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鷸蚌相爭》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xiàn)代文有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
    在備課時我回憶起了孫老師執(zhí)教的《學弈》一課,也是一篇文言文,教學效果很好,我也進行了嘗試。
    文言文語言簡練,有著特殊的魅力。因此應該加強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本節(jié)課我也大量地安排了讀的環(huán)節(jié),比如:理解之前的聽教師范讀、領讀,指導學生斷句停頓,讀出語氣,學生練讀,讀流暢。表面看來學生會讀了,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讀出了一點“古味”,但仔細再學生的讀中缺少點什么,那就是語氣。學生朗讀的語氣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感悟,在正式講課后我讓學生理解了意思之后再指導讀,那么讀的語氣就鮮活多了。
    所以要把讀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尤其注意不要把對讀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應培養(yǎng)學生自悟自讀的能力,這樣學生讀的能力才會提高。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了音樂是充滿感染力的,音樂能使使同學們投入到文章中去讀得有聲有色。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是一則寓言故事,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jié)完整,有起因、有經(jīng)過、有結果。為推進故事的展開,課文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既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又直白地說明了道理。為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領悟寓意,懂得不要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后導致兩敗俱傷,漁翁得利。
    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我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揠苗助長》的方法,首先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故事大意,之后,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反復朗讀來理解和感悟寓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鷸和蚌的對話,抓住“威脅”、“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詞語想象鷸和蚌的申請,從而對“互不相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漁翁所得之易,抓住“喜笑顏開”、“沒費一點力氣”、“一齊捉住”等詞語指導朗讀,收效更加明顯。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鷸和蚌傻不傻?傻在那里?這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他們不僅能幫助鷸和蚌出主意,而且找到了原因所在,真正內化了寓意。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jié)完整,有起因、有經(jīng)過、有結果。為推進故事的展開,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
    本篇寓言精彩的部分是“爭”,為了深入理解“鷸”與“蚌”是怎么爭的,我對學生進行語段的朗讀訓練,讓學生練習角色朗讀,如:怎么“威脅”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樣的?等等問題都是在自由練讀——師生合作——分組中解決的,用讀達到了精講之目的。在揭示寓意時依然是以讀為主,怎樣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爭”呢?我進行分組比賽,看誰“斗”得過誰?第是同學們站著“斗”,一部分學生讀完,另一部分學生馬上站起來接上。大家“斗志昂揚”。第二次是坐著“斗”,第三次是扒著“斗”,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的聲音是比小、弱,從而讓學生們理解了“鷸”與“蚌”斗到后都筋疲力盡了。鮮活地讀出了鷸與蚌的“爭”:它們?yōu)槔娑窂姟澳悴凰砷_殼,就等著瞧吧。”“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它們?yōu)槔娑泛荨案伤滥恪薄梆I死你”。它們?yōu)槔娑?,竹籃打水一場空。
    前面環(huán)節(jié)設計好以后,我想讓學生在學完這篇寓言后,我想讓學生能更進一步體會鷸蚌相爭的后果,進而體會出故事的寓意。后讓學生想象說話:鷸蚌被漁夫抓到了簍子里,漁夫會怎么想?鷸蚌又會怎么想?學生基本上能說到:漁夫很高興,平白撿了個便宜。而鷸蚌則很后悔,早知道就不爭吵了,后進行總結:不要做無謂的爭論,不要做鷸蚌一樣的傻瓜。然后提了一個問題,鷸蚌不爭會怎么樣呢?老師得出結論:爭一時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后引出歷史故事:趙攻打燕國,燕王派說客蘇代去說服趙王,請他不要攻打燕。蘇代會怎么說呢?讓個別學生扮演蘇代,自己扮演趙王,其他同學做大臣。扮演蘇代的學生就把這個故事講給了趙王聽,然后讓大臣判斷,還打不打,并說明了理由。后讓學生說說寓意,這時孩子對于鷸蚌相爭,第三者得利的寓意了解得更透徹。
    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當主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同時,也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與能力,體驗了過程與方法,激發(fā)了興趣,升華了情感,懂得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