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yōu)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yīng)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高一頻道為正在努力學習的你整理了《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1.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古今異義: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3.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5.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6.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3.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一詞多義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舍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并列,并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表原因,……的原因)
4.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通假字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天賦,資質(zhì)。)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同“憑”。)
8、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jié),盤繞。)
9、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10、自余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5.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2、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4、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5、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6、既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以……為疆界。)
7、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8、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13、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遲: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遲,即認為遲。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詞活用為動詞。出行前舉行祭路神的儀式。
16、使使以聞大王使1:動詞,派遣,使2:名詞,使者。
17、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動用法,以……為怪。
19、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使:名詞,使命。
21、沛公軍霸上。(名詞用如動詞,駐軍,動詞)
22、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名詞用如動詞,為王、稱王,動詞)
23、吾得兄事之。(名詞用如動詞,做事、侍奉,動詞)
24、籍吏民。(名詞用如動詞,登記,動詞)
25、范增數(shù)目項王。(名詞用如動詞,使眼色,動詞)
26、刑人如恐不勝。(名詞用如動詞,施加肉刑,動詞)
27、道芷陽。(名詞用如動詞,取道,動詞)
28、素善留侯張良。(形容詞用如動詞,友善、交好,動詞)
29、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30、項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3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跟從,意即帶領(lǐng),使動)
32、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使之止,制止,使動)
33、樊噲側(cè)其盾以撞(使……斜側(cè)著,使動)
3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詞作狀語,用對侍兄長的禮節(jié))
35、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詞作狀語,像鳥用翅膀)
36、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37、頭發(fā)上指。(名詞作狀語,向上)
1.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古今異義: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3.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5.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6.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3.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一詞多義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舍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并列,并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表原因,……的原因)
4.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通假字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天賦,資質(zhì)。)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同“憑”。)
8、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jié),盤繞。)
9、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10、自余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5.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2、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4、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5、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6、既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以……為疆界。)
7、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8、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13、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遲: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遲,即認為遲。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詞活用為動詞。出行前舉行祭路神的儀式。
16、使使以聞大王使1:動詞,派遣,使2:名詞,使者。
17、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動用法,以……為怪。
19、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使:名詞,使命。
21、沛公軍霸上。(名詞用如動詞,駐軍,動詞)
22、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名詞用如動詞,為王、稱王,動詞)
23、吾得兄事之。(名詞用如動詞,做事、侍奉,動詞)
24、籍吏民。(名詞用如動詞,登記,動詞)
25、范增數(shù)目項王。(名詞用如動詞,使眼色,動詞)
26、刑人如恐不勝。(名詞用如動詞,施加肉刑,動詞)
27、道芷陽。(名詞用如動詞,取道,動詞)
28、素善留侯張良。(形容詞用如動詞,友善、交好,動詞)
29、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30、項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3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跟從,意即帶領(lǐng),使動)
32、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使之止,制止,使動)
33、樊噲側(cè)其盾以撞(使……斜側(cè)著,使動)
3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詞作狀語,用對侍兄長的禮節(jié))
35、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詞作狀語,像鳥用翅膀)
36、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37、頭發(fā)上指。(名詞作狀語,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