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寓言故事也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分享的中國寓言故事精選(10篇)。歡迎閱讀參考!
1.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楚國有個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時來到吳國干遂這個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鋒利的寶劍,高高興興地回楚國去。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一條大江,便乘船渡江。當(dāng)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游來兩條大蛟,異常兇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jīng)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贝畏窍耄喝绻怀暨@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于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干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兇惡,也只不過是這江中一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干什么?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么可惜的?!闭f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jīng)過一場緊張、激烈的人與惡蚊的爭斗,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蚊,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為著大眾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茍且偷安。
2.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從前,有一個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間打獵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鹿。這只鹿聽到野地里傳來的聲音,突然警覺起來。當(dāng)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準自己的時候,撒腿就朝東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氣餒,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緊緊追趕,并且一邊追趕一邊大聲地喊叫,試圖以此把鹿嚇懵。
正在這時,西面來了一伙追趕豬的人。他們聽到司原氏的喊聲,以為是東面有人在堵截這頭豬,于是就跟著喊叫起來。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邊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趕獵物,于是他放棄了自己追趕的鹿,朝眾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個地方隱蔽起來。那伙人叫著喊著從司原氏隱蔽的地方跑過去了。
過了一會兒,司原氏竟然發(fā)現(xiàn)離自己不遠的地方有一頭渾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獸。他十分興奮,以為自己得到了一頭吉祥的珍貴動物。司原氏撲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帶著這吉祥的野獸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來喂養(yǎng)這頭珍貴的獸。這頭獸也十分親近司原氏。它一見到司原氏便搖頭擺尾,朝司原氏發(fā)出可愛的“哼哼”聲,因此司原氏越發(fā)喜愛它了。
沒過幾天,刮起了狂風(fēng),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這頭白獸身上,將附著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沖刷掉了。司原氏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它原來竟是自己家里丟失的老公豬,而今卻被司原氏當(dāng)作寶貝從外面帶回了家里。
寓意:遇事不動腦筋,司原氏在追豬人的喊叫聲中隨聲附和,放棄了追鹿,結(jié)果一無所獲。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3.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古時候有個叫薛譚的人喜歡唱歌,他唱的歌很好聽。薛譚在學(xué)習(xí)唱歌的時候是拜當(dāng)時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為老師,向秦青學(xué)唱歌。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訴他應(yīng)該怎樣練音,怎樣唱出節(jié)拍,怎樣在唱歌時投入情感等。薛譚學(xué)了一段時間后,他唱的歌好聽多了;但是他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lǐng)全部學(xué)到手便自以為學(xué)會了,可以出師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辭回家。
秦青聽到薛譚不打算繼續(xù)學(xué)習(xí)而要告辭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勸阻他,就在薛譚臨行的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擺設(shè)著酒為他送行。當(dāng)飲完臨別酒后,秦青自己卻向著他的學(xué)生——薛譚打著節(jié)拍,自己唱著送別的歌曲。秦青唱著、唱著,他的歌聲慷慨悲壯,在樹林中縈繞,樹木都仿佛被這抑揚動聽、悲壯激昂的歌聲振動了;那歌聲優(yōu)美動聽、婉轉(zhuǎn)宏亮,在天空回蕩,連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動了,好像佇立在天空靜聽著。
聽到秦青為他送行唱的歌一會兒慷慨悲壯,抑揚動聽;一會兒優(yōu)美宏亮,婉轉(zhuǎn)悠揚。薛譚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xué)完秦青老師的全部技術(shù),自己唱的歌遠不及老師唱的好,內(nèi)心感到非常慚愧。于是薛譚忙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到老師身邊繼續(xù)學(xué)習(xí)深造。從此以后,薛譚一輩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學(xué)無止境。要想真正學(xué)有所成,就不能只滿足于一知半解,否則便不會有任何成就。
4.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古時候有個叫支公的人,非常喜歡仙鶴。他常愛到仙鶴出沒的地方,遠遠地欣賞仙鶴吃東西、散步時的一舉一動,簡直看得入了迷。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鶴長久為伴,那該多好啊!
終于,在支公搬到剡(shan)溪東峁(mao)山居住的時候,一位深知支公愛好的老朋友給他送來了一對仙鶴。支公高興極了,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對待仙鶴,給它們吃上好的食物,細心照料它們的起居,高興的時候,支公還常把仙鶴摟在懷里跟它們說話。仙鶴的活潑可愛也使支公的晚年一點都不寂寞,它們給支公作伴,跳舞給支公看,時間久了,支公和仙鶴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時光飛逝,仙鶴的羽毛很快長齊了,它們天天撲棱著翅膀,想飛到屬于它們的遙遠的地方去。支公實在是舍不得仙鶴離開,猶豫再三,還是用剪刀把仙鶴的翅膀剪短了。
這下子仙鶴真的沒有辦法飛起來了。它們總是先撲打一陣翅膀,然后又回頭看看,接著就沮喪地低下頭,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仙鶴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歡叫起舞了,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生氣,連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對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極了,告訴自己說:“既然仙鶴有直上云霄,去見識更廣闊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強行把它們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觀賞呢?”
支公從此更加精心地飼養(yǎng)兩只仙鶴,讓它們的翅膀很快又長齊了。于是支公就帶著仙鶴來到野外,把它們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對它們說:“仙鶴啊,快飛吧,到遠方去實現(xiàn)你們的理想去吧!”仙鶴拍打著翅膀飛上藍天,鳴叫著在支公頭上盤旋了幾圈,好像在感謝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遙遠的天邊飛去了。
支公雖然舍不得仙鶴,但他理解仙鶴的志向,最終放了仙鶴,這才是真正的愛鶴。同樣道理,真正愛惜有才能的人,就應(yīng)該給他們施展身手的空間,不要把他們規(guī)定在狹隘的小圈子里面。
5.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qūn]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jié)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nóng)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BR> 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guān)系呀?”
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nèi)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我們要向故事里的齊宣王學(xué)習(xí),他能夠虛心的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及時停止錯誤的決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過于沖動,要動腦筋思考。有的時候與其兩敗俱傷,不如握手言和哦。
6.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yǎng)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wù)。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
當(dāng)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fā)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7.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shù)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tài)度:“別說從事道術(shù)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BR> 魯哀公反問莊子:“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鼻f子見魯王認真聽著,接著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xué)?!?BR>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范圍發(fā)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采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于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tài)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nèi)f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xué)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于回答問題。于是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xué)不是靠衣著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zhì)。一種思想、學(xué)說或職業(yè)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fēng)雅,借以謀取私利。
8.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鷸蚌相爭
一只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干死!"
蚌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
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寓意:爭狠斗氣,往往造成兩敗俱傷,誰也沒有好結(jié)果。
9.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太慢,心里很著急。
這天,他干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jié)。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里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誰如果違背規(guī)律蠻干,就必然受到懲罰。
10.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fā)現(xiàn)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guī)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1.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楚國有個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時來到吳國干遂這個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鋒利的寶劍,高高興興地回楚國去。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一條大江,便乘船渡江。當(dāng)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游來兩條大蛟,異常兇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jīng)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贝畏窍耄喝绻怀暨@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于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干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兇惡,也只不過是這江中一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干什么?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么可惜的?!闭f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jīng)過一場緊張、激烈的人與惡蚊的爭斗,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蚊,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為著大眾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茍且偷安。
2.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從前,有一個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間打獵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鹿。這只鹿聽到野地里傳來的聲音,突然警覺起來。當(dāng)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準自己的時候,撒腿就朝東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氣餒,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緊緊追趕,并且一邊追趕一邊大聲地喊叫,試圖以此把鹿嚇懵。
正在這時,西面來了一伙追趕豬的人。他們聽到司原氏的喊聲,以為是東面有人在堵截這頭豬,于是就跟著喊叫起來。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邊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趕獵物,于是他放棄了自己追趕的鹿,朝眾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個地方隱蔽起來。那伙人叫著喊著從司原氏隱蔽的地方跑過去了。
過了一會兒,司原氏竟然發(fā)現(xiàn)離自己不遠的地方有一頭渾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獸。他十分興奮,以為自己得到了一頭吉祥的珍貴動物。司原氏撲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帶著這吉祥的野獸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來喂養(yǎng)這頭珍貴的獸。這頭獸也十分親近司原氏。它一見到司原氏便搖頭擺尾,朝司原氏發(fā)出可愛的“哼哼”聲,因此司原氏越發(fā)喜愛它了。
沒過幾天,刮起了狂風(fēng),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這頭白獸身上,將附著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沖刷掉了。司原氏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它原來竟是自己家里丟失的老公豬,而今卻被司原氏當(dāng)作寶貝從外面帶回了家里。
寓意:遇事不動腦筋,司原氏在追豬人的喊叫聲中隨聲附和,放棄了追鹿,結(jié)果一無所獲。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3.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古時候有個叫薛譚的人喜歡唱歌,他唱的歌很好聽。薛譚在學(xué)習(xí)唱歌的時候是拜當(dāng)時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為老師,向秦青學(xué)唱歌。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訴他應(yīng)該怎樣練音,怎樣唱出節(jié)拍,怎樣在唱歌時投入情感等。薛譚學(xué)了一段時間后,他唱的歌好聽多了;但是他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lǐng)全部學(xué)到手便自以為學(xué)會了,可以出師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辭回家。
秦青聽到薛譚不打算繼續(xù)學(xué)習(xí)而要告辭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勸阻他,就在薛譚臨行的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擺設(shè)著酒為他送行。當(dāng)飲完臨別酒后,秦青自己卻向著他的學(xué)生——薛譚打著節(jié)拍,自己唱著送別的歌曲。秦青唱著、唱著,他的歌聲慷慨悲壯,在樹林中縈繞,樹木都仿佛被這抑揚動聽、悲壯激昂的歌聲振動了;那歌聲優(yōu)美動聽、婉轉(zhuǎn)宏亮,在天空回蕩,連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動了,好像佇立在天空靜聽著。
聽到秦青為他送行唱的歌一會兒慷慨悲壯,抑揚動聽;一會兒優(yōu)美宏亮,婉轉(zhuǎn)悠揚。薛譚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xué)完秦青老師的全部技術(shù),自己唱的歌遠不及老師唱的好,內(nèi)心感到非常慚愧。于是薛譚忙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到老師身邊繼續(xù)學(xué)習(xí)深造。從此以后,薛譚一輩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學(xué)無止境。要想真正學(xué)有所成,就不能只滿足于一知半解,否則便不會有任何成就。
4.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古時候有個叫支公的人,非常喜歡仙鶴。他常愛到仙鶴出沒的地方,遠遠地欣賞仙鶴吃東西、散步時的一舉一動,簡直看得入了迷。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鶴長久為伴,那該多好啊!
終于,在支公搬到剡(shan)溪東峁(mao)山居住的時候,一位深知支公愛好的老朋友給他送來了一對仙鶴。支公高興極了,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對待仙鶴,給它們吃上好的食物,細心照料它們的起居,高興的時候,支公還常把仙鶴摟在懷里跟它們說話。仙鶴的活潑可愛也使支公的晚年一點都不寂寞,它們給支公作伴,跳舞給支公看,時間久了,支公和仙鶴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時光飛逝,仙鶴的羽毛很快長齊了,它們天天撲棱著翅膀,想飛到屬于它們的遙遠的地方去。支公實在是舍不得仙鶴離開,猶豫再三,還是用剪刀把仙鶴的翅膀剪短了。
這下子仙鶴真的沒有辦法飛起來了。它們總是先撲打一陣翅膀,然后又回頭看看,接著就沮喪地低下頭,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仙鶴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歡叫起舞了,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生氣,連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對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極了,告訴自己說:“既然仙鶴有直上云霄,去見識更廣闊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強行把它們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觀賞呢?”
支公從此更加精心地飼養(yǎng)兩只仙鶴,讓它們的翅膀很快又長齊了。于是支公就帶著仙鶴來到野外,把它們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對它們說:“仙鶴啊,快飛吧,到遠方去實現(xiàn)你們的理想去吧!”仙鶴拍打著翅膀飛上藍天,鳴叫著在支公頭上盤旋了幾圈,好像在感謝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遙遠的天邊飛去了。
支公雖然舍不得仙鶴,但他理解仙鶴的志向,最終放了仙鶴,這才是真正的愛鶴。同樣道理,真正愛惜有才能的人,就應(yīng)該給他們施展身手的空間,不要把他們規(guī)定在狹隘的小圈子里面。
5.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qūn]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jié)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nóng)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BR> 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guān)系呀?”
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nèi)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我們要向故事里的齊宣王學(xué)習(xí),他能夠虛心的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及時停止錯誤的決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過于沖動,要動腦筋思考。有的時候與其兩敗俱傷,不如握手言和哦。
6.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yǎng)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wù)。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
當(dāng)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fā)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7.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shù)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tài)度:“別說從事道術(shù)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BR> 魯哀公反問莊子:“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鼻f子見魯王認真聽著,接著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xué)?!?BR>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范圍發(fā)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采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于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tài)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nèi)f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xué)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于回答問題。于是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xué)不是靠衣著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zhì)。一種思想、學(xué)說或職業(yè)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fēng)雅,借以謀取私利。
8.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鷸蚌相爭
一只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干死!"
蚌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
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寓意:爭狠斗氣,往往造成兩敗俱傷,誰也沒有好結(jié)果。
9.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太慢,心里很著急。
這天,他干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jié)。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里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誰如果違背規(guī)律蠻干,就必然受到懲罰。
10.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fā)現(xiàn)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guī)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