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航天五院五〇八所暑期實習崗位招聘公告已發(fā)布。為多渠道引進人才,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經研究決定,擬面向各大院校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因工作需要,現將招聘信息發(fā)布如下:

職位描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八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是我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設計、生產、試驗于一體,以郭永懷院士、楊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林華寶院士、楊秉新院士、范本堯院士和姜會林院士為杰出代表的歷代航天人,致力于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火工裝置技術、空間激光探測技術、航空光學遙感技術、復合材料結構成型技術六大專業(yè)的探索與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三項,重要科技成果近400項。研究所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并獲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稱號。研究所具有航空宇航科學與設計博士學科點,航空宇航科學與設計、光學工程和儀器科學與技術碩士學科點,有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70余人,研究所是我國從事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yè)研究單位,先后成功完成了飛行器數據艙、返回式衛(wèi)星、神舟系列飛船等數十種型號回收系統的研制,回收成功率100%。研究所回收著陸技術還應用于武器整體回收、無人機回收等領域,新開拓了空間充氣結構、地外天體著陸試驗等等新興領域;研究所是我國空間光學遙感載荷的主要承制單位,自主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近百臺(套)業(yè)務運行光學遙感器,超過我國所有在軌運行空間光學遙感器的80%,成功率100%,分別裝備于返回式衛(wèi)星、遙感衛(wèi)星、資源衛(wèi)星、環(huán)境減災衛(wèi)星等應用衛(wèi)星上,性能全部達到或優(yōu)于技術要求,所獲取的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料廣泛應用于國士普查、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各個領域:研究所是我國航天器火工裝置、航天器復合材料結構件的重要研制單位,研制的各類航天器復合材料結構件和火工裝置產品廣泛應用于我國各類航天器的武器裝備;
研究所是空間激光雷達、激光測距等裝備的總體研制單位,全面突破了空問激光探測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所是國內航空光學遙感載荷的主要研制單位之一,研制的產品覆蓋多種相機系列,滿足我國航空遙感高空間分辨率、大幅寬、全天時等要求。展望未來,研究所的技術與產品將廣泛應用于航天測繪、國土普查、資源開發(fā)利用、環(huán)境監(jiān)測保護等各個領域,向著“讓我們更精細地感知宇宙,讓我們更自由地往返家園”的美好愿景,在更高的領域、更廣的空間,為實現航天事業(yè)的新輝煌而不懈探索。
需求專業(yè):
中國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航天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電子科技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和通信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圖像處理、視覺測量與影響遙感、飛行器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單位簡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八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是我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設計、生產、試驗于一體,以郭永懷院士、楊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林華寶院士、楊秉新院士、范本堯院士和姜會林院士為杰出代表的歷代航天人,致力于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火工裝置技術、空間激光探測技術、航空光學遙感技術、復合材料結構成型技術六大專業(yè)的探索與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三項,重要科技成果近400項。研究所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并獲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稱號。研究所始終將人力資源作為核心資源,堅持“尊賢集智、育才勵人”的人才理念,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研究所擁有包括正高級科研人員,副高級科研人員在內的職工1800余人。
研究所是我國從事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yè)研究單位,先后成功完成了飛行器數據艙、返回式衛(wèi)星、神舟系列飛船等數十種型號回收系統的研制,回收成功率100%。研究所回收著陸技術還應用于武器整體回收、無人機回收等領域,新開拓了空間充氣結構、地外天體著陸試驗等新興領域;
研究所是我國空間光學遙感載荷的主要承制單位之一,自主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近百臺(套)業(yè)務運行光學遙感器,超過我國所有在軌運行空間光學遙感器的80%,成功率100%,分別裝備于返回式衛(wèi)星、遙感衛(wèi)星、資源衛(wèi)星、環(huán)境減災衛(wèi)星等應用衛(wèi)星上,性能全部達到或優(yōu)于技術要求,所獲取的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料廣泛應用于國土普查、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各個領域;
展望未來,研究所向著“讓我們更精細地感知宇宙,讓我們更自由地往返家園”的美好愿景出發(fā),在更高的領域、更廣的空間,為實現航天事業(yè)的新輝煌而不懈探索。
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1068113696
招聘郵箱:recruit508@126.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友誼路104號

職位描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八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是我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設計、生產、試驗于一體,以郭永懷院士、楊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林華寶院士、楊秉新院士、范本堯院士和姜會林院士為杰出代表的歷代航天人,致力于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火工裝置技術、空間激光探測技術、航空光學遙感技術、復合材料結構成型技術六大專業(yè)的探索與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三項,重要科技成果近400項。研究所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并獲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稱號。研究所具有航空宇航科學與設計博士學科點,航空宇航科學與設計、光學工程和儀器科學與技術碩士學科點,有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70余人,研究所是我國從事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yè)研究單位,先后成功完成了飛行器數據艙、返回式衛(wèi)星、神舟系列飛船等數十種型號回收系統的研制,回收成功率100%。研究所回收著陸技術還應用于武器整體回收、無人機回收等領域,新開拓了空間充氣結構、地外天體著陸試驗等等新興領域;研究所是我國空間光學遙感載荷的主要承制單位,自主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近百臺(套)業(yè)務運行光學遙感器,超過我國所有在軌運行空間光學遙感器的80%,成功率100%,分別裝備于返回式衛(wèi)星、遙感衛(wèi)星、資源衛(wèi)星、環(huán)境減災衛(wèi)星等應用衛(wèi)星上,性能全部達到或優(yōu)于技術要求,所獲取的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料廣泛應用于國士普查、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各個領域:研究所是我國航天器火工裝置、航天器復合材料結構件的重要研制單位,研制的各類航天器復合材料結構件和火工裝置產品廣泛應用于我國各類航天器的武器裝備;
研究所是空間激光雷達、激光測距等裝備的總體研制單位,全面突破了空問激光探測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所是國內航空光學遙感載荷的主要研制單位之一,研制的產品覆蓋多種相機系列,滿足我國航空遙感高空間分辨率、大幅寬、全天時等要求。展望未來,研究所的技術與產品將廣泛應用于航天測繪、國土普查、資源開發(fā)利用、環(huán)境監(jiān)測保護等各個領域,向著“讓我們更精細地感知宇宙,讓我們更自由地往返家園”的美好愿景,在更高的領域、更廣的空間,為實現航天事業(yè)的新輝煌而不懈探索。
需求專業(yè):
中國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航天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電子科技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和通信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圖像處理、視覺測量與影響遙感、飛行器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單位簡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八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是我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設計、生產、試驗于一體,以郭永懷院士、楊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林華寶院士、楊秉新院士、范本堯院士和姜會林院士為杰出代表的歷代航天人,致力于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火工裝置技術、空間激光探測技術、航空光學遙感技術、復合材料結構成型技術六大專業(yè)的探索與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三項,重要科技成果近400項。研究所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并獲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稱號。研究所始終將人力資源作為核心資源,堅持“尊賢集智、育才勵人”的人才理念,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研究所擁有包括正高級科研人員,副高級科研人員在內的職工1800余人。
研究所是我國從事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yè)研究單位,先后成功完成了飛行器數據艙、返回式衛(wèi)星、神舟系列飛船等數十種型號回收系統的研制,回收成功率100%。研究所回收著陸技術還應用于武器整體回收、無人機回收等領域,新開拓了空間充氣結構、地外天體著陸試驗等新興領域;
研究所是我國空間光學遙感載荷的主要承制單位之一,自主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近百臺(套)業(yè)務運行光學遙感器,超過我國所有在軌運行空間光學遙感器的80%,成功率100%,分別裝備于返回式衛(wèi)星、遙感衛(wèi)星、資源衛(wèi)星、環(huán)境減災衛(wèi)星等應用衛(wèi)星上,性能全部達到或優(yōu)于技術要求,所獲取的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料廣泛應用于國土普查、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各個領域;
展望未來,研究所向著“讓我們更精細地感知宇宙,讓我們更自由地往返家園”的美好愿景出發(fā),在更高的領域、更廣的空間,為實現航天事業(yè)的新輝煌而不懈探索。
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1068113696
招聘郵箱:recruit508@126.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友誼路1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