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5篇)

字號:

課件設(shè)計和運用,一定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shè)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
    大班科學活動:
    紙的力量大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紙的力量,體驗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的樂趣。
    2、能對問題做出假設(shè),并通過“紙能支撐物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明白只有嘗試才能有新發(fā)現(xiàn)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廢舊的A4紙、同樣大小的書本、廢報紙做的高蹺。
    2、記錄紙、筆若干,磁條。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張,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輔助材料,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張站起來?
    (2)幼兒操作,自由探索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小結(jié):原來,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讓紙張站起來。
    2、挑戰(zhàn)行動1:分組嘗試用紙支撐書本。
    教師出示紙和書本,提出問題:用一張站起來的紙支撐書本,你覺得有可能嗎?
    (1)自由猜測,教師記錄猜測結(jié)果。
    (2)分組參與實驗并交流發(fā)現(xiàn)。
    提問:你的挑戰(zhàn)成功了嗎?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結(jié):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撐起書,但是先要讓紙自己能站穩(wěn),再小心地輕放書本。
    3、挑戰(zhàn)行動2:分組嘗試用一張紙支撐更多的書本。
    (1)操作嘗試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讓這張薄薄的廢紙支撐起更多的書本嗎?
    (2)分組參與挑戰(zhàn)活動,并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小結(jié):卷起來的方法放的書本多。
    4、看廢報紙做的高蹺,知道紙的支撐力還可以服務(wù)生活。
    2.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動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動物的基本概念。
    2、發(fā)展幼兒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游戲磁帶;2、各種動物卡片、掛飾若干;3、動物的家背景圖。
    三、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以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獅王辛巴引出課題,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2、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根據(jù)動物的特征嘗試分類:
    ①師: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會怎樣給動物分類,幼兒自由討論。②幼兒分組操作圖片,嘗試給動物分類。
    ③各組幼兒相互交流分類的理由,教師引導幼兒比較不同動物的異同。
    3、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總結(jié)概括不同動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兒操作動物圖片,進行分類調(diào)整。
    5、引導幼兒根據(jù)已往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與動物有關(guān)的知識,并激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①師:除了這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屬于哪一類?
    ②師: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腵朋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
    6、游戲:動物找家:
    玩法:設(shè)置游戲場景。
    第一遍游戲:一名幼兒扮演獵人,其他幼兒掛胸飾扮演各種動物,音樂響起,幼兒隨著音樂做相應(yīng)動物的模仿動作,獵人來時,"動物"趕緊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戲:幼兒互換胸飾,增設(shè)難以歸類的動物,增加游戲難度,讓幼兒來進行猜測與比賽。
    7、知識擴展觀看《動物世界》多媒體課件,豐富幼兒有關(guān)動物的知識,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奧秘的欲 望。
    8、結(jié)束活動:
    教師小結(jié),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
    一、設(shè)計意圖:
    根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幼兒園的種植園里,在和媽媽奶奶逛菜場時,在幫媽媽奶奶撿菜時,都能看到各種蔬菜的根,但是,這個“看見”,是孩子的無意注意,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將孩子的無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也激發(fā)了孩子探索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們將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學中,從幼兒的第探索到他們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從他們的自我結(jié)合分組、組長的選出、工作的分工、回答問題的人選等等,教師都只是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充分自由發(fā)揮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根的不同形態(tài),知道植物的根生長在土里。
    2、在活動中能大膽表述,體驗探索不同植物根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樹根、黑板、籃筐。
    2、園內(nèi)種植園
    3、幼兒問卷《列舉三種根的樣子》(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
    四、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樹根,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們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師小結(jié):原來,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探索
    1、幼兒動手找青菜的根
    (1)今天,我們來到了種植園,那你們知道我們的種植園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們真棒,那我要考考你們:請你們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請你動手拔一拔,看誰的動作快。
    2、集合,提問: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在哪里?你從哪里找到青菜的根?
    3、小結(jié):原來根喜歡住在泥土里。
    (三)、第二次探索
    1、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長得什么樣子。
    2、小結(jié):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邊有許多小毛毛。
    3、我們的種植園里有那么多植物,是不是每種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長的一樣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發(fā)現(xiàn)根的秘密呢?
    4、接下來給你們一個任務(wù):請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菜園里其他植物的根。要求:(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選好組長到老師這里拿筐。(2)每種植物只能拔一顆,并且拔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出示記錄紙)(3)聽到鈴鼓聲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兒分組介紹自己的記錄(從幼兒記錄的方法、形式上進行點評)
    6、幼兒觀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問:你們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們的根分別是怎樣的?(每組一個代表發(fā)言回答,其他組員補充)
    7、根據(jù)幼兒觀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征進行分類。
    小結(jié):我們今天都發(fā)現(xiàn)了根的秘密,想菠菜、青菜這樣直直的根,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爺爺?shù)暮?,叫須根系。像蘿卜這樣的根粗粗大大的,叫變 態(tài)跟。
    (四)、結(jié)束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根的秘密,那你們知道根有什么用途嗎?回家查查資料,我們下次再討論。
    五、活動結(jié)束:
    教師總結(jié)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
    一、教學目標:
    1、幼兒認識芋艿,了解芋艿。
    2、培養(yǎng)幼兒勞動的能力,學習刮芋艿的技能。
    3、幼兒體驗勞動的艱辛,享受勞動的成果。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了解芋艿
    2、難點:體驗勞動的艱辛
    三、教學準備:
    實物芋艿芋艿生活過程的圖片刮芋艿的工具小布袋一只
    四、流程:
    激起興趣、觀察芋艿、認識芋艿、參加勞動、享受勞動成果。
    五、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布袋(引起幼兒的興趣),請幼兒猜一猜小布袋里有什么?
    1、請個別幼兒猜或者上來摸一摸小布袋了到底是什么東西。
    2、把布袋里的芋艿倒入小籃子里,讓幼兒明白小布袋里的東西原來是芋艿。
    (二)告訴幼兒芋艿的名字,yu(第四聲)nai(第三聲)(觀察芋艿)
    a、老師:今天芋艿說要和我們做朋友,小朋友高興不高興。請幼兒到后面的桌子上觀察芋艿,教師提醒幼兒摸摸、搓搓、抱抱、看看芋艿。
    b、組織幼兒坐到前面的小椅子上。
    (三)認識芋艿
    1、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與芋艿做了好朋友是不是?現(xiàn)在老師要問問你們了:
    a、你們看見的芋艿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一個芋艿)象什么呀?
    b、芋艿是什么顏色的?(深咖啡色的)肉是什么顏色的?
    c、摸上去的感覺怎么樣?(毛毛糙糙的)
    d、毛毛糙糙的是芋艿的什么?
    芋艿的皮是怎么刮下來的?需要什么工具?(分別出示幼兒所講的工具)老師可以出示幼兒想不到的硬幣、調(diào)匙等(碎碗片、瓶蓋子)
    2、小朋友知道芋艿是怎么長出來的嗎?老師講一個“芋艿的”給你們聽好嗎?老師講述,并根據(jù)情節(jié)分別出示圖片。(芋艿生長過程的圖片)
    3、芋艿的用途,作用
    老師:農(nóng)民伯伯為什么要種芋艿?
    讓幼兒了解,芋艿除了吃以外還可以做玩具,葉柄當飼料。(分別出示芋艿做的玩具)
    (四)幼兒參加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
    1、老師:今天,廚房里的阿姨買了許多芋艿,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刮一下皮,你們愿意嗎?
    2、幼兒參加刮芋艿勞動,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衛(wèi)生。
    3、請個別幼兒把刮好的芋艿送到廚房
    4、幼兒討論勞動的感受,累不累,小手癢不癢。
    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平時多幫父母參加勞動,不隨便消費飯菜等。
    (五)享受勞動成果
    讓幼兒品嘗煮芋艿
    (六)延伸部分
    教幼兒做芋艿玩具。
    5.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課件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探索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
    2、交流探索結(jié)果,增強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如:盒子、瓶、筆、紙、直尺、羽毛、書、水彩筆、積木、牙簽、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剪刀、皮筋等。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來說說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BR>    2、實際操作,區(qū)分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
    3、提問:為什么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東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站住的物體站起來。
    1、提問: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能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2、幼兒嘗試操作。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
    (三)、在沒有輔助物的幫助下,嘗試讓紙站起來。
    1、要使紙站起來有多少種辦法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辦法使紙站住。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偨Y(jié):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許多好辦法讓不能站的物體站起來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物體也想站起來的,讓我們一起去校園里找一找,想個辦法幫幫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