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臘八節(jié)的由來及故事介紹

字號:

臘八節(jié),在我國歷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了,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下面是分享的關于臘八節(jié)的由來及故事介紹。歡迎閱讀參考!
    1.關于臘八節(jié)的由來及故事介紹
    由來
    臘八節(jié),節(jié)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jié)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fā)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弊詮姆鸾虃魅胫袊?,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jié)日,后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jié)日。
    相關
    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節(jié)期在臘月,具體日期并不固定,該臘祭習俗被后人視作“臘八節(jié)”的來源之一。據西漢戴圣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睗h應劭《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改為臘。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習俗,祈求豐收和吉祥。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還有一種說法,即“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币颉芭D”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臘祭的對象,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土地)”。不過在這天并不喝臘八粥。
    2.臘八節(jié)的故事傳說
    傳說一
    傳說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
    臘八節(jié)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于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三
    傳說臘八節(jié)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jié)儉,省下一筆大家業(yè),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yè),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yōu)榱艘源私逃柧婧笕硕嘌氐摹?BR>    3.臘八節(jié)的習俗與風俗習慣
    1、喝臘八粥
    煮臘八粥、喝臘八粥是最主要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也叫“福壽粥”,是以很多種瓜果、豆、米等五谷雜糧煮成。各地區(qū)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咸之分。部分地區(qū)還有用臘八粥祭祀的習俗;佛教用臘八粥供佛;部分寺廟還會煮臘八粥分給信徒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qū)很隆重。
    3、吃冰
    據說這天的冰吃了以后可以在一年里都不會肚子疼。前一天,人們就用鋼盆舀水等結成冰,等到臘八節(jié)就把冰敲成碎塊。
    4、泡制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qū)還有在這天泡制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曬干可留日后吃。
    6、吃臘八面
    陜西地區(qū)不產大米,所用沒有臘八粥,而是吃喇叭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
    4.有關臘八節(jié)的文化
    1、養(yǎng)生文化
    華夏飲食文化中有秋冬進補的風俗,秋冬季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很多都與養(yǎng)生和滋補有關。中國人認為,粥是第一養(yǎng)人之物,以粥養(yǎng)生已經成為民族的重要飲食傳統(tǒng)。臘八節(jié)正值數九寒冬,食粥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節(jié)日飲食方式。臘八粥的由來傳說眾多,但老百姓是最實際的,不管哪種傳說,都不過是給人們一個以粥滋補養(yǎng)生的理由罷了。歲著文化的變遷,傳說淡去了,但粥還是同樣滾燙香甜。這其中折射出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就是華夏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是始終不渝的。臘八節(jié)的復興,或者說,這種節(jié)日文化記憶的喚起,將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重營養(yǎng)、重健康、以食養(yǎng)生、強健身體,這是臘八節(jié)很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健康生活精神。
    2、節(jié)儉文化
    臘八節(jié)成為一個“節(jié)儉日”,這是一種很好的節(jié)日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議,將臘八設為節(jié)儉日。首先,臘八節(jié)的所有傳說,都反映一個問題,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關鍵時刻,能夠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見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的重要;其次,從做臘八粥習俗本身,也是讓人節(jié)儉生活,清理倉庫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費一粒糧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節(jié)儉,才能減少人類對資源需求的壓力,保護大自然,繼承我國傳統(tǒng)的生態(tài)保護理念??梢哉f,節(jié)儉是孝敬人類母親地球一個的方式。將臘八設為節(jié)儉日,可使臘八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臘八距春節(jié)不遠,在這個時候強調節(jié)儉,對防止人們春節(jié)期間浪費很有必要。讓人們不要忘記,我國還有生活貧困的'群眾,還有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特別是還有一些遭受災害身處困厄中的人們。
    一碗粥雖“小”,但“小粥”也可以“大作”,提煉出既尊重文化傳統(tǒng)、又體現時代精神的節(jié)日文化要素。
    3、儺文化
    臘八前一日或當日舉行驅儺儀式,這就給儺文化這一華夏多元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契機。利用臘八節(jié)保存和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儺文化,對這一的人類文化遺產的有效存續(xù)是很有益的。全國各地各種形式的儺文化活動種類繁多,伴隨著儺文化的申遺,在臘八節(jié)開展各種儺文化的表演和欣賞活動不失為一種極好的節(jié)日文化活動。
    4、佛教文化
    臘八節(jié)最的傳說,聯(lián)系著佛教這一宗教文化現象。因此,臘八節(jié)也完全可以成為一個佛教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憊的人們可以在節(jié)日食粥之余,借此參觀各種佛教文化場所,感受和體驗佛教文化歷史的久遠和內涵的豐富。
    5.各地臘八粥
    陜西:臘八粥熬好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傳統(tǒng)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qū)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龍江:在哈爾濱,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蒜”的。民間上把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河南: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山東:山東“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