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下面是分享的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大全【6篇】。歡迎閱讀參考!
1.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為人正直,少年時便以孝順而聞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時,包公中了進(jìn)士,當(dāng)時28歲。包公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但是他的父母因?yàn)槟昀隙嗖?,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在身邊,那么這個兒子不能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著兒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種情況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yàn)檫@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辭去官職照料父母。由于父母不愿跟隨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們的稱頌。
幾年后,他的父母相繼離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動辭去官職,照顧父母,說明他不是那種貪戀官 場的人,更體現(xiàn)出他是個孝順的人,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懂得回報,這一點(diǎn),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
2.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xì)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wù)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zé)岜蛔雍?,再扶父親上 床睡下。
不像此刻,能夠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我的身體。
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jì),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xué)上有所成就,之后他當(dāng)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3.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彩衣養(yǎng)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yǎng)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xiàn)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歡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yǎng)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yuǎn),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甭牭娜烁械剿媸莻€孝子。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xué)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fēng)不斷吹。
4.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dú)生女兒,名叫沈云英。自小聰明好學(xué),跟父親學(xué)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zhàn)場上,當(dāng)時沈云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zhàn)。期望全體軍民保衛(wèi)家鄉(xiāng)?!贝蠹疑钍芨袆樱l(fā)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云英找到父親的尸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并任命沈云英為游擊將軍,繼續(xù)守衛(wèi)道州府。之后人們?yōu)樗艘蛔倚㈦p全的紀(jì)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5.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清豐規(guī)矩
唐大歷九年,清豐縣城東關(guān)有個老員外朱青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飯時,發(fā)現(xiàn)外甥朱三不懂禮數(shù),飯沒熟就下手捏了個雞腿啃起來,到吃飯時更是毫無規(guī)矩,不等老舅和母親坐下,就大吃起來。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頭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問老舅咋回事,員外反問:“清豐的縣名是咋來的呀?”外甥說:“是因有個叫張清豐的孝子”。又問:“張清豐這個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說:“頭一爐燒餅不賣,留給父母吃。”員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鍋尖留給老母親,算個什么人!怪舅打你嗎?”外甥連連磕頭:“以后跟張清豐學(xué)著,把鍋尖留給老娘,和清豐一樣做個孝順兒”。
在清豐,直到此刻,吃飯時都要給老人先盛。這就是清豐規(guī)矩。
6.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從前在一個城市里面,住著一位富人。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愛練武,不懂文;二兒子懂文,不懂武;三兒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順。
一天,父親病故與世長辭了,三個兒子悲痛萬分。這時大兒子邊哭邊說:“父親都死了,哭也沒用,俺看,先分財產(chǎn)吧!”“好!”“武器就歸俺,你們又拿不動?!贝髢鹤舆吿粑淦鬟呎f。二兒子咂咂嘴說:“我是學(xué)會計的會花錢,所以珠寶就給我吧”大兒子和二兒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書被三兒子拿走。三兒子想了想,說:“父親死了,母親還活著,但母親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兒子撓撓頭,說:“讓母親在三個兒子家各住一個月,習(xí)慣了那個,就住哪個!”“好!”
第一個月,母親來到大兒子家,大兒子讓母親扎馬步,挑水,大兒子在廚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廳給母親吃硬餅,母親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兒子家了
二兒子是個文人,但很狡詐,只給母親喝比水還稀的粥,母親想吃肉,二兒子說:“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餅還硬您吃不動?!蹦赣H不敢有怨言,離開了二兒子家!
母親來到三兒子家,三兒子看到母親比以前消瘦了許多,立刻給母親做了個性多的好吃的讓母親吃!從此,三兒子獨(dú)自承擔(dān)起了照顧母親的任務(wù),不僅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還天天陪母親聊天,給他講書里的故事。母親在三兒子家里生活的越來越開心,身體也越來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兒子。但三兒子應(yīng)對別人的贊揚(yáng),只是笑笑,說:“母親把我們養(yǎng)大,此刻我所做的不及母親養(yǎng)育我們的十分之一,沒什么可夸的!”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的耳朵里,他們派眾神去迎接母親和三兒子,把母親授為吃苦耐勞佛,把三兒子授為孝順神!從此三兒子孝順母親的美德就在人間流傳開來。
1.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為人正直,少年時便以孝順而聞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時,包公中了進(jìn)士,當(dāng)時28歲。包公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但是他的父母因?yàn)槟昀隙嗖?,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在身邊,那么這個兒子不能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著兒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種情況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yàn)檫@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辭去官職照料父母。由于父母不愿跟隨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們的稱頌。
幾年后,他的父母相繼離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動辭去官職,照顧父母,說明他不是那種貪戀官 場的人,更體現(xiàn)出他是個孝順的人,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懂得回報,這一點(diǎn),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
2.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xì)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wù)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zé)岜蛔雍?,再扶父親上 床睡下。
不像此刻,能夠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我的身體。
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jì),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xué)上有所成就,之后他當(dāng)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3.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彩衣養(yǎng)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yǎng)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xiàn)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歡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yǎng)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yuǎn),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甭牭娜烁械剿媸莻€孝子。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xué)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fēng)不斷吹。
4.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dú)生女兒,名叫沈云英。自小聰明好學(xué),跟父親學(xué)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zhàn)場上,當(dāng)時沈云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zhàn)。期望全體軍民保衛(wèi)家鄉(xiāng)?!贝蠹疑钍芨袆樱l(fā)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云英找到父親的尸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并任命沈云英為游擊將軍,繼續(xù)守衛(wèi)道州府。之后人們?yōu)樗艘蛔倚㈦p全的紀(jì)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5.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清豐規(guī)矩
唐大歷九年,清豐縣城東關(guān)有個老員外朱青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飯時,發(fā)現(xiàn)外甥朱三不懂禮數(shù),飯沒熟就下手捏了個雞腿啃起來,到吃飯時更是毫無規(guī)矩,不等老舅和母親坐下,就大吃起來。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頭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問老舅咋回事,員外反問:“清豐的縣名是咋來的呀?”外甥說:“是因有個叫張清豐的孝子”。又問:“張清豐這個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說:“頭一爐燒餅不賣,留給父母吃。”員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鍋尖留給老母親,算個什么人!怪舅打你嗎?”外甥連連磕頭:“以后跟張清豐學(xué)著,把鍋尖留給老娘,和清豐一樣做個孝順兒”。
在清豐,直到此刻,吃飯時都要給老人先盛。這就是清豐規(guī)矩。
6.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精選
從前在一個城市里面,住著一位富人。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愛練武,不懂文;二兒子懂文,不懂武;三兒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順。
一天,父親病故與世長辭了,三個兒子悲痛萬分。這時大兒子邊哭邊說:“父親都死了,哭也沒用,俺看,先分財產(chǎn)吧!”“好!”“武器就歸俺,你們又拿不動?!贝髢鹤舆吿粑淦鬟呎f。二兒子咂咂嘴說:“我是學(xué)會計的會花錢,所以珠寶就給我吧”大兒子和二兒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書被三兒子拿走。三兒子想了想,說:“父親死了,母親還活著,但母親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兒子撓撓頭,說:“讓母親在三個兒子家各住一個月,習(xí)慣了那個,就住哪個!”“好!”
第一個月,母親來到大兒子家,大兒子讓母親扎馬步,挑水,大兒子在廚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廳給母親吃硬餅,母親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兒子家了
二兒子是個文人,但很狡詐,只給母親喝比水還稀的粥,母親想吃肉,二兒子說:“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餅還硬您吃不動?!蹦赣H不敢有怨言,離開了二兒子家!
母親來到三兒子家,三兒子看到母親比以前消瘦了許多,立刻給母親做了個性多的好吃的讓母親吃!從此,三兒子獨(dú)自承擔(dān)起了照顧母親的任務(wù),不僅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還天天陪母親聊天,給他講書里的故事。母親在三兒子家里生活的越來越開心,身體也越來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兒子。但三兒子應(yīng)對別人的贊揚(yáng),只是笑笑,說:“母親把我們養(yǎng)大,此刻我所做的不及母親養(yǎng)育我們的十分之一,沒什么可夸的!”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的耳朵里,他們派眾神去迎接母親和三兒子,把母親授為吃苦耐勞佛,把三兒子授為孝順神!從此三兒子孝順母親的美德就在人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