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五篇】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wù)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五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本學期第一課《春天在哪里》是兒童作家陳伯吹寫出的一首詩歌,這首描寫春天的詩歌很有特點,詩歌的每一小節(jié)是先提問再回答,給人一種新鮮感,但其中一些句子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理解起來還有一些困難,而學習這篇課文時,正值春光明媚,因此,我事先布置學生請家長帶著去找春天,而我也利用學生在校內(nèi)時間帶領(lǐng)學生在校園里找春天,同學們都很興奮,找得也很仔細,他們發(fā)現(xiàn):校園里的草坪綠了,樟樹發(fā)出了新芽,竹叢中長出了筍芽兒,有個學生還興沖沖過來對我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春天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對于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我及時地給予肯定,由于我安排了這兩次活動,接下來在課堂上學習《春天在哪里》的課文時,同學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很到位。我發(fā)現(xiàn),連平時不喜歡讀課文的同學也讀得有感情呢? 
    2.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在樹林里》講述了尼尼和莉莉一起在樹林里野餐,聽百靈鳥唱歌。在收拾東西的時候,尼尼把垃圾拋到灌木叢里,莉莉把垃圾放進自己的袋子里。課文委婉的告訴大家:要自覺保護環(huán)境,做一個誠實的人。
    一、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初讀課文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是采用多種方式,如聽讀、自由輕聲讀、畫出難讀的句子反復(fù)讀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
    對字義的學習,注意引導(dǎo)學生練習課文中的詞句來理解。
    字形方面,我鼓勵學生自主識記,如“殼”上面是“士”不是“土”;“息”上面寫得長些,下面寫得短些;“蛋”上下差不多長,第五畫的捺要捺長些;“瓶”第八畫是豎提,第九畫是橫折彎鉤,都是一筆連寫。
    二、自讀品讀,感悟大自然的美
    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到樹林的美,才能理解麗麗的話的真正含義。在教學時,我抓住第
    二、三自然段,引導(dǎo)學生自讀、品讀,在自讀品讀中感悟,積累語言。提問:你喜歡課文中的那個自然段?為什么?然后指名喜歡第二、三自然段的學生朗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樹林里的小山、小溪、草地——美,百靈鳥的歌聲——美)同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見過哪些美的自然景象,使學生在理解“美妙、陶醉“的同時,感悟到大自然的美。
    學習課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中,前兩段寫尼尼和莉莉的做法,后兩段學他們的看法。教學時,我讓學生把第五自然段與第七自然段連起來讀,把第六自然段與第八自然段連起來讀,讓學生明白: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做法,理解“羞愧“的意思,省略號里莉莉可能說什么?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議議莉莉問什么說當著百靈鳥的面扔垃圾覺得羞愧,后,組織學生評一評尼尼和莉莉的做法誰對誰不對。
    學生懂得了美麗的樹林是百靈鳥的家,垃圾會毀壞樹林,任何時候都要自覺保護環(huán)境。
    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我講完《楓樹上的喜鵲》之后,感覺特別開心。因為久違了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與我的教學節(jié)奏如此和諧的時刻,回來了。
    首先以猜謎語,引入本課主題,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在之前學習新課的時候,加以引導(dǎo),今天學生發(fā)言很精彩。
    在檢查字詞環(huán)節(jié),將“加一加認字法”,“減一減認字法”,“形聲字認字法”加以應(yīng)用,在開火車檢查字詞環(huán)節(jié),學生沒有一個出現(xiàn)錯誤,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教生字“姨”、“母”這兩個字,對聽講不用心的請到講臺寫生字,學生沒有一個正確。第二個字“母”,學生直接全部寫對。學生直接吸取經(jīng)驗,自我調(diào)整,是個好方法。
    學生帶主問題“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歡楓樹上的喜鵲?也恰恰圍繞這個主問題,學生學習的別有一番趣味。結(jié)合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適時采用思維導(dǎo)圖的方式進行板書。圍繞四處“我喜歡”進行板書。為什么喜歡楓樹上的喜鵲,進一步追根究底,繼續(xù)適時板書。
    另一個學生比較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學習單一的“鵲”聲,卻有不同的感情。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現(xiàn)在黑板上寫了這兩句話“我喜歡櫻桃?!薄拔蚁矚g櫻桃、草莓……”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感受標點的作用。然后結(jié)合意思,讓學生多次練習對話。這樣的練習,還是集體的效果好,單個學生讀,多少會對自己的感情有點收斂。
    對話講完了之后,這是說的,所表達的意思是學生想的,出示山岡圖,讓學生理解山岡,引出這是看到的。后一個自然段是“我真高興??!”結(jié)合板書:我真高興……結(jié)合思維導(dǎo)圖,進行創(chuàng)作小詩。
    高效而快樂的一堂課!
    備課的過程,相比于之前少了很多。一看教參,二邊看邊寫教案,三結(jié)合課件進行整理。
    4.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賞美食、說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導(dǎo)學生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感受到中華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食文化的興趣。
    優(yōu)點之處:
    1、切合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并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一直很熱烈;
    2、學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師的幫助,及與同學的協(xié)作、交流,同時利用學生已知信息為基礎(chǔ),通過意義的建構(gòu)而獲取認識,符合教學規(guī)律。
    不足之處:
    1、識字課,識記字形沒有貫穿與課堂當中。
    2、寫字時間不夠10分鐘。
    整改措施: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也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實際能力出發(f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自己,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快樂學習、高效率學習!
    5.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千人糕》是一篇以對話的形式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我們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不單單讓學生領(lǐng)會到珍惜糧食、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領(lǐng)會到要學會團結(jié)合作。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認讀生字、學會生字,第一課時我著重完成了生字教學,第二課時帶著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我設(shè)計了這些環(huán)節(jié):一塊平平常常的糕,需要哪些人合作完成?默讀課文,找出來讀一讀,這個難不倒他們??磮D說一說,這些人分別做了哪些工作?我先帶著孩子們說了說農(nóng)民做的工作,根據(jù)他們的回答課件出示:播種、除草、澆水、施肥、治蟲、收割等;再請小朋友們猜一猜工人、司機、銷售員這些人為了千人糕分別做了哪些工作?他們說要打包、拉貨時搬來搬去,銷售員還要把商品擺在架子上等等。后,我請小朋友們默讀,畫一畫千人糕的形成過程,課件出示思維導(dǎo)圖,請小朋友們填寫。出示句式填空:因為(),所以孩子把平常吃的米糕叫作“千人糕”。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東西,其實都經(jīng)過了很多很多人的努力,為了讓小朋友加深印象,我讓他們小組討論,確定一種物品,用圖表的形式畫出制作過程,再喝大家分享交流。他們可積極了,畫了文具、玩具、衣服。
    后我出示課后習題三,請小朋友讀一讀,記一記。