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一對蟈蟈吹牛皮》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一對蟈蟈吹牛皮》是吉林省編三冊第三版塊《幽默》中的第一課。在前一個版塊之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一對蟈蟈吹牛皮》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一對蟈蟈吹牛皮》原文
    閑著沒事上村西,
    碰到兩個蟈蟈吹牛皮。
    大蟈蟈說:“我在南山吃了只鳥?!?BR>    二蟈蟈說:“我在北山吃了只雞?!?BR>    大蟈蟈說:“我在東山吃了條狗?!?BR>    二蟈蟈說:“我在西山吃了頭驢?!?BR>    大蟈蟈說:“我在關(guān)外吃了只虎。”
    二蟈蟈說:“我在東海吃了鯨魚?!?BR>    它倆吹得正起勁兒,
    打南邊來了只大公雞。
    兩個一見生了氣,
    伸伸腿,捋捋須,
    一齊奔向大公雞。
    想吃公雞沒吃成,
    “得兒”的一聲喂了雞。
    2.小學二年級語文《一對蟈蟈吹牛皮》教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出示兩只蟈蟈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大家看,它們渾身墨綠、長著兩根長長的須子,多帥氣呀!你知道它們在干什么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吹牛皮的嗎?(揭示課題)
    二、朗讀學習課文,識字:
    1、朗讀、學習課文
    (1)范讀,正音,相機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
    (2)領(lǐng)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生可跟讀、自由讀、分角色讀)
    (4)分角色表演
    2、識字:
    (1)再讀文圈畫生字
    (2)采用多種方式識字
    a、學習“蟈、驢、鯨”分別出示三種動物的圖片師生共同交流資料了解三種動物,并相機進行學習認識、實記生字;
    b、學習“吹、欠”你能做一個吹的動作嗎?誰能分析它的結(jié)構(gòu)?實記,吹字還有一個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實記生字;
    c、學習“閑”請同學分析結(jié)構(gòu),并舉例說明帶有“門字框”的字(問、聞、閃……)
    d、學習“倆、伸”觀察兩個字的共同點,同學怎樣才能記住它們,說說“單人旁”的字還有什么?
    e、學習“捋”利用“捋胡子、捋頭發(fā)”等動作幫助記憶;
    f、學習“碰”師先做動作生猜再實記;
    g:學習“須”師講解關(guān)于“須”字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實記
    h:學習“奔”在生字中還有一個多音字呢?你知道是哪個嗎?
    (3)注意多音字“倆”的補充學習。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鞏固訓練:
    1、識字練習(認字卡、認詞)
    2、多音字訓練(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四、作業(yè)、小結(jié):
    1、師啟發(fā)總結(jié)
    2、有感情第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認識字詞
    二、寫字教學: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漢字在虛宮格中的位置,看清漢字的布局,找到關(guān)鍵的筆畫。
    2、特別示范“須”字。
    3、個別學生指導書寫(讓學生自己學寫字,然后評價自己寫的字,再修改自己寫的字)
    三、鞏固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2)
    2、聽寫生字(同桌間、師生間)
    3、聽寫生詞
    4、寫字比賽完
    5、成課后練習(1)
    四、總結(jié)、作業(yè)
    1、師對學生的寫字情況做總結(jié)分析,鼓勵先進,激勵后進。
    2、寫字作業(yè)。
    3.小學二年級語文《一對蟈蟈吹牛皮》教學反思
    《一對蟈蟈吹牛皮》是長春版二年級上冊《幽默》中的第一課。在前一個版塊之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內(nèi)容上學生一讀就懂,而且會覺得十分的有趣。事實也正是如此。但本課的識字量相對來說很大,雖然文章很短小,卻承載著12個生字的識記任務,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把識字與理解文章內(nèi)容緊緊結(jié)合在一起,采用隨文識字,這樣不僅僅節(jié)省時了時間,同時生字的反復出現(xiàn),也加深了孩子們對生字的印象,從而達到了課堂的高效。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表現(xiàn)在下面三點上。
    1、本節(jié)課以圖片導入,深深的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好的老師,因此,這節(jié)課是在孩子們極大的熱情下完成的。
    2、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幽默故事的愉悅,并且,從中受到教育。課堂上,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個人讀、齊讀、師生合作讀、引讀、表演讀等各種不同形式的讀,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3、在學文過程中巧妙的滲透識字方法,并讓學生在學文中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學習“驢”字,我們班的劉東旭同學就用了這樣一個字謎“馬有了戶口就是驢”。另外,本課有五個形聲字,可以采用形聲字造字方法來識記。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使學生明白了做人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藝術(shù)永遠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對于本課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有以下幾點不足。
    1、課堂上出現(xiàn)了個別同學不注意傾聽別人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可能是這幾個同學一直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中,因此,有時只顧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沒有注意傾聽別人的回答,這個不足原因也在我,是我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
    2、也許是課上的太順利了,我竟然沒有給孩子們提問題的機會,這是大的缺點,反思一下,好象都是我在問,學生們馬上就回答了。問題是好的老師,沒有疑問,怎么會有所思呢?以后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要多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提問題的空間。
    短短的四十分鐘課堂,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和孩子們共同走進了語文的學習中,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相信,會給我的學生們打下一個堅實的語文底子,留下一段美好的語文學習經(jīng)歷,以至于培養(yǎng)能夠影響他們一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小學二年級語文《一對蟈蟈吹牛皮》教學反思
    《一對蟈蟈吹牛皮》是吉林省編三冊第三版塊《幽默》中的第一課。在前一個版塊之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內(nèi)容上學生一讀就懂,而且會覺得十分的有趣。
    事實也正是如此。課題一揭開,學生頓時大笑起來,這一定是在預習中他們就發(fā)現(xiàn)了課文的樂趣。我請一個學生讀過課題之后,就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什么問題。提問并沒如我想象那樣順利的進行。學生們沒有問
    一、不能按教師的預設提問。
    在標題的提問中,我原以為,一定會有“蟈蟈是什么動物”的提問。因為蟈蟈這種昆蟲,似乎是遠離學生的生活,問了半天也沒有人提問。我有些為學生不會提問而生氣??墒呛髞碜寣W生們比畫蟈蟈有多大的時候,才明白,學生們即使沒在野外見過蟈蟈,但大多數(shù)也在籠子里見過,他們原來是知道什么叫蟈蟈的,這本不是“疑”,又何來“問”呢?看來我小看了他們!
    二、不會提問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在提問的過程中,的確出現(xiàn)了學生不會提問的現(xiàn)象。如“什么叫吹牛皮”這一點學生們確實沒有想到。我想該怎樣提問,的確是我們教給學生們的。有的可能只是停留在學生理解的表面,所以他們想得不夠深入。
    三、學生的傾聽還有待提高。
    “蟈蟈到底怎樣吹牛皮的?”是學生一直在問的問題,不光一個人問,連續(xù)三個都在問這個問題,能看出學生的傾聽的能力不能夠令人滿意。除了有個別人用不同的問,問一個問題外,其他的都是傾聽的問題。我想教給學生傾聽的習慣,讓學生在傾聽中辨別發(fā)言的質(zhì)量和內(nèi)容,是我應該緊要教給學生的。
    這節(jié)課,我還有一些注意,如原來在課題上的理解設計得十分的煩瑣,后來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都進行了調(diào)整。為了文章的整體性,本文沒有進行拆分學習,而是整體讀,輸入記憶字型。再整體記憶字型等,效果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