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物質(zhì)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zhì)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zhì)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wěn)狀態(tài),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xiàn)象鑒別。
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泳。
2.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1、易燃易爆試劑應單獨保存,防置在遠離電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積著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燙傷用藥棉浸75%-95%的酒精輕涂傷處;眼睛的化學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水清洗,邊洗邊眨眼睛。濃硫酸沾在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堿沾皮膚,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產(chǎn)生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體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過濾是把難溶固體和水分離的方法;蒸發(fā)是把易揮發(fā)液體分離出來,一般都是為了濃縮結(jié)晶溶質(zhì)。
6、粗鹽含雜質(zhì)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離提純方法是“鋇碳先,堿隨便,接過濾,后鹽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檢驗法是先加鹽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證明含有SO42-。
8、Cl-檢驗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證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銀等沉淀的生成。
9、蒸餾是分離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見主要儀器是蒸餾燒瓶和冷凝器。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種物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從溶解度小的溶劑中轉(zhuǎn)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劑中的過程。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進行,后者操作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11、常見的有機萃取劑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層,分別在下層和上層。
3.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化學反應的限度
⑴化學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反應的限度: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化學反應所進行的程度,就叫做該化學反應的限度。
⑵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沒有停止。
③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變:當條件變化時,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發(fā)生變化,反應限度也發(fā)生變化。
⑶外界條件對反應限度的影響
①外界條件改變,V正>V逆,化學反應限度向著正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提高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
②外界條件改變,V逆>V正,化學反應限度向著逆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降低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
4.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jié)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jié)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huán)帶狀或?qū)訝畹氖乾旇?。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wěn)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5.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一、物質(zhì)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①氧氣的濃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xiàn)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③氧氣的濃度不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
④物質(zhì)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二、影響物質(zhì)溶解的因素:
①攪拌或振蕩。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物質(zhì)溶解的速度。
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zhì)溶解的速度。
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shù)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依次遞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電子層數(shù)依次遞增。
1.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物質(zhì)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zhì)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zhì)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wěn)狀態(tài),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xiàn)象鑒別。
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泳。
2.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1、易燃易爆試劑應單獨保存,防置在遠離電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積著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燙傷用藥棉浸75%-95%的酒精輕涂傷處;眼睛的化學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水清洗,邊洗邊眨眼睛。濃硫酸沾在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堿沾皮膚,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產(chǎn)生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體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過濾是把難溶固體和水分離的方法;蒸發(fā)是把易揮發(fā)液體分離出來,一般都是為了濃縮結(jié)晶溶質(zhì)。
6、粗鹽含雜質(zhì)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離提純方法是“鋇碳先,堿隨便,接過濾,后鹽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檢驗法是先加鹽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證明含有SO42-。
8、Cl-檢驗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證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銀等沉淀的生成。
9、蒸餾是分離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見主要儀器是蒸餾燒瓶和冷凝器。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種物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從溶解度小的溶劑中轉(zhuǎn)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劑中的過程。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進行,后者操作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11、常見的有機萃取劑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層,分別在下層和上層。
3.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化學反應的限度
⑴化學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反應的限度: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化學反應所進行的程度,就叫做該化學反應的限度。
⑵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沒有停止。
③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變:當條件變化時,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發(fā)生變化,反應限度也發(fā)生變化。
⑶外界條件對反應限度的影響
①外界條件改變,V正>V逆,化學反應限度向著正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提高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
②外界條件改變,V逆>V正,化學反應限度向著逆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降低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
4.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jié)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jié)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huán)帶狀或?qū)訝畹氖乾旇?。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wěn)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5.高一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一、物質(zhì)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①氧氣的濃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xiàn)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③氧氣的濃度不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
④物質(zhì)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二、影響物質(zhì)溶解的因素:
①攪拌或振蕩。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物質(zhì)溶解的速度。
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zhì)溶解的速度。
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shù)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依次遞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電子層數(shù)依次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