從“味、色、聲”的角度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除夕的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會到人們多么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tǒng)美德。
    2、找出課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jié)的部分讀一讀,再說說你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
    答:課文第3自然段寫了小孩過春節(jié)要做的基建大事,過年是孩子們盼望的日子,因為在這段日子里,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吃,盡情地玩兒,作者把這些事情說成是“大事”,寫出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歡喜和對春節(jié)的期盼。
    【篇二】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臘八粥》
    一、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中國作家,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沈從文創(chuàng)作豐富,作品結(jié)集約有80多部,其作品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人物特有的風(fēng)韻與神采。主要作品: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
    二、我會寫組詞
    臘:là(臘八、臘肉、寒冬臘月)
    粥:zhōu(臘八粥、白粥、僧多粥少)
    膩:nì(油膩、膩歪、玩膩了)
    咽:yàn(咽氣、吞咽、狼吞虎咽)
    匙:chí(湯匙、茶匙、大匙)
    攪:jiǎo(打攪、攪拌、胡攪蠻纏)
    稠:chóu(濃稠、稠密、稠人廣眾)
    嘟:dū(嘟念、嘟囔、嘟嘟響)
    腫:zhǒng(腫脹、腫塊、消腫)
    熬:áo(熬夜、熬粥、熬藥)
    褐:hè(褐色、褐土、褐煤)
    缸:gāng(水缸、魚缸、煙灰缸)
    臟:zāng(骯臟、臟土、臟兮兮)
    三、多音字
    匙:chí(湯匙) shi(鑰匙)
    咽:yān(咽喉) yàn(咽下) yè(嗚咽)
    勁:jìn(費勁) jìng(勁敵)
    四、近義詞
    合攏——聚攏 嘆氣——嘆息 預(yù)備——準(zhǔn)備
    沸騰——鼎沸 驚異——驚奇 攪合——摻合
    資格——資歷 反抗——抵抗 猜想——猜測
    有聲無力——精疲力竭
    五、反義詞
    沸騰——沉寂 整齊——雜亂 濃稠—稀薄
    反抗——順從 清楚——模糊
    六、理解詞語
    好奇: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
    呻喚:呻吟叫喚。本文指鍋子中的臘八粥因受熱而發(fā)出聲音。
    碗盞:碗。
    攪和:混合;摻雜。
    松勁:降低緊張用力的程度。
    嘟囔:連續(xù)不斷地自言自語。
    造句:勝利在望,我們不能松勁。
    孥:兒子,或指妻和子。
    驚異:驚奇詫異。
    不消說:不必說。
    噗:形容水、氣擠出等聲音。
    七、句子解析
    1.初學(xué)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運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提到臘八粥,就立刻產(chǎn)生一種
    甜甜的膩膩的感覺。這樣寫起到了一定的強調(diào)作用。
    2.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fā)瘋了。
    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說明八兒歡喜至極。
    3.不過因為一進灶房,就聽到那鍋子中嘆氣又像是正在呻喚的東西,因好奇而急
    于想嘗嘗這奇怪東西罷了。
    “嘆氣”“呻喚”把熬煮臘八粥的樣子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也突出了八兒的可愛與嘴饞。
    4.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一鍋粥當(dāng)人來寫,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臘八粥的誘人,
    增強了語言的親切感。
    八、問題歸納
    1.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什么內(nèi)容?
    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八兒等粥和八兒一家人喝粥兩件事。
    2.八兒美妙猜想中的臘八粥是什么樣子的?表現(xiàn)了八兒的什么心理?
    八兒猜想栗子稀爛,飯豆腫脹,花生仁兒面面的,棗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會起鍋巴。
    這種種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向往,進一步突出了他想快點喝到臘八粥的迫切心理。
    3.“呃……”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鍋中的一切已進了他的眼中。省略號有什么作用?
    八兒由于個子矮看不到鍋中的粥,對臘八粥有許多美妙的猜測,現(xiàn)在媽媽把自己抱起來,終于看見了。禁不住發(fā)出一聲驚呼。省略號表示聲音的延長。
    4.八兒為什么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
    這里是對八兒心理變化的描寫。16-17自然段寫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想象,現(xiàn)在看到粥的顏色卻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心里有些許失望。
    5.八兒和家人吃臘八粥的情景為什么要略寫?
    課文略寫八兒和家人吃臘八粥是為了突出八兒苦苦等待吃媽媽煮的臘八粥的情景。
    九、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人人喜愛臘八粥。寫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程度以及怎樣煮臘八粥。
    第二部分(2-19):八兒等吃臘八粥。寫住方家大院的八兒等待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
    【篇三】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古詩三首》
    我會寫: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門似海
    章zhāng:樂章 篇章 簡章 蓋章 約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聲
    盈yíng:充盈 豐盈 盈利 盈余 熱淚盈眶
    脈mò:脈脈 含情脈脈
    棲qī:棲息 棲居 棲身 兩棲
    鴉y?。簽貘f 鴉片 鴉雀無聲 鴉片戰(zhàn)爭
    多音字:
    處:chù辦事處 chǔ處理
    相:xiāng相處 xiàng相貌
    傳:chuán(傳說) zhuàn(傳記)
    脈:mài(山脈) (mò(脈脈)
    纖:xiān(纖維) qiàn(纖夫)
    形近字:
    宮(宮廷) 官(官員)
    侯(王侯) 候(等候)
    棲(棲息) 柄(把柄)
    問題歸納:
    1、《寒食》這首詩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這首詩運用了白描手法,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fēng)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fēng)光;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2、《古詩十九首》中運用了哪些疊字,有什么好處?
    答:“迢迢”,是星空的距離;“皎皎”,是星空的光線;“纖纖”,是織女手的形態(tài);“札札”,是織布機的聲音;“脈脈”,是織女凝望的神情。
    這些疊詞無論是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敘述情境,都在反復(fù)吟詠中創(chuàng)設(shè)著纏綿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這首詩中點明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達了作者中秋望月思遠、想念好友的情感。
    【篇四】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藏戲》
    多音字:
    種:zhǒng種子 zhòng耕種
    傳:chuán傳奇 zhuàn傳記
    背:bēi背包 bèi背誦
    鮮:xiān鮮艷 xiǎn鮮見
    近義詞:
    結(jié)束——完成 雄渾——雄壯
    柔順——溫順 壓抑——壓制
    敦厚——忠厚 稀奇——稀罕
    反義詞:
    結(jié)束——開始 壓抑——放縱
    樸實——華麗 松散——緊湊
    緩慢——迅速 稀奇——常見
    理解詞語:
    【咆哮】形容水流奔騰轟鳴,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吞噬】吞食。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雄渾】雄健渾厚;雄壯渾厚。
    【布施】把財物等施舍給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財物或齋飯。
    【身無分文】形容非常貧窮。
    【開山鼻祖】原指某一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本課指唐東杰布是藏戲的創(chuàng)始人。
    【兩面三刀】指耍兩面手法。比喻陰險狡猾,當(dāng)面一套,背地一套。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猙獰兇惡。
    【壓抑】對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發(fā)揮。
    【敦厚】忠厚。
    【演繹】鋪陳;發(fā)揮。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優(yōu)哉游哉】指生活悠閑自在。優(yōu),美好舒服。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詞語擴展:
    形容笑的四字詞語: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開懷大笑
    眉開眼笑 莞爾一笑 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 一笑千金 囅然而笑
    句子解析:
    1、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jié)束的呢?
    連續(xù)三個反問句組成了排比句,點明了藏戲的特點:戴面具,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好幾天。從而突出強調(diào)藏戲的特點,頗具特色,先聲奪人,引起共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還是從西藏那個僧人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承上啟下。前三段總括藏戲三大特點,此處用這段話引出下文,介紹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及藏戲的形成過程。
    3、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句式的運用有什么好處?
    能夠在對比中突出說明藏戲是一種簡樸的、大眾化的藝術(shù)。唐東杰布組成藏戲班子的目的是“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所以對演出舞臺、道具等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有觀眾,能起到宣傳效果就行。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紹藏戲的三個主要特點。
    第二部分(4~17):詳細(xì)介紹藏戲的來源及其主要特點。
    第三部分(18):介紹藏戲的傳承方式。
    問題歸納:
    1、課文描寫藏戲,為什么要講述唐東杰布的故事?
    答:因為唐東杰布是藏戲的創(chuàng)始人、開山鼻祖,沒有唐東杰布就沒有藏戲。而且,藏戲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和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謹(jǐn)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開的。
    2、是什么讓“一無所有”的唐東杰布留下了這樣“一段傳奇”?
    答:(1)唐東杰布有一顆為民造福的善心,發(fā)下誓言并堅持實行。
    (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漁民、工匠、流浪漢等。
    【篇五】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語文園地一》
    一、交流平臺
    《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為了表現(xiàn)北京獨特節(jié)日習(xí)俗,重點寫了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這幾天,其它的日子則一帶而過。在寫臘八和初一這幾天的活動時,也做到了有詳有略。因為寫重點突出。
    概括起來:作者重點表達的內(nèi)容要詳寫,次要內(nèi)容要略寫。
    二、詞句段運用
    1、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句子中加點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義詞?!跋搏@金牌”“摘得桂冠”“拔得頭籌”是近義詞。這樣寫的好處語句不重復(fù),詞匯豐富。
    2、你知道下面這些習(xí)俗的寓意嗎?你還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習(xí)俗?
    “糕”與“高”同音,所以過年吃糕有萬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過年吃魚寓意著年年有余,魚的諧音“余”不僅僅代著盈余,也象征著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國古代來說賦予了人們"福"的意義。
    三、書寫提示
    觀察下面的字,再照著寫一寫,看看自己的書寫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給出的一段話是行楷,筆畫之間有連帶,筆畫流暢、活潑。練字的時候一是要練眼,即認(rèn)真讀帖。二是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xì)心觀察的基礎(chǔ)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記在心里。
    四、日積月累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注釋:①長歌行:漢樂府曲題。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diào)曲。
    ②葵:“葵”作為蔬菜名,指中國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⑤布:布施,給予。
    ⑥德澤:恩惠。
    ⑦秋節(jié):秋季。
    ⑧焜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
    ⑨華(huā):同“花”
    ⑩百川:大河流。
    ⑪少壯:年輕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⑫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2、詩意: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3、賞析: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扒嗲唷庇髌渖L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fēng)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篇六】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習(xí)作1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
    一、習(xí)作內(nèi)容: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fēng)?!蔽覀兊淖鎳鶈T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特別的風(fēng)俗習(xí)慣?請你介紹一種風(fēng)俗,或?qū)懸粚懩銋⒓语L(fēng)俗活動的經(jīng)歷。
    二、寫作要求:
    1.本次習(xí)作要求寫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
    2.教材上給出了兩個選擇。可以介紹一種風(fēng)俗,也可以寫一寫你參加風(fēng)俗活動的經(jīng)歷。
    3.寫作時要突出民俗特點,內(nèi)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三、寫法指導(dǎo):
    1、白描法。
    在習(xí)作中可以把風(fēng)俗活動現(xiàn)場看到的情景一一記錄下來。
    2、穿插法。
    在寫自己參加風(fēng)俗活動的過程中穿插寫入有關(guān)的傳說或故事。
    3、剪切組合法。
    把相關(guān)的傳說或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剪切組合在一起。
    四、寫作注意點
    1、親眼所見。親自參加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活動,認(rèn)真觀察活動中的物品、人物、活動過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寫作時就像演電影一樣歷歷在目。
    2、親耳所聞。請長輩介紹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讓我們的耳朵像錄音機一樣記錄下來。把聽到的介紹聲情并茂地寫下來。
    五、寫作提綱指導(dǎo):
    1、你要介紹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打算從哪幾方面加以介紹?
    3、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將要進行具體介紹。
    4、根據(jù)其特點,你打算擬定什么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